What it means to have an American on the throne of St Peter

樞機主教們選擇羅伯特·普雷沃斯特,是在一個分裂的教會中尋求團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Photograph: Reuters

唐納德·特朗普最終沒有像他開玩笑時暗示的那樣成為教皇。但在5月8日,羅馬天主教會樞機主教們確實選出了一位美國人,打破了將地緣政治超級大國與精神領袖聯(lián)系在一起的禁忌。

新教皇是羅伯特·普雷沃斯特樞機主教(Cardinal Robert Prevost),他在選舉后選擇“良十四世”(Leo XIV)作為教宗名,借此向上一位使用該名號的教皇致敬。這位教皇良十三世(1878–1903年在位)在當時被視為進步人物,以試圖與現(xiàn)代世界建立聯(lián)系而聞名,是天主教社會教義的奠基人,撰寫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通諭《新事通諭》(Rerum Novarum)。

不過,這次選舉同樣反映出樞機主教們尋求團結與妥協(xié)的意圖。教宗良十四世素以謹慎和內(nèi)斂著稱,絕非激進派人物。樞機們回避了更明顯傾向自由派的候選人,轉而選擇了一位有望彌合天主教內(nèi)部自由派與傳統(tǒng)派裂痕的中間人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路透社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在圣彼得大教堂正中的陽臺上,這位69歲的新教宗以流利的意大利語充滿激情地開始了他的首次講話:“愿你們眾人平安?!痹诤罄m(xù)的講話中,這位膚色黝黑、戴著眼鏡的良十四世多次提及“和平”,并將其與“正義”、“慈愛”以及一次提到的“對所有人開放的教會”聯(lián)系在一起。

出生于芝加哥的這位教宗并不典型地代表美國。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在秘魯度過,作為傳教士、堂區(qū)神父、教師及后來的主教服務多年。他于2015年成為秘魯公民,擁有雙重國籍。他還曾領導他所屬的奧斯定會,在過去兩年擔任梵蒂岡最重要的部門之一——主教遴選部門的負責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照片:AP

樞機主教們在決定人選時所面臨的最緊迫問題之一,是在當前國際局勢動蕩之際,他們是否希望有一位如前任教宗那樣,愿意利用教宗道德權威來挑戰(zhàn)新興民粹右派的信條,尤其在移民議題上。良十四世在首次講話中援引方濟各的言論,顯示出他將相當程度地延續(xù)前任教宗的方針。而選出一位極具國際視野的美國人,幾乎可以被視為對特朗普及其激進民族主義的直接對抗。早在成為教宗之前,普雷沃斯特樞機主教就在X平臺上批評時任副總統(tǒng)J.D.范斯對移民的觀點,并轉發(fā)了一則譴責總統(tǒng)將基爾瑪·阿布雷戈·加西亞驅逐至薩爾瓦多的帖子。

這位美國教宗延續(xù)了前任對環(huán)保的關注,也支持方濟各推動的教會“有限分權”理念。他在去年于羅馬舉行的一場研討會上表示,上帝賦予人類的“對自然的統(tǒng)治”不應變成“暴政”,這應是一個“互惠的關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照片:Getty Images

然而,良十四世在某些關鍵議題上立場保守,明確反對女性擔任執(zhí)事,更遑論成為神父。他對同性戀者的態(tài)度也不如前任開放。在2012年一次對主教的講話中,他對“對與福音相悖的信念和行為表示同情”的風潮表達遺憾,其中包括“同性戀生活方式”以及“由同性伴侶與其收養(yǎng)子女組成的另類家庭”。

這次秘密會議再次印證了那句老話:“走進去時是教皇,出來還是樞機。”方濟各的國務卿彼得羅·帕羅林(Pietro Parolin)本是各方押注的熱門人選。但選舉結果出乎意料,僅在會議開始第二天的第四輪投票中便塵埃落定。良十四世成為天主教第265位教皇,在一個充滿危機與變革的時代登基——不過,對于擁有兩千年歷史的教廷來說,這樣的時刻已非首次?!?/p>

說明:本號刊發(fā)來自各方的文章,是為了獲得更全面的信息,不代表本號支持文章中的觀點。由于微信公眾號每天只能推送一次,無法即時更新,因此,本站目前在騰訊新聞發(fā)布最新的文章,每天24小時不間斷隨時更新,請收藏以下地址(請完整復制),隨時刷新:

https://news.qq.com/omn/author/8QIf3nxc64AYuDfe4wc%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