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大滿 (微信公眾號:余大滿書房)

在沒有任何外界壓力的情況下,你有堅持做一件事做四年的嗎?還好我有,不然這個問題太尷尬了。

在四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16年7月6日,我正式開通了我的個人公眾號:余大滿書房。從此再次開始了我的自媒體創(chuàng)作生涯,也是我堅持時間最長的一次。

我一直記得我推送的第一篇文章《做喜歡的事,就會忍不住勤奮》,這是摘抄自半月談:品讀專欄的一篇文章。它恰巧解答了我做這個公眾號的一個初衷:做自己喜歡的事。喜歡是一切付出的前提,只有真心喜歡了,才會去投入,哪怕付出生命還有感情。

余大滿書房就在這樣一個初衷下開始了她的四年。也許就是這樣的初衷,我才堅持到四年后的今天。我喜歡讀書,總會在公眾號里分享一些自己喜歡的書,我喜歡武俠,有時也會在書房里想象自己就是那位仗劍天下的俠客,我喜歡足球,偶爾也會在聊聊足球暢想人生。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甘肅蘭州的一處工地上,那里是中國的西北角,也是我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在那里,我經(jīng)歷了從象牙塔到社會的第一步,工作中的每一塊感觸,生活中的每一段想法都使得我不經(jīng)意地記錄下來,就在余大滿書房。

我在甘肅蘭州的工作

那段工作并不輕松,常年無休,我曾經(jīng)經(jīng)歷170余天不休息;那段工作也并不枯燥,除了日常搬磚工作外,我還偶爾跑進山溝抓羊;當(dāng)然那段工作也給了我時間,讓我能夠保持活力,將工作之余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dāng)然就包括余大滿書房的創(chuàng)作。

我一直記得,那段時間我?guī)缀趺刻於加懈?,每一個星期都有兩篇文章,盡管水平不高,但我依舊在寫作的路上,我知道這一切都不那么有用,都未必有用,但我在做,在做我喜歡的事情。

在余大滿書房的頭一年,我總共寫了70余篇原創(chuàng)文章,將近10萬余字,每篇文章的每一段文字都是一串串記憶,記錄我曾經(jīng)的模樣,展望著我未來的樣子。

當(dāng)時間來到了2017年4月,我開始了新的工作生涯,從事著我喜歡的圖書行業(yè),卻越來越缺少時間讀書,當(dāng)然也越來缺少時間經(jīng)營公眾號。所以我的書房的第二年只有28篇文章,到了第三年就變成了21篇。

我不經(jīng)想到,也許過不了多久,我將自然而然地習(xí)慣沒有余大滿書房的日子,她可能漸漸從我的生活中走出,一切變得漸行漸遠(yuǎn)。今年因為新冠疫情,使我有更多時間開始讀書寫作,也許是這個原因,使得這一年的文章數(shù)有所回升,變成了27篇。或許這又是一個好的開始,也許我將開啟新的起點。

這四年充滿了可能性

余大滿書房的四年,也是我從工作走向婚姻的四年,也是我從社會走向家庭的四年。我不知道我會堅持多久,我想應(yīng)該會堅持很久。除了公眾號,我還開通了頭條,還獲得今日頭條獎勵原創(chuàng)作者的“青云計劃”,共計三次。我想這是一種鼓勵,更是我繼續(xù)創(chuàng)作的動力,它會激勵我在自媒體的創(chuàng)作之路上走得更遠(yuǎn)。

這四年,我最充實的時光就是在余大滿書房的創(chuàng)作里。在這里,我短暫告別了每日重復(fù)不變的工作,忘記那些繁瑣不變的煩惱,將自己對閱讀和生活感悟的美好記憶收拾起來,那種感覺短暫而美好,那種體會簡單而深刻。

這四年,我的微信公眾號粉絲也只有480多個,同名的頭條號也僅僅突破1萬,但在余大滿書房里的記憶卻是無法用顯示粉絲和流量數(shù)來替代的。這四年花開花落,雨聚霧散,時光從不白白地來,也不白白地走。

人們總要留下記憶,總要回憶過去的生活。對于我來說,這都不是件困難事,因為記憶的生活永遠(yuǎn)都在,不曾遠(yuǎn)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