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也是一門技術活。?
大家好,我是米兔斯美牙咖小小露,今天這節(jié)課與大家分享關于刷牙的小技巧。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這么痛的領悟道出了不少人的心聲。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多數(shù)牙疼也并不是一兩天形成的, 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結果。這當中大部分與口腔衛(wèi)生相關。也許有人會問:我每天都刷牙,不應該有這么大的口腔衛(wèi)生問題呀?確實,刷牙已經(jīng)成為絕大部分人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動作。但也是因為太過于平常,往往又成為我們忽略的一部分。
我們在刷牙時應該注意清潔哪些地方呢?正確的刷牙方法是什么呢?怎么樣算牙齒刷干凈了呢?所以,看似平常的刷牙動作,也是一門技術活。
我們經(jīng)常聽到一種說法,要把牙齒表面的牙菌斑清理干凈。牙菌斑是什么? 牙菌斑是導致齲病、牙齦炎等一系列口腔問題的罪魁禍首。不能被簡單水流沖刷漱掉,只能由機械方法清除。有同學就會問:牙菌斑具體在哪里呢。菌斑顯示劑能使這個問題更直觀地展示在我們面前。我們一起先來看兩張圖片。
左邊的是我們直視下認為相對比較干凈的牙齒,而右邊的是使用了菌斑染色劑后的牙齒,紅色的部分就是牙菌斑沉積的地方,顏色越深說明牙菌斑沉積得越多。從圖中我們很明顯看到,牙菌斑最容易沉積的部位是牙齒和牙齦交界的地方,以及兩個牙齒之間的縫隙中。而這些部位往往也是我們注意不到的地方。
我們刷牙的目的就是要去除牙面上沉積的牙菌斑,而牙縫之間的清潔又是怎么樣的呢?在這,我先賣個關子,在之后的分享中會給大家介紹。
如何做到有效清潔牙面上的牙菌斑呢?
目前,推薦得最多的是改良巴氏刷牙法。
它對牙齦緣附近及齦溝內(nèi)菌斑引起的牙齦問題尤其有效,與風靡老一輩的拉鋸式刷牙法相比較,對牙齦緣附近及齦溝內(nèi)菌斑引起的牙齦問題尤為有效,還不會損傷到牙齒及牙齦。
關于改良巴氏刷牙法,我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演示牙齒各個面的清潔方法:
首先,把牙刷放置在牙齦溝處,刷毛放置在牙齒與牙齦交界的牙頸部;
稍稍傾斜與牙齒呈 45 度,輕輕向齦溝處施壓,力度以牙刷刷毛前端 1/3 稍微彎曲為宜,部分牙刷刷毛可以進入到齦溝內(nèi),部分覆蓋一點點牙齦。
對于所有牙齒的外側面(也就是靠近嘴唇的一面),以及后牙的內(nèi)側面(也就是靠近舌頭的一面), 以 2-3 顆左右的牙齒為一組水平短距離震顫。
這里要注意,并不是拉鋸式地用力橫刷,因為長期這樣操作很容易造成牙齒發(fā)生楔狀缺損,也就是在靠近牙齦處出現(xiàn)一條條楔形的小溝,這會導致敏感或疼痛。而水平短距離震顫時牙刷位置和角度基本不發(fā)生改變。
震顫約 8-10 此后,轉動牙刷使刷毛從牙齦溝處沿牙齒長出的方向清掃牙齒側面,也就是上面的牙齒往下轉動,而下面的牙齒往上轉動,然后重復以上動作。所以此方法又叫做水平顫動拂刷法。同一個位置重復 2-3 次,再移至下一組牙齒。注意每一次移動要與之前清潔的牙齒有一定重疊,以免出現(xiàn)遺漏。
當清潔到前牙區(qū)的內(nèi)側面時,因為牙列是一個弓形,牙刷無法像之前那樣放置, 可把牙刷豎起來, 使用牙刷刷毛接觸牙齦邊緣,然后向牙齒長出方向拂刷,也就是上牙自上而下拂刷,下牙自下而上拂刷。
牙齒的內(nèi)外側面清潔后,需要對牙齒的咬合面進行清潔,這一部分大多數(shù)人的方法是沒有什么問題的。刷毛指向牙面,然后稍用力前后短距離來回刷即可。
當然我們還有最后一顆牙齒的最里面,需要張大口,將牙刷豎起,刷頭從最后一顆牙齒的內(nèi)側面沿著牙齦緣轉過最后一顆牙的遠端牙面刷到外側面。在刷上頜最后一顆牙齒轉動過程中,可從大張口變成半張口,這樣能夠順利轉動 最終刷到外側面。
最后,?不要忘了刷一刷舌頭,保持口腔清新哦~
完成了上面的步驟之后,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刷干凈牙了呢?
可以在刷牙的最后,用舌尖沿著牙齦邊緣順著牙弓的方向舔過每一顆牙面,如果牙面都是光滑的, 那么牙齒就刷干凈了。如果感覺有地方比較粗糙,那么這個部位就需要再清潔一下了。
另外,每天早晚刷牙共 2 次,每次至少 2 分鐘,尤其晚上刷完就不要再飲食。
有的人可能聽到 2 分鐘覺得這是不可能完成的。其實按照上面的方法按順序面面俱到的清潔后,整個過程大概就是 2-3 分鐘左右。
通過以上的說明,刷牙的要點大家都記住了么?相信再加上親身實踐,你很快就能掌握了刷牙這門技術活。今天的內(nèi)容分享到此結束哦~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