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陌塵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于山海經(jīng)的胖阿姨,今天我們來講講鬼母的故事。
河犁帝母
《靈魂擺渡》里面有這樣一則故事,說是河犁帝母,又被稱作鬼子母神。自從自己的孩子離世之后,鬼子母神一直對孩子有執(zhí)念。經(jīng)常抓走一些別人家的孩子到自己的老窩中,如果那些孩子不肯留下來做她的孩子,她就會把那些孩子給吃掉。
可是關(guān)于鬼子母神的傳說,卻有著很強的悲劇色彩。
說是一群人去王舍城參加盛會。中途有一位孕婦的身體出了問題,但是沒有人愿意留下來幫助她,都趕著去赴會。
最終導(dǎo)致了女子的慘死。女子心中不甘,就投生王舍城,生下五百兒女。每天捕捉城中的小孩并那他們吃掉。釋迦牟尼知道了這件事,就把她的其中一個孩子藏了起來。
作為母親,自然是關(guān)心自己孩子的,鬼子母神找不到自己的愛子,就只好求助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就借此勸解鬼母:“你的孩子也是孩子,別人的孩子也是孩子。你五百個孩子丟了一個你都會著急難過,別人也是一樣??!更何況,那些母親還只有一個孩子,她們該多難過啊!”
鬼母聽了這話,深受觸動。最終放下執(zhí)念,成為了釋迦牟尼座下的護法諸天之一。
鬼子母神作為佛教傳說中的人物,其故事里面帶著些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意味。佛教講究“度化”,關(guān)于鬼母的故事,應(yīng)該也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度化”案例了,
在我國的神話傳說中,類似這種“鬼母”的角色也有不少。
姑獲鳥
首先提到的是《玄中記》中記載的一種妖怪——姑獲鳥。
姑獲鳥看起來是和其他鳥類的神獸一樣,叫聲像是嬰兒的啼哭聲一樣。但同樣是食肉類型的怪獸,姑獲鳥吃的和別人卻是不一樣的。
郭璞《玄中記》有記載:“姑獲鳥夜飛晝藏,蓋鬼神類。衣毛為飛鳥,脫毛為女人。一名天帝少女,一名夜行游女,一名鉤星,一名隱飛。鳥無子,喜取人子養(yǎng)之,以為子。今時小兒之衣不欲夜露者,為此物愛以血點其衣為志,即取小兒也。故世人名為鬼鳥,荊州為多。昔豫章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人,不知是鳥,匍匐往,先得其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去就毛衣,衣之飛去。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后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后以衣迎三女,三女兒得衣亦飛去。今謂之鬼車?!?/p>
傳說中,姑獲鳥喜歡吃的是人類的嬰兒。她穿上自己的一身羽毛就是姑獲鳥,脫下羽毛卻是一名女子。傳說因為她自己沒有孩子,卻也想做一個母親,干脆就盜取別人的孩子來給自己當(dāng)娃。
所以很多地方有這樣一個習(xí)俗,晚上小孩子的衣服是不能晾曬在外面的。因為姑獲鳥會在晚上行動,它一旦在孩子的衣服上面留下記號,就會來取走孩子。
也有說,這姑獲鳥并不是妖,而是天帝的女兒。
人間一個男子見了她和姐妹們洗澡,就偷走了她的羽衣,留下她做妻子。她在生下三個女兒后,發(fā)現(xiàn)是男子偷盜了自己羽衣,于是一氣之下,穿了羽衣接走了自己的三個女兒,而這里的姑獲鳥,就和另一個怪獸——鬼車重合了。
這就類似《牛郎織女》的故事了。
不管這姑獲鳥是妖還是仙,這種盜竊別人衣服“逼婚”的行為,是非常不可取的。
鬼姑婆
在中國,還有一個“鬼母”。
傳說中這位鬼母住在南海的小虞山,人們又喜歡稱鬼母為鬼姑神。
鬼母的能力很強,說她一次就能生出來十個小鬼,但可怕的是,她每天早上生下十個小鬼,到了晚上,她又會把自己生出來的小鬼再吃掉。
當(dāng)然,也有說法是,鬼母吃掉的只是那些比較虛弱的孩子,身體強壯的都被她留下來了。
《述異記》卷上載:“南海小虞山中有鬼母,能產(chǎn)天、地、鬼。一產(chǎn)十鬼,朝產(chǎn)之,暮食之,今蒼梧有鬼姑神是也?;㈩^龍足,蟒目蛟眉。”
比起佛教的鬼子母神,咱們這位鬼姑神似乎更可怕一些。
畢竟“虎毒不食子”??善褪沁@樣可怕的鬼母,卻是傳說中的創(chuàng)世神之一。
傳說她不僅僅能生出小鬼,還能生出這世間的天地。這樣的造物能力,要不是因為經(jīng)常生吞自己的孩子惹來詬病,應(yīng)該也是像女媧那樣的人物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