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小高興啊。

小紅書上有位朋友在我《蘇軾白馬換小妾的故事,有多假》小視頻后留言說:

謝謝你發(fā)現(xiàn)了最大的漏洞,我是蘇東坡的忠實粉絲,原來別人問我的時候一直不知道怎么解釋……

在視頻里,我說,這個故事出自明朝馮夢龍的《情史》。老馮寫到,蘇軾被貶黃州前,有個蔣運使設(shè)宴餞行,蘇軾的侍妾春娘在場佐酒。蔣運使問春娘是否跟去,蘇軾說她想回娘家。蔣運使對春娘青眼有加,愿以白馬一匹換她。很快,雙方達成協(xié)議,各自賦詩一首對此事進行了記錄。然,春娘不愿,在寫詩吐槽之后撞樹而死。

我分析到:

烏臺詩案十二月二十九日結(jié)案,蘇軾正月初一即已被迫匆匆離開京城,連年都沒有好好過,哪里有時間去接受別人的宴請?更主要的是,在那個絕大多數(shù)親友故舊避之不及的時候,哪個敢去宴請他——

這個故事的前提都是錯的,后面再哪樣天花亂墜都是錯的。

雖然我的文章和視頻,基本沒有什么閱讀點贊和轉(zhuǎn)發(fā),差不多都是自娛自樂,但他的回復(fù),讓我有了點成就感,覺得每天讀蘇軾的作品,每天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并不是做的無用功。

當然,如果穿越回四百年前,坐在馮夢龍的身邊,看著他苦心孤詣從古書里搜羅自盤古開天地以來的愛情婚姻故事,并編為情貞、情緣、情私、情俠、情豪、情愛、情癡、情感、情幻、情靈、情化、情媒、情憾、情仇、情芽、情報、情穢、情累、情疑、情鬼、情妖、情外、情通、情跡二十四門的時候,我相信,他是存著為后人做點有益的事情的心思的。

借給他十億八千萬腦回路他也不會想到,自己的一本小說集里的故事,怎么就被人當成歷史來讀了!真的和編的,難道他們看不出來嗎?

不得不說,老馮真是高看了后人。

生在網(wǎng)絡(luò)時代人,看似有很多途徑去論證一件事是真是假,但如果他們根本沒有這個意識呢?

再好的工具,到了他們手里,也不過是用來消磨自己的無聊時間。又或者,能讓他們加入一個虛擬的集體,在那里找到無數(shù)跟觀點一致之人,更加強化自己乃真理掌握者的蜜汁自信。

正如今日之新聞,《“秦朗丟寒假作業(yè)”系策劃合作擺拍,網(wǎng)紅博主被處罰》,但凡有一丁點思考能力的人,都知道乃是編造,但當時有那么多人信之不疑,覺得真的一逼,各類媒體推波助瀾,誰都想在上頭分一杯羹,沒人愿意跟流量過不去。

一句話,有怎樣的受眾,就會有怎樣的創(chuàng)作者,老老實實拍視頻,抵不上人家十五秒的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