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年一度的高考作文“押題”時候。
去年寫的時候有點卡著考試時間發(fā),雖然基本覆蓋了大部分試卷的題目,但很多朋友看到后也來不及準備。
今年在朋友們的催促下,稍微早一些發(fā),不一定能押中,但希望能夠對政事堂的讀者們有一定的幫助。
政事堂做一個猜測,作為政策風向標,今年的全國高考作文的內核,可能是“改革”或者“改革開放”,與同期召開的三中全會相呼應。
當然,考題不會去讓大家討論國家的改革,而是在“改革”這個內核的基礎上,包一個殼,譬如“蛻變”、“升級”、“刷新”、“改善”、“更新”、“升級”、“高質量”.......
然后換一個主體,可以上升到全球層面一起改變(綠色低碳),也可以下降到個人層面(青少年自己)或者團隊層面(同學之間),從考生們自己的角度出發(fā),談論和思考如何改進自己和團隊,如何擺脫傳統(tǒng),如何變得更好。
有兩個字可以多用多思考,一個“新”和一個“高”,
新,要多了解一些新的東西和科技,包不齊有的卷子就會提出人工智能、火箭衛(wèi)星之類的新質生產力。
高,是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升級換代。
最好基于自己經歷的角度提前準備點,看身邊和自己有沒有什么基于“改變了”的好故事,跟過去告別的故事,能夠帶入真情實感。
人物事跡方面,記幾個人名,有點印象就可以,如果有需要可以用。
改革方面,譬如商鞅、李悝、北魏孝文帝、王安石、張居正.....改革開放方面,有張騫班超(絲綢之路)、鄭和(海上絲綢之路)、玄奘鑒真馬可波羅。
有精力的同學,可以記一下留法同學們的一些經歷和成長,搞不好作文中可以作為案例用上。
在古文方面,要多背一些奮斗拼搏自力自強方向的內容。
譬如易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荀子勸學的“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屈原離騷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人恒過然后能改......”
還有一些李白等人的豪邁詩詞也都可以用。
在改革的主基調之下,不要搞“歲月靜好”和“回望”,要往前看,最好是從多折騰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也多寫愛奮斗的人。
尤其是孟子天將降大任的那段,連奮斗崛起的案例都一次性提供了六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