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風花雪月,說詩詞歌賦
關注山光客,我們一起鑒賞
一
蘇軾可以說是熟悉的陌生人。
熟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的思辨。
熟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思念。
熟悉“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
但熟悉的只是課本上的節(jié)選,陌生的是那有血有肉的情絲。
這首《浣溪沙.端午》是其中一例,佳人沐浴前后,72個字將那份情欲展現(xiàn)地淋漓盡致。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很多人解讀的重點都是放在端午上,卻對佳人輕輕帶過,哪怕這是首無可辯駁的愛情詞。
詞的上片寫得是沐浴前,汗水打濕了碧色綢緞,明天端午要用蘭花擦洗,她的香氣會溢滿整條河。
詞的下片寫得是沐浴后,玉臂上纏上彩色絲線,發(fā)髻掛上象征平安的符箓,兩人會相守千年。
絲線是誰來纏,符箓是誰來掛,那炙熱的表白已經(jīng)能說明一切。
端午節(jié),哪怕離家千里,但有值得陪伴的人,蘇軾亦流露出那份溫柔。
二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飲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說是寫景,其實是寫人,這是蘇軾與王朝云的初遇。
彼時的蘇軾是杭州通判,但主政的是知州,他因此有閑暇時間游山賞景。
而王朝云是西湖歌女,十歲出頭的年紀在歌舞班中兼職貼補家用。
蘇軾在西湖上招待朋友,王朝云作為歌姬登上了游船,開始了這場爛漫的邂逅。
美人美景美酒,酒不醉人人自醉,也是有了西湖名篇。
天氣放晴時,波光粼粼,湖光山色盡在眼前;煙雨朦朧時,迷迷蒙蒙,觥籌交錯如夢如幻。
在吳儂軟語的小調下,酒醉恍惚的狀態(tài)中,蘇軾隱隱約約地看到了沉魚落雁的西施,回過神來才知這是船上的歌姬。
十二歲的王朝云也是因此成為了侍女,在六年后成為侍妾,她在陸地上安了家。
西湖水養(yǎng)人,養(yǎng)出西子般的人,蘇東坡的確讓人艷羨。
三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
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
這首《西江月·梅花》別看那么綺麗,其實是首悼亡詞,蘇東坡晚年專門為王朝云而作。
蘇軾是十分專情的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可見其忠貞 。
蘇軾也是十分多情的人,“一樹梨花壓海棠”和贈妾換馬未必是空穴來風。
王朝云最初只是眾多侍妾之一 ,能在蘇軾心中占據(jù)重要位置,那是在他人生低谷時的數(shù)十年陪伴。
始于顏值,終于人格,多情的才子心中也有了窟窿。
蘇軾毫不避諱最初的想法,王朝云的冰肌玉骨讓其迷戀,自己的收留就是為了在花叢中嬉戲。
流放嶺南后,王朝云千里迢迢跟隨,褪去粉黛,素手調羹,讓蘇軾無比憐惜。
王朝云成為了蘇軾心中的那朵梅花,只因那份純真高尚和一往而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