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精神疾病的患者的媽媽咨詢她說自己的孩子在讀研的時候突發(fā)精神疾病,然后孩子變得自言自語和自笑,父母跟他說什么他家沒聽到一樣,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情緒高漲的時候,會出去做一些危險的運動和活動,對于這種情況媽媽很擔(dān)心怎么辦?媽媽經(jīng)過一年的咨詢,孩子變化很大,媽媽很高興,我也把這種方法分享給大家。
一、孩子病了,父母要學(xué)會耐心的陪伴
孩子病了之后,經(jīng)過幾個月的住院治療,對于孩子這種情況,媽媽說怎么辦?因為孩子不和大人交流,更多的時候把自己關(guān)到屋里,父母說話他不聽。自己吃飯還挑剔,而且也沒有食欲。自己有被害妄想,很恐懼,聲音大一點兒都會發(fā)抖。作為母親也不能碰他,他抗拒一切。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一直吃藥也沒有太大的轉(zhuǎn)變。媽媽就想求助心理咨詢,看怎么能幫助到孩子?
我說首先母親要和孩子建立親密關(guān)系,即使他不洗臉,不洗頭,不洗澡,不刷牙,我們也不要給他講道理,更不要批判他。因為吃藥的緣故,每天都中午才能起來,家長要理解孩子。因為藥物的作用,人變得慵懶遲鈍,這都是正?,F(xiàn)象。吃了某些藥物,人會胖幾十斤,非常有食欲。當(dāng)然這也是需要的,至少他能睡一個好覺。否則人變得很敏感,很驚懼,對身體傷害更大。
多陪伴,多理解,比如想讓孩子出去走走,就跟孩子說自己需要孩子陪自己走一會兒。這樣孩子也鍛煉了,同時他也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是被需要的。當(dāng)我們不批判他,理解他的時候,他才能和父母走的親密。媽媽一面咨詢,然后用這些方法和孩子交流和互動。經(jīng)過幾個月之后,他就和媽媽爸爸有很好的交流互動。能夠當(dāng)著爸爸媽媽說我有一個這樣的爸爸媽媽,我很高興,很快樂,很幸福。然后也會主動拉著媽媽的手或者擁抱媽媽,對媽媽信任了。
二、任何妄想背后都有一個他真實的想法。
偶爾就會講自己以前受到的挫折,更主要的是自己戀愛失敗給自己造成的致命傷害。我們從小孩子都被教育成戀愛不重要,學(xué)習(xí)才是重要的??墒钱?dāng)真正戀愛的時候,孩子發(fā)現(xiàn)戀愛是自己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甚至超過了學(xué)習(xí)。當(dāng)自己致命的愛上了一個人,那種排山倒海的力量自己是控制不住的?;蛘呤俏矣|及到一個人本能的部分,所有教育的部分,都變得沒有用了。一個人就會變得很惶恐,自己為什么會這樣?
很多人為什么害怕愛上一個人?因為你愛上他的時候,你是失去自己的,你失去了你自己的力量,愛讓你變得很柔軟,很軟弱。所以很多人不敢走進戀愛,可以走進婚姻,但是他不敢真正的走進戀愛。因為在戀愛中你是不能掌控自己的,比如你不想想那個人,相反頭腦里都是那個人。你越想把這種念頭驅(qū)逐出去,這個念頭反而變得更洶涌的涌進來。以前你對自己都是能控制的,比如你不讓自己發(fā)脾氣。不讓自己去墮落,不讓自己去走下坡路,不要和別人一樣去玩游戲,不要和別人一樣去比吃比穿。
當(dāng)你進入愛情的時候,你什么都做不到,特別求愛不得那種分離,那種被拋棄感。把自己的所有優(yōu)越感,自己所有的驕傲全部毀滅,變成自己的自卑。因為他會想我如果真的優(yōu)秀,她為什么會拒絕我?她拒絕我,就說明我不優(yōu)秀。自己虛假架構(gòu)起來的自傲自大,在那一刻轉(zhuǎn)變成自卑。你越想控制,自己越失控,最后演化出妄想。然后認為女孩兒說的是假話,她一定是愛自己的。她一定是不好意思說,即使她說不愛自己,自己也不相信。反復(fù)會打電話騷擾,好會發(fā)信息會去找人。
三、不糾正他的偏執(zhí)才能改變他的問題,明白被害妄想的原理才能消除恐懼。
比如孩子說我害怕所有人,父母就不要糾正這種思想,而是把所有人這個標(biāo)簽打開。因為他和男同學(xué)有過矛盾,所以只是害怕欺負他的男同學(xué)。于是媽媽說你害怕漂亮的女生嗎?他說不害怕。所以不要改變偏執(zhí)想法,你要分析他這句話背后隱藏的真正動機,讓他看到籠統(tǒng)的背后自己討厭什么?喜歡什么。比如平時會說我一無是處,媽媽就會說這是真的嗎?你真的沒有一點優(yōu)點嗎?然后他就會看到自己優(yōu)秀的部分,就不那么批判自己了。如果父母不會方法就很難幫助到他。
比如我害怕所有人傷害我,媽媽就問他,是不是我們也有想報復(fù)別人,傷害別人的想法?對別人有憤怒,但是不敢表達,他說是。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他自己想傷害自己,也就是說自己很無力,很絕望,自己想自殺,同時自己又被自己想殺死自己的想法嚇到了。因為別人想殺我們,我們可以躲起來。如果我們自己想殺自己,我們就無處躲藏,當(dāng)他知道這個原理之后,慢慢釋放情緒,覺察自己他的被害妄想就不那么嚴(yán)重了。
否則即使在家里面吃飯,都得讓他媽先嘗一口飯菜,看看有沒有毒?媽媽吃了,沒事兒,他再吃。實際原理也是如此,我怕媽媽給我下毒,實際上我想給媽媽飯菜下毒,或者是我給我自己下毒。即使是精神疾病患者看到也一樣會療愈,看到即療愈不是只對一般的心內(nèi)疾病患者。
四、父母要讓孩子感受到愛與信任而不是恐懼
父母咨詢的價值就是讓父母了解,但是不要去干涉。即使去做也要潛移默化去表達,去暗示。因為精神疾病患者都會出現(xiàn)心理退化,有很多會退化到十二三歲,語言,行為舉止都像一個孩子。所以這時候父母就像咨詢師一樣重新養(yǎng)育一遍孩子,因為心理咨詢的目的,也是咨詢師扮演媽媽的角色,來重新養(yǎng)育一遍咨詢者。媽媽明白了,媽媽就作為孩子的咨詢師,重新補償孩子缺失的部分。
所以這時候越是有耐心,對孩子的幫助越大。因為你焦慮,孩子就更焦慮,更沒安全感。你有耐心,正是給孩子安全感。父母作為一個容器,孩子不管批判父母,有的甚至摔東西,甚至有的過激會打罵父母。當(dāng)父母給他包容的時候,當(dāng)父母不和他辯論,不批判他的時候,他才敢講出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話,否則有的父母絕不允許孩子講自己壞話。不管他病不病,必須得孝順,這時孩子壓抑的很多不滿,就永遠不敢表達出來。
因為咨詢成功的案例,都是需要走這一個過程。也可以說有病是失去自我的過程,好病就需要重拾自我的過程。重拾自我的時候,人一定有自己的想法,即使這個想法是偏執(zhí)的,父母也不要干涉,因為只有表達出偏執(zhí),慢慢他才知道什么是正路。父母越干涉,孩子越混亂,表面是和諧,對于好病是推遲或者永久得不到療愈的機會。對于一個不變的孩子,道理過度了都是一個限制,而且孩子也會很煩,也不會聽。
何況對于一個有病的孩子,那些大道理更是沒用。特別是對于幻聽的患者來說,都有一個嘮嘮叨叨的家長,父母批判的聲音內(nèi)化成別人罵自己的聲音。所以現(xiàn)在家長要學(xué)會用溫柔的聲音,用愛的聲音,去和孩子對話。多去愛護孩子,有經(jīng)歷的父母學(xué)會給孩子按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信任,才是孩子好的根基。因為有的家長著急反而適得其反,比如你抓緊好,抓緊去找工作。畢竟我們年紀(jì)大了,我們死了之后你怎么辦?這樣給孩子傳遞更多的焦慮和壓力,反而讓孩子變得更退縮,退化。
三清老師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國際催眠師,簽約作者,老師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老師的心中,沒有誰是不正常的,沒有誰是病的,心變世界就變。喜歡老師的文章,可以關(guān)注我。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