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城(現(xiàn)淮安市淮安區(qū))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不愧為一座全國歷史文化名城。
淮安城人杰而地靈,名人輩出,他們遍布政治、經濟、軍事、國學、文學和藝術等各種領域。
與此同時,這些歷史名人也給淮安城留下了很多歷史遺跡,僅古建筑即達二百多處,其中大部分都是名人故居,它們集建筑、人文和文物價值于一身,顯得尤為珍貴,是這座城市輝煌歷史和多彩文化的重要標記。
關于淮安的名人故居,筆者曾發(fā)表過多篇介紹性的文章,如:《大陸銀行創(chuàng)辦人談荔孫的故居和淮安“談氏東文學館”》、《周恩來故居所在的駙馬巷真的和“駙馬”有關嗎?》《《水滸傳》的誕生地,淮安城施耐庵故居至今尚在》、《清末重臣淮安名人楊士驤的故居尚在,原來就是曾經的淮安襪廠》、《清代淮安名人秦煥的故居,當年淮安城內第一豪宅》、《人生污點和亮點集于一身:淮安歷史名人、甲骨四堂之一的羅振玉》、《民國時期“四大銀行家”之首,在淮安老城的故居至今尚在》等。
此文所要介紹的是淮安城目前保留的規(guī)模最大的古民居——王遂良和王蔚華宅。
王遂良(1894-1940年),遂良為其字,名厚忠,是淮安百年老店“恒益泰”雜貨店第三代老板。恒益泰為民國年間美孚石油代理,字號遍及江蘇各地。王遂良是民國年間淮商的代表人物,曾任淮安商會主席,因樂善好施,拒絕在日偽政府任職,為人所稱道。
王蔚華原居揚州,后因經營鹽業(yè)實體而遷居至淮安。王蔚華不僅經營鹽業(yè)多年,而且還涉及其它行業(yè),家大業(yè)大,除了主宅之外,在淮安城內的大羔皮巷、丁光橋等處也擁有房產,僅河下姜橋巷宅院,便有房屋近150間,用來經營或居住。
王遂良和王蔚華宅位于淮安城內的中心地帶,與漕運總督部院僅一條上坂街之隔。兩宅院始建于清末民初,南北相接,連成一片。二人皆王姓,大門都朝向上坂街,后門又都在龍窩巷,同為徽派特色的建筑,又南北緊鄰,常常讓后人難以分清。
南北相連的二王宅院規(guī)模宏大,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從東到西占據了上坂街和龍窩巷兩個街巷之間。
王遂良宅院由瓦房和樓房組成,現(xiàn)存三個院落,院內有平房、樓房數(shù)十間,主屋東西皆有廂房,三進三出以四合院相連,均為硬山頂抬梁式,面闊三間13米,進深九檁7米,檐高7米。
東大門(上坂街上)進入為東院,建筑以廳房為主,中院和西院為內宅。中院自南向北建有堂屋、戲臺,西院建有一座“走馬樓”。
王蔚華宅院亦分為三路,建筑分別由瓦房和樓房組成,各路之間均以四合院的形式組合,在主屋兩側均建有東西廂房。所以,整個大宅院由數(shù)個小院落組成,一般是一個支系住一進。門一閉,各家各戶獨立過日子,但均由一個大門出入。
宅院建有高大門廳,墻面使用精細的水磨磚,并鋦釘于墻面至立柱之上,門廳用上等木料建成近4米高、3米寬的大隔板,門口有石鼓,門立于門榫之上,有木門檻可抽出。
東路建筑主要為廳房建筑,多用以接待賓朋。中路建筑和西路為其內院,以中路建筑為主體,自南向北建有堂屋、戲臺,其中廳堂中有數(shù)進為穿堂,從大廳背后穿過直達后進,明間鋪設地磚,東西房間多木地板,人由大廳正面隔屏的兩側門進入。
最后一進院落為一座四合走馬樓,南北為二層小樓屋,東西兩面均以兩層連接,形成一座高大、立體的天井。
宅院的正屋為一座兩層中式樓房,抬梁結構硬山式建造。宅院的各式門窗、窗檐等處均有透雕幾何圖案,且變化豐富。自進入大門門廳起,便有一組四合小院,廳房均有高大隔扇,房前有廊檐連接,貫穿至全院各處。
走馬樓通常是古代富有家族宅院之中對外較為封閉的場所之一,由其獨特的建筑結構帶來較高的私密性,可以很好地保護主人的起居生活。王宅的走馬樓是目前蘇北地區(qū)唯一的存留。
建筑內的磚雕、木雕以及石雕眾多,隨處可見,它們點綴得體,錯落有致,技法精湛。
二王宅院均建筑工藝精湛,布局規(guī)整合理,雕花裝飾精美,風格獨具特色,為民國初年淮安地區(qū)官商富賈住宅的典型代表。2006年,兩個院落整體被列為淮安市文物保護單位。
上世紀60年代左右,王宅成了百貨公司、醫(yī)藥公司和糖煙酒公司的職工住宅,經歷了房改后,最終成了私人財產,至今仍有三十余戶居住于此,當然客觀上也對古宅的保留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現(xiàn)在,當?shù)卣匾暺錃v史價值,計劃對其進行整體修繕后辟為淮安民居博物館。
雖然是商賈之家,但這兩座深宅大院內曾走出過兩位對社會做出卓越貢獻的杰出人才。
一位是軍事密碼解譯專家王維鈞,系王蔚華之子,出生于這座位于城中心的大宅院中,1932年畢業(yè)于上海光華大學化學系,后經同校教授顏任光介紹擔保,進入國民政府交通部上海國際電訊局工作,曾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技術研究室主任秘書,少將軍銜。作為軍事密碼解譯專家,王維鈞在抗戰(zhàn)期間做出過突出的貢獻,后來在其表弟楊述的引導下秘密加入共產黨,為當時的黨組織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情報。解放后,王維鈞在東北吉林化工廠從事化學專業(yè)的工作,后又調至開封化肥廠。約在八十年代中期去世,享年76歲。
另一位名人則是改革開放以后成立的招商銀行的創(chuàng)始人暨首任行長王世禎。
王世禎于1933年出生于淮安城的這座大宅門里,1957年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船舶系,早年是中國遠洋局涉外買船造船的高級工程師。
據介紹,1985年秋,時任央行行長的陳慕華去深圳蛇口視察,在談到蛇口工業(yè)區(qū)的財務制度改革時,招商局董事長袁庚和王世禎借機提出:“我國的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都很大、發(fā)展很快,但在金融體制改革方面卻很不夠,除了工、農、中、建四大專業(yè)銀行以外再也沒有其他的商業(yè)銀行了。深圳經濟特區(qū)的發(fā)展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商業(yè)銀行體系才能適應。”
為此,他們提議在蛇口工業(yè)區(qū)財務公司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一家完全由企業(yè)持股、嚴格按照市場規(guī)律運作的中國式的商業(yè)銀行,以探索金融創(chuàng)新改革之路。
1987年4月,招商銀行掛牌成立,中國境內第一家完全由企業(yè)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業(yè)銀行就此誕生,也成為國家從體制外推動銀行業(yè)改革的第一家試點銀行。
作為招商銀行的奠基人和首任掌門人,王世禎為中國銀行業(yè)的改革和發(fā)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他在任時的一系列創(chuàng)新舉措和制度建設為招行后來的發(fā)展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王世禎無疑是改革開放初期的勇敢的開拓者和無畏的先行者,如今,二十屆三中全會又向全社會鄭重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顯然,這是對目前社會上刮起的一股欲開歷史倒車、復辟過去的歪風邪氣的有力棒喝。要想真正將改革開放全面深化下去,中國還需要更多的像王世禎這樣的改革先鋒和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者。
我是@云淡風輕輕談風云,在這里談天說地,沒有主題;東拉西扯,漫無邊際,然皆有感而發(fā),力求言之有物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