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強勢升破7,老實講,跟國內的基本面關系不大,主要是因為美聯(lián)儲開啟了降息周期,且力度遠超預期(市場預估降25個基點,結果鮑威爾降了50個)。
一個證據是,近半年來,人民幣僅升值了3.9%,與歐元類似,而英鎊漲了5.9%、日元漲了6.4%、泰銖甚至漲了12.5%,如果經濟面真有助力,人民幣顯然應該漲得更多,難道國內經濟比歐洲還不如嗎?
并且人民幣還有被高估的可能。潘行長是9月24號開的發(fā)布會,宣布要降準降息和大放水,顯然這是匯率的利空因素,就好像美聯(lián)儲降息是利多一樣,此消彼長,但自那之后僅4個交易日,人民幣就漲了0.6%。
應該是沾了股市的光。外資要投資A股,首先就要將美元兌換成人民幣,于是外匯市場中,美元供給減少、而人民幣需求增加,本幣就會升值。這一條利多能否持續(xù),主要看A股后期表現。
事實上,本輪人民幣升值的最大動力,來自外貿企業(yè)的大規(guī)模結匯。
大約從2015年開始,央行不再強制要求,外貿企業(yè)將賺到的美元必須賣給商業(yè)銀行,自此中國的外匯儲備開始與貿易順差脫鉤,即賺到的美元由私人持有和支配,這也是為何過去幾年,中國的外儲一直維持在3萬億上下。
根據央行數據,這筆龐大的美元已經累積到超1.6萬億,至于有多少在個人手中,多少被國家用掉了,無從得知。
試著給出一個參考,到8月底,中國的外幣存款余額為8531億美元,這是一個理論上的最大值,因為外國人也可以在國內存美元,無論如何,確信無疑的是,有相當規(guī)模、足以影響人民幣匯率的數量,在民間。
資本都是逐利的,當美元利息更高時,這筆錢就是美元形態(tài),比如美元存款、美債和美股;當人民幣資產收益更高時,這筆錢就是愛國資金,比如沖進A股、國內創(chuàng)業(yè)、甚至抄底房地產。
比較一下中美兩國利率。短期,美國的隔夜拆借利率為4.75%,而中國七天逆回購為1.5%;長期,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為3.8%,中國只有2.5%,無論何種期限,美國都遠超中國。
不過,也不奇怪,中美的貨幣政策向來背離,并且美聯(lián)儲為了抗擊通脹,過去兩年進行了瘋狂加息,是不得已而為之,而不是因為美帝經濟欣欣向榮、甚至過熱。
但不管怎樣,產生的結果就是,持有美元資產更有利。比如,最簡單的銀行存款,美元一年5%利息,而人民幣只有1.5%,還在天天降。
至此,最近人民幣大幅升值的原因就一目了然了:由于美國進入降息周期,中美利差開始收窄,某些美元資產就被換成了人民幣,比如上面講的外幣存款,過去三個月,減少了近200億。
至于當下的升值趨勢能否延續(xù),我持嚴重懷疑態(tài)度,兩個原因。
首先,國家可能不允許人民幣大幅升值。
很多人以為,本幣肯定越硬越好,其實不然,一國貨幣到底要被低估還是高估,主要取決于當時的經濟環(huán)境。匯率,就跟其他政策工具一樣,是服務于經濟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看看三駕馬車。前8個月,消費增長了2.1%,投資增長了3.4%,全部大幅低于5%的經濟增長目標,只有出口增長了6.9%,仍在一枝獨秀,中國經濟全靠外貿拖著前行,并且已經開始乏力了。
而一個經濟學常識是,本幣升值不利于出口,因此若放任人民幣過度升值,會讓經濟的最后一個引擎熄火。
其次,中美利差的縮小程度可能相當有限。
以上月為例,美聯(lián)儲降了50個基點,但中國央行也降了20個,最后利差只縮小了0.3%。于是問題就變成了,未來兩國誰降息更多。
不過,這基本是玄學范疇了。表面看,目前美國的政策利率要比中國高出3%以上,有更多的降息空間,可到底要不要降、降多少,都只取決于屆時的經濟狀況,未來誰又說得準。
綜上,其實都要回到經濟基本面,如果中國經濟能順利復蘇,人民幣就有底氣繼續(xù)升值,反過來,如果持續(xù)萎靡,人民幣則不可避免的還要貶到7.3,如標題所述,個人不是很樂觀。
當然,也希望被打臉。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