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小紅書上刷到了博主@戴榮欣分享了“北方銷售與深圳銷售的差異”,作為在深圳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一員,真的再贊同不過了——
在深圳,做銷售的同事經常會去拜訪客戶,很多時候見面無非就是喝個茶或咖啡,相互了解下,基本上十幾分鐘結束。
而在北方見個客戶,得找個關系人,要組織個飯局,雙方人數還要對等,地點酒水還都挺講究,完了還要約對方來考察,又得組織一堆人吃吃喝喝。
話糙理不糙,天南地北的網友們紛紛現身說法。

“北方愛吃喝,深圳愛玩PPT”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yè)一壺茶。
之前網上就流傳一個段子:為什么南方老板比北方老板富?
因為南方老板沒事就愛喝茶,越喝越清醒,都覺得自己窮,琢磨怎么賺錢。
北方人喝酒喝的是情,認為酒肉是待客的最高禮儀,結果越喝越糊涂,忘了談生意。
段子歸段子,但不可否認的是,北方談酒商,南方談茶商。
有沒有發(fā)現,深圳的茶文化在南方并不典型,但90%以上的企業(yè)辦公室都配有茶臺。
一方面,這是對來訪者表達一定的禮儀,二來,主要還是“效率”。
能喝茶就不吃飯,甚至有時候一杯咖啡就能談下一單不小的買賣。而北方更講究排場,喜歡在酒桌上談生意。

有人說,這是氣候差異和飲食文化的結果。
北方人愛吃、貪吃,飲食是主要的社交方式;?
南方天氣熱,酒文化不那么盛行,對此就不動心。




那么,深圳人談生意不愛吃喝,愛干啥?
有網友給出了精辟的答案——?
雖然不愛吃喝,但是愛玩PPT?。?/strong>

有人把這歸根于“營商環(huán)境”,北方國企多,需要靠資源,保留了一些“老習慣”。
而深圳沒有太多國企,無論是創(chuàng)業(yè)還是就業(yè)都是能者居之,更在意實際利益。



還有一點,相信深圳人都深有體會,就是邊界感。
在深圳,更多考慮的是一種“無負擔”的社交關系,有時候邀約反而容易給對方造成壓力,讓人難為情。
一般來說,和客戶喝杯茶,給客戶點個咖啡或者帶點小禮物,才是常規(guī)操作,既表示了誠意又不會出錯。



問題來了,如果送禮送什么好?
有一個回答,讓人忍俊不禁,但“很深圳”。
答——購物卡!

深圳人:真沒時間約飯
聽一個北方朋友說過,他在深圳這邊談業(yè)務,一天跑三四個地方,也很少有人刻意留他下來吃飯。
哪怕聊到中午的飯點,談完就結束,大家也都心照不宣。而在北方,去一個地方一吃一喝一天就過去了。
深圳沒那么多人情世故,也沒那么多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推杯換盞中:
能視頻會議的不見面,能喝茶的不吃飯,能約午飯的不約晚飯。



如果真有必要吃頓飯,那也是后期合作順利后簡單慶祝下。

約飯時間最好選在中午,而且是公司附近的,主打一個“速戰(zhàn)速決”。



還有一點十分重要,千萬不能臨時約,特別是大客戶。
畢竟,深圳人的手機里時不時就會彈出一個會議或者大活兒。就算是約好了時間,一起約飯的人,也不一定保證就能去……能去的,也不一定能到齊……

深圳人的務實,是刻在骨子里的
深圳人搞錢的特點一向都是:低調、務實、效率。
這也讓我想起一個有名的小故事。
曾助華為度過危機的原市長李子彬說過:“在長達11年的時間,我沒吃過任正非一頓飯,任正非也從來不搞這一套,他一心一意想把企業(yè)做大,給民族爭光,我們也一心想把他扶持大了。”
后來,李子彬退休后有一次去美國考察,沒想到任正非突然出現,敲了他酒店房間的門,來請他吃飯。
任正非說,“你在領導崗位 11年的時間,我們公司一頓飯也沒請過你。但是華為公司的人是懂得感恩的,你是我們的恩人,你現在退休了,我請你吃飯,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


深圳并非不懂人情世故,而是更優(yōu)先于“高效地辦好一件事”。
畢竟,“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口號是隨時隨地打在公屏上的。
也正因為這座城市沉迷“市場經濟”,務實的城市本色打造了一片優(yōu)秀的營商土壤,才得以讓市場更加自由地生長。而這個深圳基因,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每一個深圳人。

所以,在深圳待久你就會發(fā)現這個有趣的現象:
深圳人,連吃飯都在談工作。
但工作上,就別來談吃飯。
我是小圳子
半吹半黑的深圳控
與你在深圳打怪升級的小圳青年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