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然’是我最喜歡的兩個字,代表的是‘自主、自在、自由’地飛翔……我擺脫了逐漸讓我痛苦的軀殼,‘翩然’地化為雪花飛去了!”
2024年12月4日13點22分左右,寒冷的冬日午后,知名作家瓊瑤選擇在這個時刻結束自己的生命。根據(jù)中國臺灣媒體報道,86歲的瓊瑤被秘書發(fā)現(xiàn)在家中自己結束了生命,生前留有遺書。在遺書中,她用人們熟悉的浪漫文筆,講述了自己這樣做的原因。她表示,因為人老了,總要經(jīng)歷衰弱、退化、生病、不治等一系列過程,經(jīng)歷一番折騰,最后如果幸存,還可能“插管維生”,造成麻煩。這樣的狀態(tài),實在不是她想要度過的人生。
已經(jīng)八十多歲、體弱多病的她,對生命早已沒有過多的留戀。早在2017年,瓊瑤的丈夫平鑫濤重病入院之時,瓊瑤就表達了對入院、插管等事情的極度厭惡,甚至直接把丈夫交還給了繼子女,放棄了看護他的義務。在當時,瓊瑤因為這樣的言行遭到了輿論攻擊,不過,經(jīng)歷過人生大風大浪的瓊瑤,早已不把這些爭議放在心上。而如今她的自我選擇再度證明,她是真心厭惡衰老和病痛的折磨,厭惡尊嚴的消逝。
瓊瑤是一位極其重要的當代流行文學作家。放眼整個華語世界,在通俗文學領域、影視領域甚至流行音樂領域都能留下重要足跡的人,除了她和武俠小說家金庸之外,幾乎再也找不出第三個人。多年來,瓊瑤用她的浪漫愛情小說,以及由她作品改編的電影、電視劇構筑成一張流行文化的版圖,為數(shù)以億計的人們在書本里、銀幕上和熒屏上造夢。她的作品通常是擁有極度浪漫的情節(jié),也充滿激烈的愛恨情仇,同時也含有中國古代才子佳人小說的典雅韻味,一如她多年來毫不在意外界眼光、特立獨行地追求自身所愛的激烈個性?!碍偓幮≌f”這個詞,甚至直接成為中文世界里浪漫主義言情作品的代名詞。
這樣的浪漫主義,來自瓊瑤在戰(zhàn)爭大時代下生長的童年,也和她經(jīng)歷過的中國臺灣出版、電視電影行業(yè)大發(fā)展高度相關。如今,留下等身著作之后,瓊瑤的一生慢慢燃盡,如雪片一般,慢慢融化在冬日的大地上。

圖/視覺中國
回到“瓊瑤熱”的時代
“瓊瑤”這個名字最火熱、最為人所熟知的時代,當數(shù)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當時,《幾度夕陽紅》《青青河邊草》《婉君》等言情劇輪番熱播,電視劇中那些凄美動人的主題曲也在大街小巷唱響,而瓊瑤小說也不斷出現(xiàn)在書店、書攤、報刊亭和圖書館里,很多女學生都偷偷傳閱過那些封面繪制著精美人物畫像的瓊瑤小說,透過文字,想象著對她們而言還很遙遠、模糊的那件事物——愛情,這些小說一直在年輕人手中傳閱,直到將書頁翻黃,翻爛。
作為臺灣通俗文學的代表人物,瓊瑤就是這樣填補了當時中國大陸讀者對通俗文學的需要,也填補了當時浪漫愛情敘事的空白。說起來,瓊瑤的小說故事其實并不復雜,但經(jīng)常充滿了有些“背德”“大逆不道”的元素:比如師生戀、三角戀、虐戀等,主人公經(jīng)常為了愛情慷慨陳辭,吟詩作賦,發(fā)出大段文學化的感慨,仿佛人生中除了愛情就沒有其他值得珍視的事物,就如同多年后瓊瑤電視劇的御用男主角馬景濤在熒幕上的表演那樣,癲狂而癡情。
這樣浪漫到極致的瓊瑤,最初走上文學道路,甚至成為全亞洲熱賣的作家,也與她自身的戀愛經(jīng)歷不無關系。1962年,24歲的瓊瑤開始在中國臺灣《皇冠》雜志發(fā)表中短篇小說,次年她的處女作《窗外》出版,講述的就是她和高中老師的一段不倫戀情。此時瓊瑤已經(jīng)結婚,丈夫慶筠也是一位作家,但在《窗外》爆紅時,她和丈夫之間早已產(chǎn)生了很多矛盾,生性浪漫的她在約稿、寫作的過程中,也愛上了比她大十多歲的《皇冠》雜志社長平鑫濤。他們一直以合作對象和地下戀人的身份相處,這樣的關系一直持續(xù)了十多年。
名為愛情和浪漫,實際上,瓊瑤和平鑫濤兩人的利益和生活已經(jīng)牢牢綁在了一起。后來,平鑫濤成立皇冠出版社,在他的幫助下,瓊瑤的作品一部接一部地出版,她也成為風靡中國臺灣的“愛情教母”。
1965年,瓊瑤的作品《追尋》《啞妻》開始被電影公司選中改編成電影,大獲成功,此后她開始和平鑫濤一起成立電影公司,大量拍攝以自己的作品為藍本的電影。一開始,他們自己的公司拍攝的愛情電影不如當時流行的武俠電影那樣紅火,甚至還賠了錢,但是后來,隨著兩人重新成立巨星電影公司,開始精雕細琢,制作出賣座的《我是一片云》之后,瓊瑤電影慢慢在電影圈站穩(wěn)了腳跟,票房節(jié)節(jié)高升。
不得不說,瓊瑤那些古典溫婉、跌宕起伏的戀愛故事確實對觀眾很有吸引力,這些制作精美、充滿俊男美女形象的瓊瑤電影一部接一部地火爆起來。因為瓊瑤精準的選角眼光和認真的劇本寫作,當時的她也為華語影壇輸送了很多“巨星”。比如在《窗外》《我是一片云》中飾演女主角的林青霞,出道后很快就被封為了“臺灣第一玉女”。與林青霞搭檔并分別產(chǎn)生戀情的秦漢、秦祥林兩個以外表帥氣而著稱的男明星,也是由瓊瑤電影捧紅的。
20世紀80年代末,因為電影不再像從前那樣景氣,瓊瑤和平鑫濤開始轉戰(zhàn)電視行業(yè),成立怡人傳播公司,并推出了大熱劇《幾度夕陽紅》。過去的商業(yè)經(jīng)驗再度令她取得了成功,推出了劉雪華、俞小凡、金素梅等新一代“瓊瑤女郎”。此后,“瓊瑤熱”和瓊瑤的小說開始傳播進中國大陸,瓊瑤也開始和大陸的電視制作公司合作,更廣闊的市場也激發(fā)了她更強的造星能力。20世紀90年代末,瓊瑤再度改變風格,在古裝劇《還珠格格》中融入了新鮮的武俠、清宮劇情,并和大量大陸演員合作,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高收視率和關注度。至此,“瓊瑤熱”在各個領域全面開花,達到了難有人企及的高度。
浪漫主義是骨子里的需要
回看“瓊瑤熱”的時代,人們在感嘆瓊瑤不顧世俗眼光,專心發(fā)展自身寫作事業(yè)的同時,也會驚嘆,她那種源源不斷的生命熱情,非要戀愛不可的精神到底是來自哪里。這個答案,自然與她不同于其他人的童年生活有關。
1938年,原名陳喆的瓊瑤作為家中的長女,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的教師家庭,生長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瓊瑤幼年的記憶都是各種關于“逃難”的場景,見證了無數(shù)的戰(zhàn)火與死亡,也因此,她和家人都一直承受著安全感的缺失的焦慮。在一次逃難的過程中,因為兩個弟弟走失,父母在絕望中想到了帶著她一起自殺,直到幼小的她真的險些被海水淹沒,父母才清醒過來,放棄了這個念頭。
如此極端的生命記憶,已經(jīng)刻在了幼年瓊瑤的基因之中,因此,在追求浪漫的外表之下,瓊瑤的人生哲學一直都是“及時行樂”,活的時候從不委屈自己,不為道德所束縛,也不能允許自己的生命過得應付、湊合。她的浪漫主義背后,有著向死而生的凄美。后來,瓊瑤全家遷到臺灣,生活安定之后,早慧的她依然堅持著這種從創(chuàng)傷背后走出來的覺醒精神,即使她一直受到母親強勢的嚴格管教,也從不聽勸,一直陷入這些不為常人所能承受的、高強度的戀情之中,這樣的行為雖然并不為世俗所接受,但她也將這種對愛情的追求變成了一種自由的象征,最終演化為自己的生命養(yǎng)料。
這樣的精神正是當時的觀眾和讀者們所需要的,這也是“瓊瑤熱”能夠一直延續(xù)到20世紀90年代末的原因,就像她在《還珠格格》塑造的那個離經(jīng)叛道,卻又始終為人們所喜愛的“小燕子”,只堅持自己的情感需求,不管其他人的眼光。只是這樣的極端浪漫審美,隨著21世紀的來臨,隨著影視、文化作品的多元化趨勢的來臨,以及全新媒介形式的到來,逐漸淡出了文化市場。后來,瓊瑤的作品依然能夠“造星”,卻再也無法延續(xù)從前當仁不讓的輝煌,而隨著新一代讀者、觀眾思維方式的改變,她本人的言行和作品也不斷陷入道德爭議之中,再也無法回到過去“教母”“才女”的全盛時期。
不過,無論生前有多少爭議,瓊瑤還是這樣一位言行一致的浪漫主義者,她還是將她生命的最后一刻盡其所能地設計出了儀式感。在她最后留下的視頻里,瓊瑤依舊梳著年輕時的齊耳短發(fā),身穿紅衣,畫著精致的妝容,身旁還搭配了兩枝鮮紅的玫瑰花。她言出必行,做到了她一以貫之的浪漫、飛揚,將生命活成了雪花和火花一般的狀態(tài),并坦然地向這個世界和愛過她作品的人們告別。她在遺書的最后,用人們都熟悉的那句《還珠格格》主題曲中的歌詞告別:“祝福大家健康快樂,活得瀟瀟灑灑?!被蛟S在日后,這段深深印在人們腦中的旋律再度響起時,人們也一定會想起那個曾經(jīng)追求美、愛和浪漫的“瓊瑤阿姨”。
(資料來源:澎湃、新京報、海峽導報)
記者:仇廣宇
編輯:楊時旸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