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瀚
京東這次有點冤!
不知你是否還記得五年前轟動一時的“承興系”詐騙案?

彼時,“商界木蘭”羅靜,靠著刻倆“蘿卜章”,詐騙300億,將諾亞財富、京東、蘇寧等一眾大佬玩弄于股掌之間,最終落得無期徒刑的下場,并處罰金2010萬元,其妹妹羅嵐及其他涉案員工也相繼獲刑。

在這場風波中,京東被證清白,堅稱自己無辜,被“承興系”用假冒的公章和員工騙過,對詐騙行為毫不知情,并指責諾亞財富風控存在嚴重缺陷。諾亞財富則反擊稱京東的描述“嚴重失實”,侵犯其名譽權(quán)。
本以為隨著羅靜被判無期,這場涉及300億的驚天騙局會塵埃落定,沒想到近日案情又起波瀾!
隨著二審法院的最新判決,這場長達五年的金融詐騙案終于有了定論。
京東被徹底洗清嫌疑,與詐騙行為無關(guān),無需承擔任何賠償責任。諾亞財富的“甩鍋”行為宣告失敗,其訴訟請求被駁回。

湘財證券則沒那么幸運,首次被認定在詐騙案中存在過錯,需承擔約3.4億元債務的56%補充責任。
這場歷時五年的法律糾葛,涉及金額高達300億元的“承興系”詐騙案二審結(jié)果最終塵埃落定。
01
騙局手法,狡猾至極。
羅靜,這個“商界木蘭”的光環(huán)背后,隱藏著一張精心編織的欺詐之網(wǎng)。
從2015年到2019年,這場戲碼一直在上演。她用私刻的印章、偽造的合同、冒充的員工,上演了一出出金融騙局。直到被刑事拘留鋃鐺入獄,她的真面目才被揭開。
羅靜的膽大妄為令人震驚,狡猾而大膽。
私刻印章、偽造合同、冒充員工,這些還只是冰山一角。她的人,甚至敢冒充京東、蘇寧的員工,攔截和篡改郵件,開設(shè)假賬戶,模仿京東回款,騙過眾多金融機構(gòu)。
她的“承興系”公司,利用與京東、蘇寧的供應鏈貿(mào)易背景,偽造了合同,虛構(gòu)了應收賬款債權(quán),從湘財證券、云南信托等機構(gòu)騙取了巨額資金。
他們甚至在京東、蘇寧的辦公場所里,用偽造的工牌冒充員工,進行所謂的訪談、交接資料、簽合同,向金融機構(gòu)展示虛假的網(wǎng)頁、貿(mào)易數(shù)據(jù)和購銷合同。
這些手段讓金融機構(gòu)深信不疑,按照合同給付了巨額錢款,最終導致湘財證券、摩山保理、上海歌斐、云南信托、安徽眾信等機構(gòu)損失高達88億余元。
羅靜本人,則憑借著這場騙局,賺取了巨額的不義之財。她利用供應鏈金融的復雜性,將風險層層轉(zhuǎn)嫁,最終導致了這場300億的驚天詐騙案。
這些資金,大多被用來償還高利貸和個人揮霍,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當金融機構(gòu)要求還款時,羅靜早已逃之夭夭。
就這樣,羅靜通過這場騙局,將金融詐騙的手段推向了新的高度:京東“躺槍”,湘財證券深陷其中,云南信托損失慘重。
在這場騙局中,受害的不僅僅是金融機構(gòu),還有無數(shù)的投資者和普通民眾。他們將自己的血汗錢投入到了這些看似穩(wěn)健的理財產(chǎn)品中,卻沒想到最終落入了羅靜的陷阱。
她的手法固然高明,但最終,真相總會浮出水面。
這場涉及300億的金融騙局,終于在法律的審判下迎來了結(jié)局。2019年6月,羅靜被刑事拘留,標志著這場騙局的曝光。
經(jīng)過漫長的司法程序,2022年11月,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裁定,羅靜因犯合同詐騙罪、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并處罰金2010萬元;其妹妹羅嵐因同樣罪名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七年六個月,并處罰金1010萬元。
此外,還有10名涉案的“承興系”員工,被判處三年四個月至八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一審判決后,羅靜等人提出了上訴。然而,2024年1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了二審裁定,駁回了羅靜等人的上訴,維持了一審的原判。
這意味著羅靜的“承興系”詐騙案,在法律層面上已經(jīng)塵埃落定,羅靜和她的同伙將為他們的行為付出應有的代價。
02
對于京東而言,可以說是既無奈又憤怒。
羅靜的“承興系”騙局,狡詐至極,把京東這樣的巨頭也耍得團團轉(zhuǎn)。
自己被羅靜等人利用當作了詐騙的“工具”,卻渾然不知。直到2019年6月羅靜落網(wǎng),京東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被當成了詐騙的“替罪羊”,被迫卷入騙局,成最大的“躺槍者”。
更為氣憤的是,諾亞財富旗下的上海歌斐和自言汽車,還跳出來,指責京東有連帶責任,聲稱自己買了基于“京東應收賬款”的基金產(chǎn)品,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是個坑。
諾亞財富的指控,看似言之鑿鑿,實則漏洞百出。京東,一個風控嚴密的大企業(yè),怎會輕易中招?諾亞財富作為專業(yè)機構(gòu),投資前不盡調(diào),出了事就找京東背鍋?
面對諾亞財富的訴訟,京東自然不會坐視不理。
自己可不是軟柿子,立刻反擊,聲明無辜,被惡意訴訟,聲譽受損。京東還指出諾亞財富盡調(diào)失職,同時表明自己積極配合警方,助力破案。

隨著案件的不斷深入,判決終于有了新進展。根據(jù)目前公開的信息來看,二審結(jié)果與一審判決保持一致。
京東洗清嫌疑,被判為不知情,也沒參與其中的行為,無需擔責,終于擺脫了這場無妄之災,得以全身而退。
這一判決結(jié)果,對于京東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
而對于原告諾亞財富和自言汽車來說,不僅訴訟被駁回,賠償無望,還得自掏腰包付訴訟費。
至于湘財證券,可就沒這么幸運了。它被判決需承擔羅靜旗下公司約3.4億元債務的56%補充責任。
這一判決,意味著法院首次明確,湘財證券在“承興系”詐騙案中存在過錯,難辭其咎。
這場金融大戲,似乎已見分曉:
終于有人要為自己的錯誤買單了!
03
湘財證券,這個在“承興系”詐騙案中扮演了承銷機構(gòu)角色的公司,如今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12月9日,湘財股份發(fā)布澄清公告,堅決否認與詐騙案有任何瓜葛,聲稱自己清白,沒有簽署陰陽合同,也沒有協(xié)助任何違法行為。

然而,12月初昆明中院的一審判決,卻給了湘財證券當頭一棒,判決廣東中誠需返還云南信托3.43億元,而湘財證券要承擔56%的補充責任。
這意味著,湘財證券從這場“躺槍”的詐騙案中全身而退的希望破滅。這一結(jié)果,對湘財證券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它不僅面臨巨額賠償,還要承受信任喪失和聲譽受損的雙重打擊。
不過,湘財證券并未就此屈服,高呼要上訴。
他們堅稱,自己是無辜的。法院并沒有認定湘財證券或其員工參與了羅靜的合同詐騙,也沒有認定湘財證券與廣東中誠和羅靜有串通合謀欺詐行為,自己只是代銷機構(gòu),同樣是受害者。
但是,媒體披露的微信聊天記錄,卻讓湘財證券的辯解顯得蒼白無力。
更有報道稱,湘財證券的項目負責人曾與羅靜的妹妹密謀,明知羅靜公司資金鏈緊張,還積極協(xié)助其借新還舊、資金空轉(zhuǎn),甚至答應冒充承興公司的員工來接待資金方,幫助羅靜獲得過橋資金。
這些“證據(jù)”直指湘財證券的違規(guī)行為。
上交所對此也坐不住了,對湘財股份發(fā)函,要求對這些媒體報道的事情作出說明,質(zhì)問公司是否存在違規(guī)行為。
湘財股份對此予以否認,聲稱與廣東中誠簽署的只是框架性協(xié)議,并沒有實質(zhì)履行內(nèi)容,湘財證券也未提供過財務顧問服務。
至于那些截圖,湘財股份只是輕描淡寫地表示,公安機關(guān)在調(diào)查中并未對這些聊天記錄進行認定,也未對湘財證券及其相關(guān)人員采取過刑事措施,更沒有認定湘財證券及其相關(guān)工作人員存在合謀欺詐以及協(xié)助違法行為。
這起案件,就像一場金融界的諜戰(zhàn)片,真相撲朔迷離。湘財證券是否應該承擔責任,成為了公眾和法律的焦點。
在這場300億的金融騙局中,每個人都可能是受害者,也可能是加害者。
在金錢的游戲里,真相總是遲到,但不會缺席。
真相,往往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復雜。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場游戲,沒有真正的贏家,只有真相和責任的追究。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