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數(shù)九又稱“冬九九”,是中國北方一種雜節(jié)氣,尤其適用于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從冬至之日起,中國即進入了數(shù)九寒天。古時起從冬至那一天開始算起,進入“數(shù)九”,俗稱“交九”,以后每九天為一個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那時就春暖花開了。進入現(xiàn)代,氣象預報已能相當準確地預報天氣,無須人們再以這種原始的方式記錄天氣。
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九為極數(shù),為“至陽”之數(shù),又是至大之數(shù),“至陽之數(shù)”的積累意味著陰氣的日益消減,累至九次已到了頭,意味著寒去暖來,“春已深矣”了。由于各地氣候寒暖不一,各地的數(shù)九的情形略有不同,但總體來說,經(jīng)歷“九九八十一天”寒冬后,人們終將迎來春暖花開。
習俗起源

南北朝時期
數(shù)九冬至到春分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也是由寒冷變暖和的轉(zhuǎn)折時期。自古以來有從冬至起數(shù)九個九天即八十一天的風俗,以消磨沉悶而寒冷的冬天,企盼大地回春。數(shù)九風俗最早見《荊楚歲時記》一書,講南朝“俗用冬至日數(shù)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說明至遲在南北朝時期已有數(shù)九風俗?,F(xiàn)存最早的數(shù)九歌,是敦煌文獻中伯《詠九九詩》。
宋代時期
宋代有關(guān)數(shù)九歌的記載多起來?!稓q時雜記》說:“鄙俗自冬至之次日數(shù)九,凡九九八十一日。里巷多作《九九詞》。又云'九盡寒盡,伏盡熱盡’?!保ā稓q時廣記》卷三八《盡九數(shù)》)蘇轍的《冬至日作》一詩中,有“似聞錢重薪炭輕,今年九九不難數(shù)”句。
明清時期
明代流行九九消寒圖,現(xiàn)存明代單線拓印的木版年畫《九九消寒圖》,弘治元年(公元188年)刊刻,圖中央畫一枝瓶中梅花,花枝又有八十一個花瓣,人們可從花瓣上染色或記錄每天風雪陰晴等變化。
花瓶四周繪有一九至九九的氣候和景物?!兜劬┚拔锫浴肪矶涊d了兩種消寒圖的畫法:其一是梅花消寒圖?!叭斩?,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此法與上述弘治年畫《九九消寒圖》相同金其二是圓圈消寒圖。“有直作圈九叢,叢九圈者,刻而布之,附以九九之歌,述其寒魏之候”。
明人劉若愚的《酌中志》還記載了宮中冬至風俗,說屆時要貼司禮監(jiān)印的九九消寒詩圖,每九詩四句,自“一九初寒才是冬”起,至“日月星辰不住忙”止,是民間傳入宮中之作。而明廷易以新式詩句之圖二三種,則流傳未廣。清朝宮廷也很重視冬至數(shù)九活動。道光皇帝御制“九九消寒圖”,用“亭前柔柳珍重待春風”九字,每字九筆,九字之上題曰“管城春滿”,翰林諸臣按日用朱筆填寫一筆,用白色筆細繪陰晴雨雪。每填寫一字便通過一九,八十一筆而字盡,每歲相沿。

節(jié)慶風俗
在古代,御寒條件較為簡陋,人們的出行和娛樂受到極大的限制,為了排遣漫漫長冬的寂寞,古人根據(jù)“數(shù)九”創(chuàng)造出多種民俗文化活動,包括九九消寒歌和九九消寒圖等。
消寒圖
大概是用畫梅花、畫圓圈或填影格字來記載“數(shù)九”日期,預測天氣。
從冬至這天起,畫一枝素梅,枝上畫梅花九朵,每朵梅花九個花瓣,共八十一瓣,代表“數(shù)九天”的八十一天。其中,每朵花代表一個“九”,每瓣代表一天,每過一天就用顏色染上一瓣,染完九瓣,就過了一個“九”,九朵染完,便是冬盡春深的日子了。
清·葫蘆型九九消寒圖

臘祭
這是個專門祭祀的節(jié)日。臘是古代的一種祭禮,一年收成后到年底對自然的關(guān)照予以答謝。自先秦以來,“臘日”祭都是作為年節(jié)來慶賀的,到南北朝時定于臘月初八日。佛教傳入我國后臘祭又加入了宗教意義。佛教傳說,十二月初八日,是釋迦牟尼得道的日子,在他得道之前,曾經(jīng)有牧女向他獻乳糜。于是,佛寺在這一天,要誦經(jīng),用五味粥供佛,并分粥給檀越施主。大約到了明代,老百姓開始盛行自己煮臘八粥,粥的種類形式也多起來,并且加入勸人們愛惜糧食、勤儉持家的寓意。
寫九
“寫九”的習俗始于清代,首先是在宮廷內(nèi)實行。與畫圖相同,這種數(shù)九的方式是選取每字九畫的九個字,每劃代表一天,每字代表一個九,九個字代表九九八十一天。
在舊時成都的青石橋,就有賣這幾個字的,以供老百姓填畫,是當時人們的冬至樂趣。
吃水餃
每年農(nóng)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飯。吃水餃是為了祛病驅(qū)寒,在嚴冬里不凍耳朵。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y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歷史文化
春分是3月19日、20日或21日中的一天,從冬至到春分正好九十天,從冬至開始數(shù)九,九九共八十一天,再加上九天正好是春分,到了“寒暑平”這個點,正好寒盡春半好耕種,所以說“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中國各地都流行有“九九歌”。
數(shù)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