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史料記載,早在西漢時期,鴉片就已經(jīng)傳入了中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及,“鴉片前代罕聞”,言下之意,在他那時,鴉片就已經(jīng)存在。

到明代萬歷年間的1589年,就已經(jīng)有了進口鴉片,因為當時關稅表明確規(guī)定:兩斤鴉片價值兩根銀條,稅率為每十斤納銀二錢。

只不過,鴉片在當時完全是用來入藥的,且用量極低,自然也不會有任何人對鴉片成癮。

到清代末期,鴉片在中國不再只是只是用來治病的藥材,而是成為一種嗜好品并且得到了普及。

吸食鴉片可能最開始是從臺灣流傳開來的,因為臺灣盛行瘧疾,而鴉片在鎮(zhèn)痛方面有奇效,所以被廣泛運用,而且,慢慢有人在把鴉片當藥物服用的過程中上癮了。

那時候,吸食鴉片的惡習為什么會在中國迅速而廣泛地傳播開來?

首先是百姓普遍愚昧無知,根本無從知曉鴉片的危害之大,再加上鴉片商把鴉片描繪成一種長壽藥,所以,那時候鴉片也被稱作“福壽膏”。

而且,也有人把吸食鴉片來當作延長房事時間的靈丹妙藥,卻完全不知道這只不過是因為鴉片讓人感覺鈍化,使人一直處于半睡半醒的狀態(tài)之中而發(fā)生了歪打正著的效果。

此外,還因為清末政治腐敗不堪,人口猛增等因素,導致大量百姓生活日益陷入窮困潦倒之中,他們通過吸食鴉片,暫時得以忘掉現(xiàn)實的痛苦。也就是說,鴉片是衰世里的人們精神和肉體的雙重麻醉藥。

自乾隆駕崩后,中國已經(jīng)開始顯現(xiàn)出日漸衰敗的氣象。到了道光年間,衰敗氣息越來越濃,鴉片趁機大肆流入中國,泛濫成災。

吸食鴉片成為當時中國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因為鴉片能讓人平靜、遲鈍,陷入冥想,這種感覺能讓一個人從精神到肉體迅速進入麻醉狀態(tài)。

起初,清政府對鴉片的態(tài)度很明確,很早就采取了禁止販賣的法令。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清政府再次頒布鴉片禁令。

但此時,政府的禁令已經(jīng)扼制不住英屬東印度公司向中國售賣鴉片的野心,起因就是,英國在與中國的貿(mào)易中出現(xiàn)了嚴重入超,為盡快扭轉這種不利的貿(mào)易局面,英國當局決定拿出鴉片這一利器。

這就不得不說一說中英兩國之間的貿(mào)易問題。

早在十六世紀初,中國的茶葉就通過海員和傳教士傳到了歐洲,但這并不能算是真正國與國之間的貿(mào)易。

鴉片戰(zhàn)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鴉片戰(zhàn)爭

外國與中國的貿(mào)易,始于18世紀末。公元1792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派馬嘎爾尼來北京,名為給乾隆皇帝祝賀八十歲壽辰,實為企圖通過與清政府談判來改善中英兩國的通商問題。

但遭到狂妄自大的乾隆皇帝的拒絕,乾隆皇帝說,我們天朝物產(chǎn)豐富,應有盡有,本就不需要與外國通商,互通有無。

乾隆皇帝的態(tài)度代表的是清政府對國與國之間貿(mào)易的態(tài)度,表明清政府堅決反對與外國通商。但這并不能杜絕民間與外國商品的交易。在當時,中國出口的多是茶葉等歐洲人的生活必需品。

起初,茶葉是放在藥店里被當作貴重藥品出售的。等到歐洲慢慢普及了喝茶的習慣,尤其是英國,在19世紀后,人們普遍都有茶休的習慣,使得茶葉的需求量猛增,而中國是茶葉唯一的出產(chǎn)地和供給地。

英國不得不花高價從中國進口茶葉,而英國出口中國的商品多是毛織品,不合中國人的消費需求;至于鐘表和望遠鏡等東西,對中國人來說,則完全是可有可無的奢侈品。

英國茶葉需求量猛增,而茶葉的價格又一直居高不下。這就使得英國不得不高價從中國進口茶葉,卻又拿不出合適的、銷量巨大的商品來實現(xiàn)中英之間的貿(mào)易平衡。

這么一來,中英之間的貿(mào)易慢慢就演變成了一種畸形的貿(mào)易——中國出超,英國入超。

由于英國拿不出合適的、銷量巨大的商品而不得不以大量現(xiàn)金支付:他們的商船必須帶著墨西哥銀圓與西班牙銀圓前往中國購買大量茶葉。

不久,挖空心思的英國人終于找到了一種能夠在中國廣受歡迎的進口商品——鴉片。英國就是靠這種進口商品,迅速并且徹底地扭轉了中英兩國之間的貿(mào)易狀況,英國人終于成功了。

乾隆統(tǒng)治末期,鴉片進口從乾隆初年的二三百箱增加到近千箱。到了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鴉片進口激增至1814箱;1800年,鴉片進口高達4570箱。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清政府明明白白從關稅表上刪除了“鴉片”一項,這表明清政府的態(tài)度是禁止鴉片進口。而且,清政府明確于1799年規(guī)定,禁止種植罌粟。

從嘉慶皇帝時期,清政府就開始打擊鴉片走私。嘉慶皇帝從1809年到1817年,先后五次頒布禁令,禁止鴉片輸入、吸食,也禁止內(nèi)地栽種罌粟。

并規(guī)定,從外國進口的船只一律由公行保商出面擔保每艘船都沒有鴉片,對于稽查不力、故意縱容鴉片走私的官吏衙役,從重治罪。

道光皇帝(劇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道光皇帝(劇照)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寫到:資本家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當?shù)睦麧櫍Y本就大膽起來。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死的危險。”

嘉慶皇帝的禁煙措施在鴉片的暴利面前,毫無約束力,鴉片走私依舊猖狂。這就意味著,政府的監(jiān)管職能形同虛設,也就表明,政府的腐朽和腐敗已經(jīng)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

與鴉片進口數(shù)量激增同步的是,鴉片的價格也迅速猛漲,從起初的每箱200元激增到每箱近600元。

僅以1818年為例,包含鴉片在內(nèi),中國進口總額為2180萬兩白銀,出口約為1400萬兩白銀,中國入超高達780萬兩白銀。

這就意味著,英國向中國出口鴉片的收入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從中國進口茶葉的支出,外國白銀源源流入中國的現(xiàn)象立刻出現(xiàn)逆轉,變成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

當時的日不落帝國,用鴉片成功地挖了清朝政府財政的墻角。

清政府逐漸意識到鴉片問題導致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尤其是鴉片問題成為社會動蕩的根源所在,不得不把鴉片問題提上議事日程,但這并不意味著是清政府體恤老百姓,只不過是察覺到了他們統(tǒng)治的危機,擔心老百姓因走投無路而造反。

1838年十月初七,吏部發(fā)文給林則徐,要他來京陛見。十一月十一,林則徐到北京的第二天就上朝覲見了。幾天內(nèi),道光皇帝兩次召見林則徐,并特意下旨賜他可以在紫禁城騎馬,這是非常少見的恩寵,這表明道光皇帝對他十分信任。

道光皇帝甚至還對林則徐說,你不慣乘馬,可坐椅子轎。道光皇帝給林則徐許多破例待遇,目的就是要給大臣們一個印象:林則徐擁有特殊的權限,以此顯示林則徐的權威。十一月十五日,道光皇帝要林則徐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前往廣東查辦海口事件,并且該省水師兼歸其節(jié)制。

林則徐于第二年正月二十五日也就是3月10日抵達廣州,此行,道光皇帝要林則徐“鴉片絕對要禁止,但不要和外國人引起過多的糾紛”,但林則徐已經(jīng)意識到這純粹是一件一廂情愿的想法,他知道,要不和外國人發(fā)生摩擦是不可能的。

慎重考慮一番之后,林則徐決定把重點放在了禁煙上,而且,他已經(jīng)做好了為此被免官的思想準備。林則徐正告外國商人:皇帝已經(jīng)下了決心要根除鴉片,并頒布了嚴厲的禁令,凡販賣鴉片者、開設煙館者,以及吸食鴉片者,都要處以極刑。

外國人看到此令驚慌失措,尤其是林則徐強調(diào),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至此,鴉片戰(zhàn)爭的導火線,已經(jīng)被點燃。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英國憑借28艘軍艦、15000人的軍隊,就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并賠款2100萬兩白銀。道光皇帝當初的強硬和豪氣,換來這樣的結局,他只能在退朝后哀嘆“我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英軍18000人、法軍7200人,就長驅直入人口近4億的大國首都殺人放火,把號稱“萬園之園”的圓明園燒成廢墟。

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開始,中國就已經(jīng)開啟了長達105年的喪權辱國的屈辱歷史,直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后,蔣介石仍然被斯大林強壓,被迫同意外蒙古獨立。

林則徐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林則徐像

當年的道光皇帝,國家沒有強大的實力,對外部世界一無所知,僅憑一己之勇想要根絕鴉片,卻沒想到動了當時國力最強大的英國的利益,英國借機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由此開啟中國長達百余年的屈辱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