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農(nóng)歷春節(jié),冬筍,這味江南人最喜愛的蔬菜之一,正式進(jìn)入餐桌大比拼。
筍,《爾雅》中稱其為“竹萌”,其白嫩如玉、口感恬淡、氣味清香,自古以來就被當(dāng)作是菜中珍品、鮮味第一。
中國食筍的歷史已有二千余年了,而古人極其愛食筍。
關(guān)于筍,最早記載可見于《詩經(jīng)》,《詩經(jīng)·大雅·韓奕》中記載“其蔌維何,維筍及蒲?!闭f明在周代,筍便是招待貴賓的高級食材,而“加豆之實(shí),筍菹魚醢”則說明筍的受歡迎程度。
在古代筍有“蔬中侖珍”的美譽(yù),古人曾有詩贊:“筍如酥,筍味清絕酥不如。不須咒筍不成竹,頓頓食筍莫食肉”。老饕蘇東坡對筍頗有研究,認(rèn)為筍是人間清歡味,留下了“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钡拿姡幻髂├顫O稱筍為「蔬食中第一品」,在《閑情偶寄》里記錄了高明的廚師會留下「焯筍之湯」用作給其他菜品提鮮,而讓食客“只覺鮮美,卻不知鮮之所在”。
如果說肉食者鄙,食筍則正好相反,筍的味道就是如此清雅雋永。

沈嘉?在其美食著作《上海老味道》里提到:“冬筍也是上海人的性命。”、“他們知道上海人沒有冬筍似乎沒法過年?!?/p>
的確,上海人尤其愛筍這味食材,春天有春筍,冬天尤以過年必然要吃上五六七八頓冬筍。
筍之美味,只有嘗過才知道,以前糧食青黃不接時,它是大自然最好的饋贈。如今葷腥泛濫的年代,則是大自然給生活最好的調(diào)劑。

冬筍炒咸肉
小時候,奶奶總是會將筍變換出各式各樣的美味。奶奶說筍是上海人餐桌不可或缺的一味食材,它脆嫩爽口,無論炒、燉、燜、煨,皆成美味。
挖出竹筍,剝?nèi)スS衣,白嫩的筍肉切成薄薄的小片或細(xì)細(xì)的小丁,加上自家腌制的咸肉,或燉湯或燜飯或炒之,未嘗已覺口舌生津。
新鮮的竹筍和咸肉重疊搭配,筍的清新與肉的濃烈相互對抗的同時也相互交融,簡直鮮的要掉耳朵啦!

食材:
鮮冬筍、咸肉、蔥花、豬油
步驟:
咸肉先用清水浸泡,去掉多余的咸味。

咸肉入涼水鍋焯水,煮掉一部分咸味和浮沫。

洗凈后切成片。

冬筍去殼后切滾刀塊。

將筍塊放入鍋中加冷水,加少許鹽,大火煮開后轉(zhuǎn)小火煮約5-10分鐘。

新鮮的筍中含有草酸和竹纖維,高溫焯水可分解冬筍中大部分難溶性草酸,以防止結(jié)石和過敏性疾病復(fù)發(fā);還能去除筍的苦澀味,保證了炒食后味道更鮮美;此外料酒和醋也能很好地去除鮮竹筍澀味。焯水后的竹筍比較綿,快速取出過涼水,一冷一熱,保持纖維的脆度,這是保持冬筍爽脆口感的關(guān)鍵。焯過水的冬筍吃不完也可以浸泡在水中,放入冰箱冷藏,每天換水可以保存一周。

鍋中放豬油,不用等豬油融化直接放入切薄片的咸肉。


將咸肉煸炒至變色出油。
咸肉里有鹽,煸炒后就會變成焦黃色。

放入筍塊。

快速翻炒均勻。

加點(diǎn)白糖和生抽提鮮。

翻炒均勻。
筍和咸肉都焯過水,本來就是熟的狀態(tài),不需要煮很久。
加入蔥花。
炒香即可。
冬筍炒咸肉出鍋。

冬筍脆嫩,咸肉咸香,超級開胃。

冬天腌制的咸肉臘肉,搭配冬天最為鮮嫩的竹筍,怎么吃都好吃。

腌篤鮮
上海人很喜歡吃竹筍,冬天的冬筍可以做很多菜,腌篤鮮、冬筍炒臘肉、薺菜筍絲炒年糕,油燜筍等,而最為出名的一道菜便是『腌篤鮮』。
腌篤鮮,是江南一代獨(dú)有的春天回憶,冬天用冬筍做,春天用春筍做,總歸要吃的嘛。
它是江浙滬吳語地區(qū)的特色菜肴,是上海本幫菜里冬末初春時令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菜色之一,被譽(yù)為“上海人最愛的美食之一”,也有“高湯之王”的稱號。
清代書畫家,揚(yáng)州八怪之首金農(nóng)曾用一首詩將其做法和滋味描述的淋漓盡致:“夜打春雷第一聲,滿山新筍玉棱棱;買來配煮花豬肉,不問廚娘問老僧。”
“腌”,指的是腌制過的咸肉或火腿,冬季里上海人都會腌制咸肉供來年開春食用;“篤”,是上海話的象聲之詞,其詞義本身有加厚、增厚的意思,在這里是“小火慢燉”的意思,在上海話里是一種動態(tài)的燉,類似于“熬”;“鮮”,就是新鮮的肉類(五花肉、排骨、雞、蹄髈等)和新鮮的竹筍。

『腌篤鮮』自然就是用腌肉、鮮肉和筍一起燉的湯了。這道菜的奧妙就在于“篤”字上?!昂V”是用極微弱的火,將食材長時間慢慢煨燉,因?yàn)樵谂胝{(diào)時,鍋中會發(fā)出“咕嘟”聲而得名?!磅r”的前提是肉之鮮、筍之鮮,其鮮味經(jīng)“篤”綜合之后,成為“鮮”之厚。由于長時間燜燉,食材的原味被完全釋放出來,雖不額外添加調(diào)味,但鮮美無比,口味醇厚而滑潤。
每年年夜飯,奶奶總會煨上一鍋腌篤鮮,剛走近弄堂口可以聞到空氣中彌漫著的鮮香,鮮嫩的竹筍仿佛也有了葷食的美味,一口就能吃盡四季的味道。

食材:
咸肉一條、五花肉一條、冬筍3個
百葉兩張、蔥適量、清水適量、鹽少許
步驟:
百葉用水泡軟,一張張撕開,改刀切條后打成一個個結(jié)。
薄百葉沒買到,用厚的湊合一下也行,實(shí)在不想錯過這鮮味了。

五花肉和咸肉改刀切大塊,冬筍去殼對半切開。

冬筍放入涼水鍋中,加點(diǎn)鹽,中火煮4分鐘左右,煮透以后撈出來,迅速過涼保持脆嫩的口感。

鮮肉和咸肉分別焯水,也可以焯水后撈出再切塊。


將咸肉、冬筍塊放入砂鍋中。

加足量的清水開大火煮,水要比料多要浸沒肉和筍并且要多出很多。

等湯微開后轉(zhuǎn)小火慢燉,燉大約半小時左右可以開鍋蓋,撇去湯面上的油脂和雜質(zhì)。
小火慢慢燜,肉更易酥爛,且小火慢燉鮮肉和咸肉的味道才會完全燉透出來。
放入新鮮五花肉,繼續(xù)小火慢燉。
因?yàn)橄倘獗旧砭陀凶銐虻南条r味,所以燉煮的全程不需要另外放鹽和味精。

待燉至咸肉和鮮肉交融的香味慢慢的飄出,湯顏色漸白,差不多需要1個小時。
加入百葉結(jié)。
小火慢燉15-20分鐘至百葉結(jié)煮透。
關(guān)火。
出鍋撒蔥花,香滿了整個屋子。

湯色純白,清淡適中,鮮味濃厚,咸味里透出鮮味,無論咸肉、鮮肉均油而不膩。

豆香,筍脆,湯醇,肉鮮。

筍既能吸油又能吊鮮,咸肉鮮肉咸鮮交融,其肉質(zhì)酥肥,筍清香脆嫩,千張結(jié)滋味醇厚。

湯汁濃厚鮮香,怎么吃都不夠。

這一期一會的冬日美味,一定要試試。

油燜筍
新上市的冬筍脆嫩鮮美,作為一個江南小囡,怎么也得吃上個五六七八次吧。
在江南一帶,鮮筍常見的烹飪方式之一便是『油燜筍』,以重油、重糖烹制而成,色澤紅亮,鮮嫩爽口。雖為素菜,但口味不輸任何一道肉菜。作為浙江人的蔣介石,就十分喜歡油燜筍這道菜,餐餐必有筍,有時候還會親自下廚。
『油燜筍』是筍菜中的常青樹,入門級菜,也是所有竹筍菜中,最過癮的一道菜,爽脆鮮嫩,百吃不膩還下飯。做油燜筍講究有三:一是鮮筍要取得嫩些,以期口感良好,正所謂“物性不良,雖易牙烹之,亦無味也?!?;二是拍碎而不刀切,以期筍塊入味;三是整個烹制過程中不加水,以期味濃鮮美,色澤紅潤。
記憶里的每個鮮筍上市的季節(jié),餐桌上必有這樣一道油燜筍。如果說『腌篤鮮』是本幫菜里“鮮”的代表,那『油燜筍』便是本幫菜“濃油赤醬”的典型代表,重油、重糖、重色,很是誘人,鮮嫩的竹筍仿佛也有了葷食的美味。

食材:
冬筍、豬油、生抽、老抽、黃酒、冰糖
清水、鹽(焯水用)香油、蔥花
步驟:
新鮮冬筍的殼去掉切塊。

筍塊放入鍋中加冷水,加少許鹽,大火煮開后轉(zhuǎn)小火煮約5-10分鐘。

焯水后的竹筍比較綿,快速取出過涼水,一冷一熱,保持纖維的脆度,這是保持筍爽脆口感的關(guān)鍵。焯過水的筍可以浸泡在水中,放入冰箱冷藏,每天換水可以保存一周。

鍋中放豬油,油比平時炒菜略多一倍。
竹筍吸油,而且油燜筍的特點(diǎn)就是用油燜出來。

豬油完全融化后,倒入冬筍。
豬油屬于葷油,含有蛋白質(zhì),讓葷的鮮味和筍融合在一起,激發(fā)筍的鮮味,成菜味道更加濃郁。

慢推慢煸,保證每塊竹筍都煸透,也可以選擇用油炸的方法給筍塊過油。
待筍塊表層裹上油花,筍塊表面呈至焦黃色就差不多了。

倒入黃酒,翻炒讓酒氣蒸發(fā),這樣做出來的筍更香。

加入生抽、老抽、冰糖。
冰糖可以提鮮也可以使顏色更漂亮。
快速翻炒均勻,以保證筍塊的入味一致和色澤均勻。
轉(zhuǎn)小火加蓋燜8-10分鐘讓其入味。
中間可以開蓋翻炒一次,讓筍塊著色均勻并防止糊鍋。
待湯汁收得差不多,鍋里會只剩下油,根據(jù)個人口味加鹽。
再淋入少許香油,翻炒均勻。
香油可以提升醬汁的香氣,也讓筍的香味完全散發(fā)出來。
撒上蔥花。
一提升菜品顏值,二蔥香也可以激發(fā)筍香。

翻炒均勻。
出鍋。

筍塊油光煥發(fā),色澤紅亮,竹筍纖維充分吸收醬汁的顏色和味道。

除了筍,油燜筍中還可以添加少許干香菇,味道更加鮮美。

濃油赤醬與甘脆爽口在舌尖碰撞,唇齒留香。

燒烤麩
過春節(jié)就像是在養(yǎng)膘。每天雞鴨魚肉伺候著,三五好友好酒好肉招待著,不漲幾斤肉,都對不起這個豐富的年。
年味就像是一場饕餮的盛宴,全家齊上陣,大有要做出一桌滿漢全席的架勢。每年春節(jié),我們都?xì)g聚在爺爺奶奶家,全家人都拿出了熱情,你切菜來我剝蒜,勢必要做出一桌最精湛的年夜飯。
爺爺奶奶是老上海,雖然離家很多年了,但骨子里依然是很傳統(tǒng)的上海人,從小我吃著上海菜長大,聽著他們說著老上海的故事,對于上海菜自然是無比的親切,甚至于我也做的一手好上海菜。
所有上海菜里,奶奶最愛的便是『燒烤麩』,這是一道典型的上海特色菜,可以熱吃也能冷吃,是上海年夜飯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通常燒烤麩里加有“黑木耳、香菇、金針菜、冬筍、花生米”,根據(jù)配料的數(shù)量還可以給它取名『四喜烤麩』或『五福烤麩』。

烤麩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是介于豆類和動物性食物之間的一種高蛋白質(zhì)、低脂肪、低糖、低熱量、低碳水化物的健康食物。
烤麩不但容易消化吸收,還有助于減少動物性蛋白質(zhì)的攝入。肥胖、血脂高、膽固醇高以及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常吃點(diǎn),既保證了蛋白質(zhì)的供給,又限制了熱量的攝入。從中醫(yī)角度來看,烤麩味甘、性涼,有和中、解熱、益氣、養(yǎng)血、止煩渴等功效,體虛勞倦、內(nèi)熱煩渴的老人常吃也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奶奶的燒烤麩很普通,做法也很簡單,馬上就過年啦,年夜飯上怎么能少了燒烤麩這道素菜呢?吃多了大魚大肉當(dāng)然要吃點(diǎn)清淡的養(yǎng)生菜啦,『五喜烤麩』,名字討喜,味道也好,歡歡喜喜過大年。

食材:
烤麩1-2片、木耳小半碗、冬筍一個
干香菇8-10朵、黃花菜小半碗、花生小半碗
生姜適量、香蔥一根、清水適量
食用油適量、味精半勺、白糖兩勺、食鹽三勺
步驟:
花生提前一個晚上涼水浸泡。
木耳、香菇、烤麩溫水浸泡,可以放在一起泡,泡好后撈出瀝干水分。

冬筍放在鍋里煮爛再切成薄片??梢灾缶靡恍灰聲罄?。
一般水開后再煮半小時,這樣即可去除苦味澀味,即去除草酸,以防止結(jié)石。切片后煮效果更好。

花生撈出瀝干水分,冬筍切片。
生姜切小塊或片,香蔥切蔥段或蔥花。
香菇、木耳、黃花菜泡發(fā)后去掉根蒂,烤麩泡發(fā)開后改刀切成均勻大小的方塊。

改刀后的烤麩先在沸水中燙一道,撈起后用涼水沖干凈再瀝干水分。
這樣可以去除豆腥味和酸味,煮的時候不會有酸味。

起鍋,倒入適量的食用油,油可以多一些,烤麩比較容易吃油,油溫六七成熱,加生姜片爆香。

加冬筍片爆炒。

炒至筍片變色,裹上油花,下香菇和木耳。

翻炒均勻,使木耳和香菇斷生。

加入瀝干水份的烤麩。
大火翻炒烤麩,使烤麩裹上油,炒至烤麩四周略帶焦黃。

翻炒均勻。

加入黃花菜和花生。

翻炒均勻至所有食材混合。

加適量食鹽和白糖。

翻炒均勻后加適量的清水,水量蓋過一半的食材即可。

稍稍翻炒,蓋鍋蓋,大火燜煮。
煮的過程注意時不時開鍋蓋翻動一會,以免燒干糊鍋。

煮至鍋中湯汁濃稠,再加適量的食鹽和白糖調(diào)味提鮮。
當(dāng)然也可以加入適量的生抽老抽調(diào)味。

翻炒均勻,轉(zhuǎn)小火慢煨。

鍋中湯汁逐漸變少,加味精和適量的蔥花。

翻炒均勻,關(guān)火,燜一會。

至蔥花斷生,出鍋裝盤。

再撒上些許蔥花,增添成菜食欲。

家中配料不夠的可以做成“四喜烤麩”或“雙喜烤麩”哦,由于不同品質(zhì)不同溫度條件下生產(chǎn)出的烤麩,因此烤麩成菜的顏色都會有所差異。

燒烤麩,成菜栗色,香味濃醇,鮮香入味,烤麩軟糯,木耳爽脆,冬筍甜,超級美味。

夾一筷入口,烤麩的毛孔全部打開,甜咸鮮的醬汁涌出,真是人間美味??!

燒素腸
燒素腸是一道非常特色的本幫菜,別看它不起眼,卻是上海老百姓餐桌上的明星菜!
吃多了大魚大肉,當(dāng)然要來點(diǎn)清爽的素菜啦,這時候就不能少了冬筍和素腸的搭配,燒素腸這不就正合適啦。

食材:
素腸一根、冬筍兩個、香菇10-12朵、腐竹兩根
胡蘿卜少許、姜片、香蔥、油、鹽、糖、味精、清水
步驟:
冬筍放在鍋里煮爛再切成薄片。
素腸改刀切成薄片,香蔥切蔥花,生姜切片。
香菇、腐竹溫水泡發(fā),改刀切成小段小片。

起鍋,倒適量食用油,油溫七成,加姜片爆香。

下冬筍片,爆炒均勻,使筍片均勻裹上油花。

下香菇,翻炒均勻,炒至食材出香味。


加入素腸,翻炒均勻,加一點(diǎn)點(diǎn)清水,燜一分鐘。
素腸、香菇、冬筍都屬于越煮味道越好的。所以可以煮久一些,讓其充分吸收湯汁味道。


加腐竹片,翻炒均勻,腐竹煮太久很容易變糊變爛,所以最后再放。


加清水,水量蓋過一半的食材,加兩勺食鹽、半勺白糖,翻炒均勻,開大火燜煮。

煮的過程中注意時不時翻動食材,以免燒干糊鍋。

煮至鍋中湯汁濃稠,翻炒均勻。

煮至收汁,加味精,翻炒片刻,即可出鍋。

可以撒上一些胡蘿卜絲和蔥花增添成菜的色澤。

素腸搭配冬筍、香菇、腐竹,色澤統(tǒng)一,味道鮮美,很是可口。

冬筍紅燒肉
紅燒肉大家都不陌生,家家都會做,但家家做法又都不同,不管做法如何都可謂是下飯的好菜。很多新手黨嫌棄紅燒肉烹飪時間過長不愿意嘗試,主要還是怕麻煩又做不好,其實(shí)一個電飯煲就可以搞定啦。
趁著冬筍正鮮,來鍋電飯煲冬筍紅燒肉,不用焯水,不用炒糖色,不加一滴水,所有食材全丟進(jìn)鍋里,一鍵開啟,手殘黨和新手黨也不用擔(dān)心失敗哦。

食材:
五花肉、冬筍、陳皮、姜片、蔥頭
老抽、生抽、料酒、胡椒粉、冰糖
步驟:
五花肉洗凈切塊,冬筍焯水,一起放入電飯煲內(nèi)膽中。

加入冰糖、陳皮、姜片、蔥頭,沒有蔥頭加蔥段。
依次加入料酒、生抽、老抽、胡椒粉。

稍稍攪拌均勻。

電飯煲煮飯功能開始煮。
根據(jù)自家電飯煲選擇合適的模式,一般煮飯功能即可,不用擔(dān)心會焦,五花肉煮的過程中會出水。

有時間的半中間可以打開蓋子攪拌一下,沒時間不用管。
這個時候肉已經(jīng)上色了,很好看。

時間到,打開電飯煲,再攪拌一下,可以看到很多湯汁。
覺得湯汁過多的可以繼續(xù)煮,煮到湯汁收濃,不過有湯汁可以拌飯吃。
香噴噴的電飯煲冬筍紅燒肉完成。

色澤紅潤,很漂亮。

撒上白芝麻或蔥花增加食欲哦。

懶人版紅燒肉,不用焯水不炒糖色,是不是超級方便,所有食材丟進(jìn)電飯煲,一鍵搞定,真是年夜飯上的懶人快手菜呀。

筍的加入讓紅燒肉味道更鮮美,一點(diǎn)都不會感覺到油膩哦。

除了用冬筍做菜,冬筍在上海人眼里還有兩道主食的做法。
其一便是冬筍薺菜肉絲炒年糕。
冬筍薺菜肉絲炒年糕(白粿),是老上海的地道小吃,也是冬末春初餐桌上的美味。
熱鍋涼油,放入肉絲煸香,再依次放入薺菜、年糕或其他配菜,年糕端上桌時,香氣四溢。白白凈凈的年糕,青翠碧綠的薺菜,嫩黃清脆的冬筍,粉白的肉絲,四者相互點(diǎn)綴,甚有食欲。糯糯的年糕,伴著薺菜清香,爽脆的冬筍,入口清爽,滿齒生香。

食材:
薺菜、白粿/年糕、五花肉、冬筍、香菇
生姜、油、鹽、糖、生抽、開水
步驟:
①現(xiàn)吃的白粿切成薄片放熱水里泡一泡,泡至白粿用手捏時軟軟的即可,這樣煮熟的快,還軟糯Q彈,炒時也不容易粘連在一起。
②薺菜擇除老葉及根須,洗凈后切成小段備用,香菇、冬筍、五花肉切片或絲,生姜切末。
③油鍋里多加些油,放入姜末爆香,將五花肉倒入爆炒至出香味。
④將香菇絲放入鍋中翻炒至香菇和冬筍斷生。
⑤下薺菜,翻炒均勻。
⑥將白粿倒入鍋中,快速翻炒,使白粿和配菜混合均勻。
⑦加點(diǎn)生抽,再加鹽和白糖調(diào)味。
⑧翻炒均勻至出香味立刻,若炒出鍋巴會更好吃。

其二便是咸味八寶飯。
咸八寶里醬油肉、香腸象征精打細(xì)算年年有余;鹵豬舌頭象征招財(cái);蝦仁干貝象征富貴吉祥;香菇象征平安和諧;花生蓮子象征早生貴子婚姻美好;栗子象征大吉大利;冬筍象征步步高升;紅梅絲與龍門同色,含有鼓勵進(jìn)取、祝福順利的意思;綠梅絲代表松,象征長壽。

八種餡料,根據(jù)喜好在碗底擺放好造型,咸的八寶飯糯米飯拌上豬油和鹽,先輕輕的貼在碗底定個型,再放入咸蛋黃肉餡,再填上糯米飯一起壓實(shí)了,吃時在火上一蒸,香噴噴的油就流出來了,最適合全家人享用,象征團(tuán)團(tuán)圓圓,所以最有年味。

鮮筍,大自然給予我們時令的禮物,可不要辜負(fù)它的鮮美,快來嘗嘗我們上海人的季節(jié)限定吧。


圖文:呵呵筍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