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
保鮮膜
就是食物最簡單的“護身符”
用來包裹剩菜、保鮮水果……

但你真的會用保鮮膜嗎?
一塊小小的保鮮膜
用對了是健康幫手
用錯了就是“慢性毒藥”!
快轉(zhuǎn)發(fā)給身邊的家人朋友
和元元醫(yī)生一起
守護健康!

保鮮膜有哪些材質(zhì)?有啥不一樣?
1、聚乙烯 (PE):
特點:
(1)安全性高,不含塑化劑;
(2)透氣性較好,適合短時保鮮;
(3)耐高溫性差,不適合微波加熱。

適用場景:
日常冷藏、包裹水果、蔬菜等冷食。

2、聚氯乙烯 (PVC)
特點:
(1)透明度高、延展性好,但可能含有塑化劑(如DEHP);
(2)高溫或接觸油脂時,塑化劑易析出,存在安全隱患。

適用場景:
不建議用于食品包裝,尤其是高溫或油脂性食物。

3、聚偏二氯乙烯 (PVDC)
特點:
(1)阻隔性能優(yōu)異,耐高溫、透氣性低;
(2)適合長期保鮮和微波加熱(需確認包裝說明);
(3)成本較高,環(huán)境影響較大。
適用場景:
適合包裹熟食、肉類等需要長期保鮮或加熱的食物。
4、生物降解材料(如聚乳酸 PLA)
特點:
(1)環(huán)保,可生物降解,減少環(huán)境污染;
(2)耐熱性和強度通常不如傳統(tǒng)塑料,成本較高。
適用場景:
適合注重環(huán)保的家庭使用,適合短時冷藏或包裹冷食。

保鮮膜致癌,到底咋回事?
“保鮮膜致癌”的說法主要與PVC材質(zhì)保鮮膜中添加的增塑劑(如DEHP)有關(guān)。
DEHP是一種環(huán)境激素,可能干擾人體內(nèi)分泌系統(tǒng)。

DEHP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列為“可能對人類致癌”的物質(zhì)(2B類)。
這意味著在動物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致癌性,但對人體的致癌性尚未明確。長期接觸DEHP可能增加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的風險。

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劑使用標準》對增塑劑的遷移量有嚴格規(guī)定,確保其在安全范圍內(nèi)。

當PVC保鮮膜接觸油脂性食物或處于高溫環(huán)境時,增塑劑更容易析出并遷移到食物中,從而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威脅。
3步教你選對安全保鮮膜
1、看材質(zhì):
(1)日常使用:選擇PE保鮮膜,安全性高,適合大多數(shù)家庭需求。
(2)加熱需求:選擇PVDC保鮮膜,耐高溫且阻隔性能好,但成本較高。
(3)環(huán)保需求:選擇PLA等生物降解材料,減少對環(huán)境的影響。
(4)避免使用:PVC保鮮膜,因塑化劑問題,不建議用于食品包裝。

2、看標識:
無論選擇哪種材質(zhì),都要認準“食品級”“可微波加熱”等標識,確保安全使用。

3、聞氣味:
安全的保鮮膜應無明顯異味。如果有刺鼻化學味,可能含有害物質(zhì),立即停用。

健康使用保鮮膜,這些問題要注意!
1.是否耐熱
用保鮮膜加熱或包裹高溫食物前,確認其是否耐熱或是否標注“可微波加熱”。
如不確定時,避免用保鮮膜直接加熱或包裹高溫食物,改用微波爐專用蓋或陶瓷碗覆蓋。

2.包裹酸性或高油脂食物技巧
酸性食物(如檸檬、番茄)可能加速塑化劑溶出,影響食品安全。

建議:酸性食物使用酸性食物專用保鮮膜;或者在食物表面墊一層膨化紙或油紙,再包裹保鮮膜,減少直接接觸。
高油脂食物(如炸雞、火鍋底料)可能溶解保鮮膜中的有害物質(zhì)。

建議:避免直接用保鮮膜包裹高油脂食物;用保鮮膜覆蓋碗中的熟食或剩菜時,食物不要裝得太滿,與保鮮膜保持2厘米以上的距離。
3.不要重復使用或長期包裹
反復使用的保鮮膜易滋生細菌,增加食品安全風險。
長期冷藏食物尤其葉菜類可能導致亞硝酸鹽積累。
建議食物冷藏時間不超過24小時,葉菜類盡量當天食用;使用后及時丟棄保鮮膜,避免重復使用。

快轉(zhuǎn)發(fā)給家人朋友
對照檢查你家保鮮膜
別讓癌癥風險藏在日常生活的縫隙里!
審核專家

金永東
腹部腫瘤內(nèi)科
博士、門診一級專家
碩士研究生導師
門診時間:周二上午(天府院區(qū))
周一下午、周四上午(武侯院區(qū))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