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往往容易得罪人!
但是,做到說實話卻不得罪人,這是一個人智慧的體現(xiàn)。
要明白,在這個世界上,愿意傾聽真話、實話的人少之又少。
同樣是說實話,如果能做到不得罪人,那便是你的睿智、過人之處,更是你的處世智慧。
那么,怎樣說實話才能不得罪人呢?有一個故事為我們揭示了一個重要技巧。

“何不食肉糜”,說出這句話的晉惠帝,大家都知道,他天生有些癡呆。
有一年,遭遇旱災(zāi),老百姓沒有糧食吃,大臣上報災(zāi)情,他竟說出“何不食肉糜”,也就是“沒有米飯吃,為什么不喝肉粥”這樣的蠢話。
說白了,他就是有些癡呆,智商低于常人。
當(dāng)然了,他并非當(dāng)了皇帝后才如此,早在當(dāng)太子時就是這般模樣。
因此,晉武帝司馬炎為此常常發(fā)愁,擔(dān)心這孩子將來無法繼承皇位。但是,偏偏晉武帝又很喜歡這個孩子。
有一次,晉武帝與心腹大臣和嶠聊天,對和嶠說:“太子最近似乎有所長進,麻煩你去考察一番。”
和嶠聽后,立刻去找太子??疾旖Y(jié)束后,他回來向晉武帝匯報情況。
那么,和嶠該如何匯報呢?

如果直接對晉武帝說“您老人家的兒子還是像以前那么蠢”,恐怕自己會惹上麻煩,畢竟實話實說往往容易傷人。
但是,如果花言巧語、虛情假意地夸贊“皇太子變聰明了”,那也是要擔(dān)責(zé)任的。
有些贊美之詞并不是能隨意出口的,說出來就得負(fù)責(zé)。
如果謊話連篇,領(lǐng)導(dǎo)會給你貼上虛偽、不實在的標(biāo)簽,自然也不會再看重你。
那究竟該怎么說呢?和嶠十分高明。
他向晉武帝匯報時稱“皇太子圣質(zhì)如初”。
這話乍一聽,好像是說皇太子還是像以前一樣聰明,可實際上言外之意是他毫無長進。
看到了吧,這就是說話不得罪人且盡顯睿智的地方。
“沒變化,還像以前那么蠢”和“還像以前那么聰明”,意思本質(zhì)相同,但換個說法,給人的感覺就截然不同。
說話要朝著對方心里期望的方向表達,但又不能違背自己的真實想法,這便是和嶠的高明之處。
再比如說,有人讓你評價他家的孩子,你該怎么說實話又不得罪人?
有幾個說法,可以感覺一下。

這孩子真是天真可愛,性格純真,讓人感到特別親切。(通過強調(diào)“天真可愛”和“純真”,既表達了孩子的特點,又避免了直接評價智商問題。)
這孩子很有自己的個性,做事很有主見,未來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強調(diào)“個性”和“主見”,既肯定了孩子的獨特性,又避免了直接評價能力。)
這孩子心地善良,待人真誠,真是難得的好品質(zhì)。(通過夸獎孩子的品德,轉(zhuǎn)移注意力,避免直接評價智商或能力。)
這孩子很有潛力,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領(lǐng)域,一定會有所成就。(強調(diào)“潛力”和“適合的領(lǐng)域”,既表達了樂觀的態(tài)度,又避免了直接評價當(dāng)前的表現(xiàn)。)
這孩子真是與眾不同,思維方式很獨特,未來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成就。(通過強調(diào)“與眾不同”和“獨特”,既肯定了孩子的特點,又避免了直接評價智商和行為。)
這些說法,既保持了誠實不違背自己的良心,又避免了直接批評得罪人,能夠在不傷害他人感情的情況下傳達積極的信息,這就是說話的藝術(shù)??!
從古至今,培養(yǎng)自己的說話技巧,從來都是修煉,可以說是一生的修煉??!
場面人說好場面話,你好我好大家好,沒有必要在說話上得罪人,這是處世之道,也是做人的智慧。
煮酒論英雄,持杯贊豪杰。
關(guān)注我,為你分享一讀就上癮的人物故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