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寄語】
今天是2025年2月25日,春意漸濃,萬物復蘇。然而,春季也是情緒波動的高發(fā)期。你是否也曾感到莫名煩躁、疲憊或情緒低落?其實,這些感受是身體與季節(jié)更迭的共鳴。心理健康如同身體一樣,需要被看見、被呵護。

本期互動話題:分享你的心理健康小技巧!無論是緩解焦慮的獨門秘方,還是走出低谷的溫暖故事,我們都期待你的聲音。留言區(qū)等你來“種草”或“被治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Part 1:心理健康,從微小行動開始

根據心理學研究,日常的小習慣能顯著改善心理狀態(tài)。我們整理了讀者和專家推薦的實用方法,或許能為你帶來靈感:

  1. 自然療愈法嘗試“公園20分鐘效應”:單純靜坐或散步,感受陽光與綠意,壓力激素可降低15%。
  2. 赤腳踩草地、擁抱大樹,多感官接觸自然。
  3. 情緒釋放術寫覺察筆記:記錄情緒背后的潛意識需求,梳理內心卡點。
  4. 放聲唱歌、看治愈系電影(如宮崎駿動畫),或來一場“安全發(fā)瘋”——用夸張動作釋放壓抑。
  5. 社交充電站與磁場相合的朋友見面,無需刻意聊天,共處即充電。
  6. 學會說“不”,拒絕消耗性關系,珍惜讓你松弛的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Part 2:你的故事,或許能點亮他人

讀者故事征集
我們相信,每個人的經歷都是獨特的療愈力量。歡迎分享:

  • “我曾這樣走出低谷”:比如通過運動重拾活力、用繪畫平復焦慮,或是一次旅行帶來的頓悟。
  • “我的日常幸福清單”:可能是早晨的一杯咖啡、寵物的陪伴,或是整理房間后的暢快感。
  • “我想對______說聲謝謝”:感謝那個拉你一把的人,或是勇敢的自己。

精選故事將匿名刊登在下期推文,你的分享或許會成為他人黑暗中的一束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Part 3:專家暖心建議

心理咨詢師提醒:維護心理健康需“內外兼修”:

  • 向內覺察:每天用1分鐘自我肯定,例如:“今天我有進步,因為……”。
  • 向外求助:若情緒持續(xù)困擾,可聯(lián)系學校心理咨詢室、撥打德才心理援助熱線18538473456,或嘗試正念冥想課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結尾寄語
“陽光的心理,不是在順境中暢快,而是在坎坷時仍懷抱希望?!边@個春天,愿我們如草木向陽而生,彼此照亮。留言區(qū)見!你的每一句話,都可能成為他人的一劑良藥。

編輯:沐心老師
設計:沐心老師
審核:沐心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