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最新技術的了解總是慢人一拍,如當今最火爆的人工智能技術Ai,我身邊的人已經(jīng)開始應用,我對它的了解才剛剛開始。
前兩天幾個朋友小聚,一個朋友調(diào)出手機上的Ai軟件,先是問了Ai幾個問題,都是對答如流,有理有據(jù),其中有不少是我不知道的信息。
朋友說,Ai不僅能回答問題,而且能寫文章。我抱著好奇的心,讓Ai寫一篇滄州運河之春的文章。沒用一兩分鐘的時間,這篇文章就在手機屏幕上顯示出來---
三月的風切開運河冰面時,總會驚動沉睡的青銅記憶。滄州段238公里水道如同打開的折扇,每道褶皺都抖落出隋唐的柳色、明清的鹽漬......
其比喻之生動,文采之飛揚,讓人瞠目結(jié)舌。
朋友告訴我,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廣,社會生活很多領域,以前耗費人力的工作,現(xiàn)在都可以用Ai來替代了。學校里可以用Ai來授課,醫(yī)院里可以用Ai來看病,法院里可以用Ai來判案,照著這樣下去,很多人都會失業(yè)了。
如果講課、看病、斷案都可以用Ai來替代,那么寫作呢?

朋友似乎看出我的想法,笑著說,你還每天辛辛苦苦寫什么呀,有些公眾號每天推出的文章,就是用Ai或deepseek寫的。
是啊,如果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人工智能來寫作了,我又該怎么辦?
我其實早就知道,我所熟悉的幾個公眾號作者,已經(jīng)開始使用Ai或deepseek當寫作助手了。
Ai技術遠遠有著人類大腦所不能相比的信息儲存和記憶,能按照人所需要的,把相關領域的所有資料都在第一時間搜集出來,然后分類整理,生成人所需要的文章。在寫作時如果需要什么資料,向Ai求助,它都能第一時間呈現(xiàn)出來。
可以說,Ai技術的運用,對人類的寫作來說,可以說是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
然而,若說Ai技術能替代人類的寫作,我認為是絕對不可能的。
當然,Ai能替代公文類、秘書類的寫作,它所不能替代的是真正的寫作,因為真正的寫作是關乎生命奧秘的,是靈魂的碰觸,而不是材料的堆積。
即使Ai能生出一些詩歌散文之類的文字,比如我讓它寫出的那篇《運河之春》,第一眼有驚艷之感,然而認真再讀的話,只不過是一些華麗浮夸的詞語,豈不像濃妝艷抹的女人一樣,遮掩了運河樸素真實之美嗎?
從根本而言,Ai畢竟是人工智能而非人的本體,Ai貌似無所不知,但它卻沒有人所擁有的靈魂,這是人之為人至為重要的因素。
約翰.派博說,我們對于計算機能夠模擬人類的邏輯推理并不感到擔心,但是當機器試圖表現(xiàn)出喜樂、高興、敬畏、驚嘆、悲傷或恐懼時,我們會覺得很荒謬。因為這些是人類靈魂獨特構成部分,它們不會被機器取代。
真正的寫作是靈魂的激蕩而非材料的堆積。所有偉大作家之寫作,比如雨果、狄更斯、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索爾仁尼琴......其筆下所流出的莫不是對生命經(jīng)歷深刻的體驗;對人類命運深刻的思考;對永恒之愛的渴望和呼喚......

我雖然無法與這些偉大作家相比,惟愿跟隨那位牧者的帶領,寫出靈魂所蒙受最細微的愛,寫著生命最真實的感受。面對不義,我也會一如既往勇敢地發(fā)聲。
Ai沒有靈魂,也就沒有對生命的經(jīng)歷和感受,沒有信仰、良知和勇氣,而這些,豈不是寫作最需要的嗎?
就像我不相信Ai能替代人類寫作一樣,我也不相信Ai能替代授課、看病和斷案,Ai也許能掌握最全面的知識和信息,卻沒有人類靈魂所獨有的愛和公義,盡管愛和公義常常為人類的罪孽所扭曲,但人類也總是在悔改來到真理面前。
以后,我也許會學習一些Ai技術,但它對我而言只是助手而已,絕不是我的靈魂。任憑科技怎樣發(fā)達,也不會剝奪人在這個世界的特殊地位,剝奪人對永恒之域的仰望和渴慕,剝奪來自至高之處的命定和應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