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經(jīng)》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yùn)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四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yuǎn)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shí)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譯文】
觀察內(nèi)在,自見菩薩,深入的修行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時,就會知道色、受、想、行、識五蘊(yùn)本就是空的會化解一切苦難,菩薩說:舍利子呀,色相跟空沒有差別,空跟色相也沒有差別,色相就是空
空就是色相,其他四蘊(yùn):受、想、行、識也是一樣的。
舍利子呀,一切法都是空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既不會產(chǎn)生,也不會消亡。
既不是污穢,也不是干凈的,既不增多,也不減少。所以空里是沒有色相的,也沒有受、想、行、識,沒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更沒有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沒有眼睛所能看到的邊界,直到?jīng)]有心靈所能感受的邊界,沒有不能明晰的,也沒有不能明晰的終點(diǎn),直到?jīng)]有老和死,也沒有老和死的終點(diǎn),沒有苦、集、滅、道四諦,沒有使人覺悟的智慧,也就談不上得到這種智慧??啵慈巛喕厣揽鄲乐x,有三苦、八苦。三苦,從其逆緣苦惱,正受苦時,從苦生苦,名苦苦;從其順緣,安樂離壞時而生苦惱,名壞苦;生老病死剎那變異而生苦惱,即名行苦。
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和五盛陰苦(色、受、想、行、識)。外有寒熱饑渴等苦惱之身苦,內(nèi)有煩惱之心苦,所有諸苦皆歸苦諦所攝。集以招聚為義。煩惱業(yè)能集起三界六道生死之苦,故名為集。是關(guān)于世間人生諸苦之生起及其根源之真諦?!毒闵嵴摗吩疲骸霸坪渭B?謂諸煩惱及煩惱增上所生諸業(yè),俱說名集諦?!庇置M諦,滅謂滅二十五有,寂滅涅槃,盡三界結(jié)業(yè)煩惱,永無生死患累。指涅槃寂滅果。《俱舍論》云:“真如境上,有漏法滅,是滅諦相?!?/p>
道謂修戒定慧通向涅槃之道。道是能通義,證涅槃之正道。此道能通往涅槃城故?!毒闵嵴摗吩疲骸霸坪蔚乐B,謂由此道故,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是略說道諦相?!?/p>
正是因為一無所得,才會覺悟,正是依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修行的原因,所以心里沒有礙,由于心里沒有礙,所以不會心生恐怖,因為不會恐怖,所以遠(yuǎn)離顛倒夢想,最后達(dá)到彼岸圓滿。
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三世諸佛,依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最高智慧覺悟。
所以明白了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神通廣大的大神咒驅(qū)除煩惱魔,解脫生死苦,破除眾生愚癡無明的昏暗釋放光明的大明咒,一切諸法的最高智慧的無上咒,至高無上的涅槃的無等等咒,除一切苦,破一切虛妄,是真實(shí)的。
所以在說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就是說它的咒語,去呀,去呀,走過所有的道路到彼岸去啊,每個人都到彼岸去吧,去覺悟證道。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