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驚蟄
3月5日16時7分
星期三
農(nóng)歷二月初六
驚蟄,
一年中最響亮的節(jié)氣。
如果要給驚蟄節(jié)氣找一個關(guān)鍵詞,
那就是:醒!
驚蟄,
乘著花開時吹過的風,
一整個春天的花同春天一起醒來。
沒有什么能夠阻擋,
花兒對春天的向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月節(jié),萬物出乎震,震為雷,
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strong>
動物冬藏伏土,
不飲不食,稱為“蟄”;
天上的春雷
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
蟄蟲驚醒,
漸有春雷,暖風拂面,
春天,夢該醒了。

氣候特點
氣溫回升:
此時氣溫迅速上升,
中國大部分地區(qū)平均氣溫
能升至10℃以上,
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jié)氣之一。
雨水增多 :
冷暖空氣活動頻繁,
南方地區(qū)雨水明顯增多,
“春雨貴如油”的說法就源于此時。
春雷始鳴:
驚蟄前后,多地開始出現(xiàn)春雷,
民間有“未過驚蟄先打雷,
四十九天云不開”的諺語。

物候現(xiàn)象
桃始華:
桃花開始綻放,
花色鮮艷,有白、粉等色,
漫山遍野,美不勝收。
倉庚鳴:
黃鸝鳥感春陽之氣,
開始鳴叫,其聲音婉轉(zhuǎn)清脆。
鷹化為鳩:
古人認為此時鷹會化為布谷鳥,
實際上是因為此時鷹減少,
布谷鳥等鳥類增多。

傳統(tǒng)習俗
祭白虎:
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
人們在驚蟄日祭白虎,
以化解是非口舌。
通常用紙繪制白虎,
以豬血喂之,再用肥豬肉抹嘴。
打小人:
意在驅(qū)趕小人、霉運。
人們用木拖鞋拍打紙制小人,
邊打邊念咒語,
以宣泄情緒,祈求好運。
吃梨:
驚蟄時節(jié),
民間素有吃梨的習俗。
有“驚蟄吃了梨,
一年都精神”的說法,
寓意與害蟲分離,
身體健康。
喊茶:
古來茶農(nóng),
便有驚蟄喊茶的習俗。
春暖花開,
山間春茶吐露新芽,
茶農(nóng)們一聲聲喊,
喊來了春風,喊醒了茶樹,
喊出沁人心脾的茶香,
也喊出風調(diào)雨順的好兆頭。

“驚醒”人間美味
作為一年中最響亮的節(jié)氣,
悶雷乍動,驚醒天地,
也驚醒了民以食為天的國人的味蕾。
驚蟄時節(jié),除了吃梨,
民間多食用
雞蛋、炒豆、煎餅、驢打滾、
毛芋、薺菜、香椿等美食。
而江南人則偏好一口腌篤鮮,
咸鮮濃厚,肉質(zhì)酥肥。
閉目側(cè)耳,
仿佛能聽見冬筍鉆出泥土的聲響,
這種親切而小的萌動,
讓吃筍的日子變得指日可待。

相關(guān)詩詞
唐代詩人韋應物《觀田家》中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起”,
描繪了驚蟄時節(jié)春雨滋潤、萬物復蘇,
農(nóng)民開始忙碌耕種的景象。
宋代詩人范成大
《驚蟄家人子輩為易疏簾》
“驚蟄已數(shù)日,聞蛙初此時。
能如喜風月,不必問官私”,
通過描寫聽聞蛙聲,
展現(xiàn)了驚蟄獨特的物候特征。

驚蟄,
是驚醒,亦是驚喜。
驚蟄一聲,人間驚鴻,
春雷乍響,春心萌動。
驚蟄,
如同天地間的一聲號角,
喚醒沉睡數(shù)月的花草蛇蟲,
同時也喚醒了
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草木已動蟄蟲已醒,
農(nóng)人亦已開耕。
愿所有的美好,
都與春天一同醒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