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古剎的歷史回響
在江西九江的群峰深處,藏著一座被云霧環(huán)繞的“世外桃源”——云居山。這里不僅是避暑勝地,更因一座千年古剎而聞名遐邇:真如禪寺。
云居山原名“歐山”,相傳戰(zhàn)國時期楚將歐岌為護(hù)康王避秦隱居于此,后得道成仙,山因此得名。唐代因“山勢雄偉,常為云霧所抱”更名為“云居山”。唐憲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道容禪師與司馬頭陀在此開山建寺,真如禪寺由此誕生,并成為佛教禪宗五大宗派之一曹洞宗的發(fā)祥地。

文化底蘊,典故豐富
文人薈萃,從白居易、蘇東坡到佛印和尚,歷代文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足跡或詩篇。特別是蘇東坡與佛印和尚在談心石上的故事,更是流傳至今,成為了人們口中的佳話。此外,真如禪寺還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包括南宋至明代的出土文物以及唐代的白果樹和清康熙年間鑄造的千僧大鐵鍋等。
千年間,這里高僧輩出。近代禪宗泰斗虛云老和尚更以120歲高齡于此圓寂,其自題挽聯(lián)“坐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受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無?!钡辣M一生傳奇,也為云居山增添了厚重的禪意。
二、禪宗道場的建筑美學(xué)
真如禪寺的建筑群依山勢而建,以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為中軸線,布局嚴(yán)謹(jǐn),融合了唐宋古風(fēng)與禪宗智慧。寺院主體建筑多為磚木結(jié)構(gòu)的宮殿式重檐大開間,屋頂覆蓋生鐵鑄瓦,古樸中透出莊嚴(yán)。

明月湖是寺院的標(biāo)志性景觀,形如彎月,湖水清澈如鏡。清晨紅日初升時,湖面金光蕩漾,與寺殿交相輝映,宛若佛光普照。寺內(nèi)還保留著千年古銀杏十余株,其中一株為唐代道膺禪師親手所植,直徑達(dá)兩米,蒼翠參天,見證著古剎的歲月流轉(zhuǎn)。
虛云老和尚舍利塔位于明月湖畔,是禪修者必至的朝圣之地。塔周竹林環(huán)繞,翠色沁人,春夏之際步入其中,仿佛連空氣都染上了禪意。

三、農(nóng)禪并重:修行與生活的圓融
真如禪寺最獨特的文化,莫過于“農(nóng)禪并重”的傳統(tǒng)。自宋代起,寺院便提倡僧人耕田自養(yǎng),將勞作與修行結(jié)合。宋朝法如禪師曾言:“披側(cè)立於峰外,引水澆蔬五老前”,明代顓愚法師更是“與眾同勞”,開墾農(nóng)田。

今日的真如禪寺,依然延續(xù)這一傳統(tǒng)。寺屬水田百余畝、山林三千余畝,僧眾春種秋收,在勞作中參悟“平常心是道”的禪機。游客若在清晨到訪,常能見到僧人赤腳插秧、揮鋤耕地的場景,禪意與煙火氣在此渾然一體。

四、禪修圣地:在靜慮中照見本心
云居山被譽為“天下第一禪山”,與其深厚的禪修文化密不可分。虛云老和尚曾在此開示:“禪是靜慮,要在靜中思慮好歹,擇善而從?!?真如禪寺的禪堂至今恪守古制,每日晨鐘暮鼓,僧人打坐參禪,木魚聲與誦經(jīng)聲交織,滌蕩塵心。
近年來,寺院還成立了國際禪修院,每年舉辦“禪七”活動。參與者需閉關(guān)七日,止語靜修,通過坐香、行香、開示等環(huán)節(jié),體驗“心空及第歸”的禪境。2024年10月,純聞大和尚主法的“十一禪七”更是吸引了海內(nèi)外禪修者,重現(xiàn)了“一夕開悟四十八者”的宗門盛景。

五、自然與人文的完美交響
云居山不僅是一座禪宗名山,更是一處天然氧吧。山頂?shù)摹吧徎ǔ恰彼拿姝h(huán)山,中部平坦如壩,宛如一朵盛開的蓮花。竹林、飛瀑、奇峰、幽谷點綴其間,夏季平均氣溫僅22℃,素有“小廬山”之稱。
百花谷是山中另一秘境,古木參天,溪流潺潺。傳說虛云老和尚晚年常于此散步,弟子問其為何不靜坐修禪,答曰:“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如今,游客亦可循其足跡,在山水間體悟“禪在自然中”的真諦。
六、交通指引:如何抵達(dá)這片凈土
地理位置: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云居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
自駕路線:從九江市區(qū)出發(fā),沿福銀高速至永修出口,轉(zhuǎn)省道306直達(dá)景區(qū),全程約1.5小時。
公共交通:九江汽車站乘班車至永修縣,轉(zhuǎn)乘景區(qū)專線大巴。
溫馨提示:景區(qū)門票含真如禪寺,建議安排一日行程,清晨登山可避人流,獨享山間清幽。

結(jié)語:云居山,一場心靈的歸程
在商業(yè)化泛濫的今天,真如禪寺依然保持著“農(nóng)禪耕讀、清凈修行”的本色。正如方丈純聞大和尚所言:“禪宗的精神不在形式,而在內(nèi)心的真修實證?!?無論是參禪問道,還是避暑賞景,這里都能讓你暫別喧囂,找回內(nèi)心的安寧。
云居山真如禪寺,不僅是一座千年古剎,更是一扇通往自我覺醒的門。何不擇一晴日,來此飲一杯趙州茶,聽一段虛云偈,讓身心俱歸白云深處?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