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特別是早期可以用勢如破竹來形容,打得清朝八旗、綠營所謂的正規(guī)軍抱著鼠患,對太平軍毫無招架之力,往往一觸即潰望風而逃,清朝這艘“破船”搖搖欲墜,差點滅亡,最后不得不使用漢人統(tǒng)領軍權(quán),大搞團練,終于把太平天國之火撲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盡管清軍外戰(zhàn)是外行,內(nèi)戰(zhàn)也是外行,除了擾民滋事之外,貌似沒別的長處,但有一點大家覺得奇怪,極少有投降太平天國的將領,不像太平天國投降清軍的將領如過江之鯽。一些清軍將領戰(zhàn)敗之后即使當了俘虜,也不投降,寧愿為腐朽沒落的清軍殉葬。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究其原因,根本就不是什么所謂“忠君”的體現(xiàn),概括起來大體有三個層面:一是太平天國“拜上帝教”那套虛無縹緲的“信仰”理論很讓他們反感,難以接受。二是以洪秀全為首的核心領導人不愿意接受他們,而是將其視為人間的“妖魔鬼怪”,必欲除之而后快。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太平天國只是逞一時之威,成功的概率很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盡管投降太平軍的清軍將領“鳳毛麟角”,但在清軍陣營中有一名洋人悍將,投降太平天國,此人便是歷史上很著名的“洋槍隊”、后被清朝封為“常勝軍”的第二任首領白聚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一舉摧毀“江南大營”,然后率軍東征蘇常,一直攻打到上海郊外,此時兵鋒正盛,清朝在江南統(tǒng)治岌岌可危。就在這時,清軍自知無力抵擋,便糾集起一支流亡上海的外國人組成的雇傭軍組織,這支洋人雇傭軍裝備上了先進的槍炮鎮(zhèn)守上海,故人稱洋槍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開始,洋槍隊的首領是華爾,副首領白聚文,由于武器先進、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很快成為太平軍勁敵,當時,忠王李秀成、慕王譚紹光等率太平軍攻打上海,與“洋槍隊”交戰(zhàn)。此戰(zhàn),白聚文親臨前線指揮,憑借火力優(yōu)勢,連續(xù)擊敗對手,譚紹光兒子陣亡沙場?!澳酵鯂L為聚文所敗,其子戰(zhàn)歿陣中,而推誠待聚文?!?/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洋槍隊成為反擊太平軍主力,隨著不斷取得勝利,隊伍規(guī)模壯大,發(fā)展到擁有雇傭兵及中國士兵五千多人,配備新式武器裝備。由于多次成功擊退太平軍,洋槍隊被清政府封為“常勝軍”,美國人華爾加入大清國國籍,官拜三品副將,副帥則是白聚文也得到相應的封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久之后,主帥華爾陣亡,白聚文成為常勝軍的一把手,他繼續(xù)擴招兵勇,戰(zhàn)斗力越來越強。據(jù)記載,白聚文作戰(zhàn)勇敢,有禮貌,并具有組織能力,但他沒有華爾那種與清廷官僚拉攏的手段,剛一開始就和會同管帶洋槍隊的道員楊坊處得不是很好,當時的江蘇巡撫李鴻章對他也不是很喜歡。其人野心過大,又不能與清朝官員搞好關(guān)系,因此很快得到猜疑,李鴻章想下他的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梁啟超在文章中描述:“常勝軍統(tǒng)領華爾之死也,白聚文以資格繼其任。白氏之為人,與華氏異,蓋權(quán)謀狡猾之流也。時見官軍之窘蹙,乃竊通款予李秀成。十月,謀據(jù)松江城為內(nèi)應。至上海脅迫道臺楊坊,要索軍資巨萬,不能得,遂毆打楊道,掠銀四萬兩而去。事聞,李鴻章大怒。立與英領事交涉。黜白聚文,使償所攫金,而以英國將官戈登代之。常勝軍始復為用。時同治二年二月也。此實為李鴻章與外國辦交涉第一事,其決斷強硬之慨,論者韙之?!?/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原來,白聚文當上常勝軍統(tǒng)帥后,就因欠餉問題,引發(fā)了“白聚文事件”。白聚文認為自己立下赫赫戰(zhàn)功,出兵打仗,自然就需要錢、軍火。此時,餉銀、軍火供應由楊坊負責,楊坊得到李鴻章暗示,在軍需供應上掣肘“洋槍隊”。白聚文大為惱火,直接毆打楊坊,還奪走庫銀。接著,白聚文出兵攔截商船,奪走清軍軍火,給李鴻章難堪。毆打楊坊、奪取庫銀、劫持軍火,李鴻章也下令捉拿白聚集,賞銀5萬買他首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實,最主要的問題還是白聚文領導“洋槍隊”發(fā)展過快,李鴻章覺得這些人是拿錢賣命,不好控制,為防止尾大不掉,就想把白聚文邊緣化,書中記載“常勝軍(洋槍隊)久屯松江,中外將卒木號腹,怨聲不絕于道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面對李鴻章撤銷他的職務,還要通緝他,白聚文一氣之下,從清軍手里搶奪了一艘“高橋號”小炮船,直接率部分“洋槍隊”,裝載著大量軍火全速駛往太平軍的地盤蘇州。投奔太平天國,成為一名少有的洋人降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白聚文投降之后,開始得到了忠王李秀成的重用,帶來大量軍火,極大增強太平軍戰(zhàn)斗力,對淮軍構(gòu)成巨大威脅。李秀成不計前嫌,授予白聚文官職,讓他操練軍隊,抗擊清軍。《太平天國史》記載:“推誠待聚文,一無介懷,許選精銳二千,令聚文教以西洋兵法?!崩钚愠少p識,白聚文也賣力,取得了一些戰(zhàn)績。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戰(zhàn)場形勢對太平天國越來越不利,尤其是李秀成所處的蘇南局勢惡化,天京被湘軍死死圍困,白聚文向忠王提出一條冒險的建議:放棄蘇南,奔襲燕京,一戰(zhàn)定乾坤?!短教靽贰酚涊d:“請棄天京、蘇州,悉力北進,爭一擲于中原,忠王口不應而心然之,奏于天王,天王嚴詔不許?!庇谑?,忠王李秀成還向天王上書提出了著名戰(zhàn)略“讓城別走”,但洪秀全沒勇氣,太平軍沒有北伐。后人評價這不失為一步冒險而有成功機會的好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白聚文的建議不被采納,最終太平天國大勢已去,頹勢明顯,失去了翻盤的機會。他尋找機會離開了,白聚文離開蘇州之后立刻被逮捕,被驅(qū)逐出境,后偷渡想組建軍隊沒有成功,此時的太平天國天京被湘軍攻破,他想到福建漳州投靠侍王李世賢部,結(jié)果在途中的廈門被清軍俘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抓獲白聚文后,李鴻章本想對他就地正法,但考慮是外國人,怕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因此并沒有動手,他的奏章中可以看出:臣查白聚文窮兇極惡,疊次甘心助賊,情罪重大,且以不準再來中國之人仍潛入內(nèi)地,蓄意從逆,謀害中國。按律久應誅殛。前緣美領事西華強執(zhí)和約由本國治罪之條嘵置辯,致稽顯戮。此次拿獲,若當時作為對敵殺死,可省葛藤。該提督等因系洋人及稅務司共同盤獲,無法消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于是,他就用船把他從福建押往蘇州,據(jù)當?shù)毓賳T奏報:1865年5月,白聚文乘船被押至浙江蘭溪離城二十余里之匯頭灘地方, 因連日大雨,衢、嚴江陡漲,風浪大作,匯頭灘水漲溜急,灘內(nèi)亂石嵯峨,爾時實因風狂浪涌,船被亂石擊破,現(xiàn)查僅存船底,船被沖翻,押解之兵弁差役,猝遇暴風,水漲溜急,人力難施,白聚文意外溺斃。

白聚文意外溺斃在蘭溪的渡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白聚文意外溺斃在蘭溪的渡口
白聚文意外溺斃在蘭溪的江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白聚文意外溺斃在蘭溪的江面

聞聽此消息,李鴻章欣然作色曰:“雖中國未申治罪之權(quán),而該犯窮兇極惡,致伏冥誅,足見天道之不爽”。至此,這名被太平天國將領稱為“洋兄弟”的悍將,在天國還沒有完全滅亡的時候,意外殞命白浪滔天的大河之中。拿李鴻章的話來說,就是天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