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枯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春天是植樹的季節(jié),這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早在上古時期先人們就知道與自然和睦相處、相互依存的道理,諸如《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畋不掩群,不取麛夭;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講的是修生養(yǎng)息;又如《管子》說“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指的是要早做計劃,有長遠打算。

而春天,萬物復(fù)蘇,生機勃勃,正是栽種的最佳時機。古人栽植樹木花卉,種類繁多,各有所好,有的側(cè)重賞花,有的偏于觀果,有的為了遮蔭,有的則是怡情,然而自古以來,若是最為普及的,自然莫過于柳樹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柳樹適應(yīng)各種環(huán)境,插之有水即活,生長迅速,當年栽種,次年成蔭。一到春季,垂柳依依,萬千絲絳,隨風吹拂,風情萬種。因而從西域大漠,到東海之濱;從東北雪山,到南疆海島;無論皇家園林,還是百姓庭院;即便是官家大道,亦或是尋常巷陌,到處都有柳樹的美麗倩影。

自古以來,關(guān)于柳樹的詩詞歌賦俯拾皆是,和柳樹有關(guān)的名人大家也不勝枚舉,我們從中擷取幾首優(yōu)美詩詞以及相關(guān)的名家趣事,略作賞析,以饗讀者。

一、“垂條之木,流亂輕絲”——枚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柳賦》(節(jié)選)

【漢】枚乘

忘憂之館,垂條之木。

枝逶遲而含紫,葉萋萋而吐綠。

出入風云,去來羽族。

既上下而好音,亦黃衣而絳足。

蜩螗厲響,蜘蛛吐絲。

階草漠漠,白日遲遲。

于嗟細柳,流亂輕絲。

枚乘(約前210年~前138年?),字叔,西漢早期辭賦家,與鄒陽并稱“鄒枚”,與司馬相如并稱“枚馬”,與賈誼并稱“枚賈”。枚乘辭賦善于描摹,精于狀物,舒緩有致,韻律優(yōu)美,這則《柳賦》是最早詠嘆柳樹的辭賦之一。

二、“至德不伐,尺斷能植”——曹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柳賦》(節(jié)選)

【三國】曹丕

在余年之二七,植斯柳乎中庭。

始圍寸而高尺,今連拱而九成。

嗟日月之逝邁,忽亹亹以遄征。

昔周游而處此,今倏忽而弗形。

感遺物而懷故,俯惆悵以傷情。

秉至德而不伐兮,豈簡車而擇賤。

含精靈而寄生兮,保休體之豐衍。

惟尺斷而能植兮,信永貞而可羨。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文學(xué)家,建安文學(xué)代表“三曹”之一。這首《柳賦》是漢獻帝建安二十年(215年)春,曹丕應(yīng)父命赴孟津。途經(jīng)官渡,見自己十四歲時親手栽植的柳樹,不由得感物傷懷。因而作賦,盛贊柳樹至德不伐(夸),一視同仁的品格,以及尺斷能植、永恒貞正的生命力。感嘆盛衰無常的惆悵情懷,當為詠柳辭賦佳作。

三、“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陶淵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五柳先生傳》

【魏晉】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strong>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陶淵明(約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東晉末到劉宋初杰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這首散文自傳,婦孺皆知,也是最為知名詠嘆柳樹的散文名篇,就不贅述。

四、“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桓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枯樹賦》(節(jié)選)

【南北朝】庾信

桓大司馬聞而嘆曰:

“昔年種柳,依依漢南。

今看搖落,凄愴江潭。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枯樹賦》是南北朝時期期文學(xué)家庾信(513年-581年)羈留北方時,抒寫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并感傷自己身世的名作。結(jié)尾引用東晉時期一代梟雄桓溫(312年~373年)詩作。桓溫文武兼?zhèn)?,毀譽參半。然其詠嘆柳樹的詩詞,感嘆歲月無情,令人惆悵無奈,含蓄雋永,寓意深遠。其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更成為千古佳句,永遠流傳。

五、隋堤煙柳,千古說愁——隋煬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隋堤》

【唐】秦韜玉

種柳開河為勝游,堤前常使路人愁。

陰埋野色萬條思,翠束寒聲千里秋。

西日至今悲兔苑,東波終不反龍舟。

遠山應(yīng)見繁華事,不語青青對水流。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是歷史上最知名亡國之君。楊廣雄才大略,文武兼?zhèn)?,聰明多智,廣學(xué)博聞??上ЦF奢極欲,荒淫好色,最后身死國滅,為天下笑柄。

而楊廣非常喜歡柳樹。大業(yè)元年(605)開鑿?fù)?,詔令庶民百姓大堤兩岸栽植柳樹。每栽活柳樹一株,欽賜細絹一匹。并御封柳樹姓楊,隨之“楊柳”并稱。而堤岸后代也稱為“隋堤”,“隋堤柳”也成為詠嘆興衰的常見題材,詩作繁多,我們選了唐代詩人秦韜玉的作品,非常有代表性。

六、“西湖白堤,綠樹成蔭”——白居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種柳三詠·其一》

【唐】白居易

白頭種松桂,早晚見成林。

不及栽楊柳,明年便有陰。

春風為催促,副取老人心。

長慶二年(822年),唐代詩人白居易(772年-846年)被任命為杭州刺史。見西湖淤塞農(nóng)田干旱,因此修堤蓄積湖水,以利灌溉,舒緩旱災(zāi)危害。后人武川“白堤”白居易所建造,事實上“白沙堤”在白居易去以前就存在。白居易也非常愛柳,有多首柳樹詩作傳世,這是其中之一,簡潔明白,通俗易懂。

七、“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柳宗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種柳戲題》

【唐】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

談笑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陰當覆地,聳干會參天。

好作思人樹,慚無惠化傳。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xùn)|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yīng)物并稱“王孟韋柳”。

這首詩為柳宗元晚年貶職柳州刺史時作品,詩人姓柳,在柳州任刺史,還在柳江邊栽柳樹,因而非常巧合。詩人便用自嘲方式詠柳,在贊嘆柳樹“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讓人懷念的美德時候,又謙虛地說自己,很慚愧沒有給老百姓留下好政績,非常感人。

八、“蘇堤煙柳,令人憶卻”——蘇軾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和子由四首·其三·首夏官舍即事》

【宋】蘇軾

安石榴花開最遲,絳裙深樹出幽菲。

吾廬想見無限好,客子倦游胡不歸。

坐上一樽雖得滿,古來四事巧相違。

令人卻憶湖邊寺,垂柳陰陰晝掩扉。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取得很高成就。蘇軾和柳樹有關(guān)的詩詞也很多,不過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杭州西湖的蘇堤

蘇軾曾兩次在杭州任職,一詞是通判,一次是知州。在知州任上,曾疏通西湖,修筑堤壩,栽種柳樹,供行人來往,后來被人稱為“蘇堤”,“蘇堤春曉”為“西湖十景”之首。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熙寧八年(1075年)密州任上,詩人回憶杭州最令人難忘的還是西湖垂柳依依的美景。

九、“三千左公柳,春風滿天山”——左宗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恭誦左公西行甘棠·其二》

【清】楊昌浚

大將籌邊未肯還,湖湘子弟滿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guān)。

左宗棠(1812年~1885年)是晚清中興名將,其收復(fù)新疆豐功具偉。在督辦新疆軍務(wù)時,從潼關(guān)到新疆,他領(lǐng)導(dǎo)將士遍植柳樹。在數(shù)千里長幅上,描繪出壯麗宏偉、神奇美妙的畫圖,后被稱為“左公柳”。如今‘‘左公柳’’隨處可見,一片片,一排排,參差錯落,昂首挺立。左公高瞻遠矚,遠見卓著,造福后代,這首詩為同期陜甘總督的楊昌浚所作。

以上就是筆者從眾多和柳樹有關(guān)的歷史名人以及詩詞中,擷取的一些典型人物和代表詩詞,當然,和柳樹有關(guān)的優(yōu)美詩詞和趣事還有很多,不能一一,有興趣可以進入專欄延伸閱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1/3/10榆木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