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8年,抗日名將張靈甫的遺孀王玉齡在美國拍下了一張照片。40歲的王玉齡身著旗袍,氣質(zhì)不凡,魅力絲毫不遜色年輕女子。
雖是上個世紀的人物,但她時尚的打扮和精致的妝容,即使放到現(xiàn)在也讓人眼前一亮。

王玉齡
而這樣一位美麗的女性,卻是在19歲時就守寡了,并且為張靈甫終身未再嫁。期間不乏優(yōu)秀的追求者,都被她拒絕了。
她后來通過自身的努力,考上美國名校,獨自將兒子撫養(yǎng)長大,著實令人敬佩。
擁有抗日基因的大家閨秀
王玉齡1928年出生于長沙名門望族,是含著金湯匙長大的千金小姐。
王玉齡幼年喪父,母親便遣散所有男傭,對她精心教導。小學時,王玉齡讀的是湖南第一師范附小。
上到四年級時(1937年),小日本侵略中國,王玉齡只能跟著家人一起逃難。

所以王玉齡對小日本十分痛恨,十五歲時還曾義憤填膺地想要去當兵殺鬼子。
母親就問她會干什么,她想了半天也只能回答說自己可以給傷兵燒茶。但母親一句話就將她打回了現(xiàn)實:“你會燒茶嗎”?
王玉齡這才想起來自己也不會燒茶,她自小就錦衣玉食,這些事情根本不用她操心。

雖然參軍抗日的想法破滅,但她后來找了一個抗日名將當自己的丈夫。并且在她后來的人生中,她從不買日本貨,也從不正眼看日本人。
轟動一時的婚禮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年僅17歲的王玉齡和一代抗日名將、時任國民黨74軍軍長的張靈甫結(jié)為夫妻。
一個是抗日英雄,一個是大家閨秀。他們的結(jié)合在當時轟動一時,引為佳話。

張靈甫比王玉齡大了20多歲,在這之前有過三任妻子。但不管怎么說,在兩年短暫的婚姻里,王玉齡二人的生活還是甜蜜、幸福的。
1947年初,王玉齡為張靈甫順利生下一個男孩,取名張道宇。
19歲守寡,努力考上世界名校
1946年國民黨倒行逆施,公然撕毀“雙十協(xié)定”,開始向解放區(qū)發(fā)動全面進攻。國民黨74軍整編為74師,張靈甫任師長。
1947年5月,粟裕大將指揮華野在孟良崮戰(zhàn)役中,全殲國軍“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編74師,并擊斃74師中將師長張靈甫。

而張靈甫被擊斃時,兒子才剛滿月,妻子王玉齡也才19歲,正值青春年華。
張靈甫并未留下多少遺產(chǎn),兒子是張靈甫留給她的唯一念想。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王玉齡帶著母親和幼子去了臺灣省。

雖然臺灣當局發(fā)的有撫恤金,但也只能維持溫飽。為了兒子的成長,王玉齡決定改變現(xiàn)狀,她繼續(xù)學習深造,在姨父孫立人的幫助下,只身前往美國求學。
1953年,王玉齡考入紐約大學財會專業(yè),邊打工邊上學。畢業(yè)后進入了美國航空公司,工作了21年。直到退休后,才隨兒子回到祖國,定居上海。
那時候車馬慢,一生只夠愛一人
王玉齡始終堅守著對張靈甫的感情,自己再苦再難也從未想過改嫁。
2003年,王玉齡在上海浦東玫瑰園為丈夫立了一座衣冠冢,碑銘是她為丈夫?qū)懙囊皇自?strong>:“當年有幸識夫君,沒世難忘恩愛情。四七硝煙傷永訣,凄凄往事怯重溫”。

2021年,王玉齡在上海逝世,享年94歲。
從19歲到94歲,王玉齡為張靈甫整整守寡74年。更為巧合的是,74年也正好對應張靈甫部隊番號74師。
那時候,車馬慢,一生只夠愛一人。
愛國的奇女子
王玉齡不僅對愛情忠貞,也非常具有愛國情懷。
日本在占領我國寶島臺灣時期,利用和剝削臺灣人民的血汗錢,以臺灣當局的名義,在東京最繁華的地段購買了“光華寮”和“清華寮”兩棟價值不菲的公寓。

這兩棟樓是由中國人民的資產(chǎn)購置的,產(chǎn)權(quán)是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但日本投降后,直到上世紀80年代都未將房產(chǎn)交給中國政府。
王玉齡知道此事后,通過不懈努力,將兩棟公寓的產(chǎn)權(quán)證復印件交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在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期間,王玉齡和親友始終堅持“誰致力于兩岸和平統(tǒng)一,就選誰”。
2007年,王玉齡攜子到孟良崮戰(zhàn)役遺址拜祭張靈甫,并親手書寫“和平統(tǒng)一”。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王玉齡都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奇女子。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