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先聊債券,因為債市日內確實經(jīng)歷了,很炸裂的,從ICU到KTV的行情變化。
昨天有一篇判斷10年國債會上到2.5%的賣方分析,傳播比較多,中午我們在《》里對線了一下,省流版觀點就是——今年如果10年國債上到2.5%,博主就把鍵盤吃了。
下午14點后,債市出現(xiàn)了非常大的反轉行情,按日內高點算的話,10年國債下了8bps,30年國債下了6bps,這都屬于巨幅的單日變化。
原因是好幾個小作文,這里我就不貼了,一方面大部分真實性都存疑,另一方面上面打擊小作文的意圖還是比較明顯的,今天幾個聊小作文的文章,傍晚都被刪了......所以,咱們還是聊正兒八經(jīng)的觀點吧。
觀點其實上周五都寫了,沒有變化,下圖,理財經(jīng)理小伙伴們可以考慮收藏一下,每當債市下跌的時候,你把這個圖拿出來,看看這5條里,是否有根本性的變化,如果沒有的話,就繼續(xù)讓客戶放寬心一點。

事實上,上面說的這些里,這兩天的幾個邊際變化在于:
第一,財新的統(tǒng)計,3月僅過去不到兩周,累計686只擬發(fā)行信用債中,有76只取消發(fā)行,相當于每11只擬發(fā)信用債中就有1只取消發(fā)行,同比和環(huán)比都大幅攀升。這說明債市調整,已經(jīng)波及到了企業(yè)的融資,企業(yè)選擇觀望,等待利率下行,對應上述的第二條。
第二,這兩周國債和地方債的一級發(fā)行,都略坎坷,甚至有地方債的邊際倍數(shù)是1倍,也就是說最后是很不容易才湊夠數(shù)量的,且昨天還傳出了一些金融機構之間的齷齪。這對應上述的第三條。
第三,歐元強無敵,美元指數(shù)跌破了104,理論上來說,人民幣是可以沖破7.2,甚至7.1的。對應上述的第五條,匯率壓力邊際減輕,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對出口而言,有了升值壓力。
綜上,如果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暖意,或者呵護的信號,完全不用驚訝。
具體觀點看,還是之前的判斷,短端信用債等配置價值明確,長端利率債維持震蕩。
說回A股,今天需要聊的不多。
第一,是下午傳出的小作文,既然利好債券,那么顯然就對股市是某種程度的利空,當然,再說一次,小作文是存疑的。
可以看到,下圖,下午利率的下行,和股市的跳水,幾乎是完全同步的。

第二,昨天我們不是說,A股尾盤拉紅比較詭異么,幾個滬深300ETF都有尾盤放量的現(xiàn)象。
今天我看了一下,滬深300ETF,昨日合計凈流入20億出頭,而近期,這應該是唯一一天,股市上漲的時候,滬深300ETF還凈流入的,所以,你懂的。
那么,今天把昨天的尾盤跌回去,也可以理解吧。
多聊幾句市場的熱點哈,港股歷史第二大的凈流入、高盛對標普500的點位判斷,以及跟投的建議。
1、港股,繼續(xù)堅持港股科技+港股紅利的配置。
昨天還提到一個詭異的點,是南向凈買入和港股的背離,背后是盈富基金和恒生中國企業(yè),這兩個香港上市的ETF,合計賣出了180億,而個股是凈買入140億。
而今天港股南向凈買入超260億,應該是歷史凈買入第二大的,僅次于周一的296億,其中這兩個ETF,凈買入超過105億,也就是說個股凈買入155億,和昨天差不多。
如果把這兩個ETF算作交易盤的話,近期,隨著港股的火熱,除了配置資金持續(xù)買入(險資、散戶通過港股通ETF等),交易盤的活躍度也到了歷史之最,進進出出極其頻繁,這也容易造成市場的大幅波動。
大家昨天評論區(qū)有個問題,為什么都是掛鉤恒生指數(shù)的ETF,內地資金會去買這個“盈富基金”,而不是港股通的恒生ETF呢?
其實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這個產(chǎn)品本來是用來給香港的外匯儲備救市用的,所以費率奇低無比,堪比慈善基金;二是這個產(chǎn)品1000多億的盤子,可以滿足機構大額進出的需求,而國內最大的恒生ETF,也就100多億,一天成交10億上下,流動性不夠。
之前,我們在《》里提了一個配置觀點,港股科技+港股紅利,作為底倉,邏輯也比較簡單,一是港股紅利股息率更高,比A股紅利更受南下的保險資金歡迎(而且險資不考慮紅利稅),資金流入更穩(wěn)定;二是港股大科技,相對A股的科技板塊而言,安全邊際更高一點,即使回調,持有的時候相對來說心不慌,這也是資金持續(xù)大幅流入的邏輯。

無獨有偶,挺巧的,國泰君安資管當天在公眾號也發(fā)了一篇文章,表達了同樣的意思,《》,所謂的啞鈴策略,就是港股紅利+港股大科技,下圖,我看了一下,他們的文章是下午17點多發(fā)的,還領先我們一拍,不過所見略同

他們推了兩個產(chǎn)品,一個是國泰君安中證港股通高股息(C份額是023074),這個跟蹤的指數(shù)是港股通高股息(930914.CSI),也就是我們分析的時候最常用的港股紅利指數(shù);
另一個是國泰君安中證香港科技(C份額是022122),跟蹤的指數(shù)是港股科技(931574.CSI),這個相對冷門一點,掛鉤的基金,算上國泰君安資管的這個,一共也就三只,最大的特點,是科技龍頭公司的占比更高,前五大成分股占比49.17%,前十大成分股占比72.20%,權重股對指數(shù)的帶動效應更強,下圖是和恒生科技的對比,選取的是之前華泰策略團隊評出來的中國版科技股七巨頭。

AH溢價已經(jīng)跌到較低位置,短期港股漲跌都有可能,波動可能也會放大,但從投資主線上來看,這兩根線,都還是比較solid的。
比如港股紅利方面,周二的時候平安人壽再次披露,增持了港股的招行,要知道,港股的招行相對A股來說,其實已經(jīng)不便宜了,但依然難擋險資的熱情。

想了解兩個指數(shù)的,可以繼續(xù)看國泰君安資管的這篇公眾號《》,我就不多展開了。
2、海外,分享一個高盛的觀點。
高盛的報告,把標普500指數(shù)的年底目標價,從6500點下調至6200點,理由是對經(jīng)濟增長的擔憂,以及最近美股七巨頭股價的急劇下跌。
這個事情要這么看。
高盛年初做預測的時候,標普500是6000點,它看到6500點的話,漲幅8%出頭;
現(xiàn)在標普500是5600點,它看到6200點,漲幅已經(jīng)變成了10%出頭了。
也就是說,雖然目標價下調了,但現(xiàn)在投資的性價比看起來更高了(如果你認為高盛的預測是靠點譜的情況下)。
我們昨天說“下跌之后的美股,會具備更好的投資價值”,就有杠精說,美股還有的跌呢,等著打臉吧。
但我也沒說它馬上漲啊,我們說的,其實還是投資的常識——貴了就可能跌,便宜了就可能漲,無非時間早晚而已。
3、跟投建議。
和昨天相比,沒有變化。

就聊這么多。
求贊、在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