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嵩明 吃“春味”
春的味道 生活的味道

食在當季
嵩明是一個四面環(huán)山的“盆地”,俗稱壩子,山間的春味野菜自然不在話下。
春日的山野,野菜悄然生長。大石頭水庫、東村、楊橋西山、牛欄江鎮(zhèn)等各方山野中都盛產(chǎn)豐富的“春味”。每到周末,總能看到不少人驅車到山野,只為尋找那一口春天的味道。這不僅僅是對美味的追求,更是一種對自然的向往,對簡單生活的渴望。春菜的清香,仿佛能洗凈城市喧鬧,讓人找回生活的平靜,回歸柴米油鹽。
閑時能上山“摘春”,過一把春野之癮,沒時間?那就到嵩明各菜市場轉轉吧!
水真路農貿市場里能尋到小時候見過的春味,令人回想起第一次吃春菜時的記憶。

老奶奶整理一顆顆清香的滇橄欖,招呼著過往的人嘗嘗,有令人懼怕的酸,又想品其中的甜,在半推半就間往嘴里送一顆,咬一口,滋味別樣,舌尖略甜,舌根就嘗到了苦,舌兩側就接著嘗到酸澀和甜甘。

盛于盆里的枸杞尖十分鮮嫩,像極了一種綠植,旋起來的頂尖處又似綻放的綠色玫瑰。吃枸杞尖的絕配就是雞蛋,兩者結合后便是一道征服小朋友的絕佳菜品。

云貴川的“絕品”——折耳根,不僅僅是“滇人”、網(wǎng)紅們歌里的主角,更是刻在云南人基因里的必備菜。
最板扎的方式就是涼拌,作為佐料是炸洋芋的最佳伴侶,無論根葉。敢打賭,在云南有兩種人,不吃折耳根的人和不會吃折耳根但機緣巧合吃上后無可救藥愛上這個味道的人。

最容易找到和辨認的便是蕨菜,焯水去苦后會有黏嘰嘰的液體,加上佐料涼拌味道極佳,還能大火爆炒,或者還能曬干后保存,與腌制的臘肉火腿、花豆一起,烹制出一道“泡飯菜”,想想都流口水。

薺菜、蒲公英、沙松尖、沖菜等等,這些耳熟能詳?shù)拇翰耍休d著云南人的飲食記憶。豐饒歲月,它們是舌尖上的鄉(xiāng)愁。春菜的清香里,藏著云南人對土地的眷戀,對生活的智慧。

春菜的烹飪,講究的是返璞歸真。嵩明人愛用香椿焯水后,淋上幾滴香油,拌上油辣椒,清新爽口,味道香醇。

還有些人喜歡將蒲公英焯水后加上糊辣椒大火翻炒,苦中帶甘,別有風味。

棠梨花,一定是要水泡過,去水,與酸腌菜炒出來最為妙。


大部分的春味,需要浸水漂過,去苦的!把“苦”變“甜”,實為勞動人民無限的生活智慧。而這些看似簡單的做法,實則暗合了中醫(yī)"藥食同源"的理念。還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人們的味蕾。


春菜的味道,是自然的味道,是鄉(xiāng)愁的味道,更是生活的味道。或許我們都需要這樣一份清淡,嘗一嘗“甘苦”,來平衡生活細細品味野菜的滋味,品味生活的淡然、簡單。
記者:潘祎|編輯:李艷娜
審核:雷霞|監(jiān)制:朱忠元
發(fā)布:嵩明縣融媒體中心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