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性的本質(zhì)?什么是人心的本質(zhì)?什么是人的本質(zhì)?什么是人類的本質(zhì)?其實它們都是一回事,都是殊途同歸。

人的本質(zhì),就是人心的本質(zhì),就是人性的本質(zhì)。人心與人性都屬于人。假如人心與人性的本質(zhì)與人的本質(zhì)不一樣,那就說明我們找錯了人和人類的本質(zhì)。

同一個事物不可能有兩個完全不相干的本質(zhì)。

有人說:善惡是人性的本質(zhì);有人說:能力大小是人類的本質(zhì);也有人說:智愚是人類的本質(zhì)。要我說:這些都不是。這些都只是紙上談兵而已,都無法完美地用到行為實踐中去。

古人云:一陰一陽之謂道。一剛一柔也是道。

人的本質(zhì)、人性的本質(zhì)、人心的本質(zhì)、人類的本質(zhì),都是一樣的,都是陰陽相合、剛?cè)嵯酀?/strong>

人類不是一個只有夢想與幻想的生命,人類還是一個擁有各種行為與行動的生命。

人類的本質(zhì)不應(yīng)該只存在于思想世界中,還應(yīng)該存在于現(xiàn)實實踐中。

能夠真正用于實踐、指導(dǎo)實踐的“本質(zhì)”,才是真正的本質(zhì)。

然而所謂的善惡、智愚、能力等論調(diào),又造就出了多少人世間的人性傾軋、世態(tài)炎涼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人生在世、天地輪轉(zhuǎn),不過就是陰陽相合、剛?cè)嵯酀选?/strong>

人心:剛則滿溢,柔則身安。

魯迅先生說: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故而人心忌滿,人心忌剛,剛則滿溢如洪水,傾軋世間。

所以,古人才會說:滿招損,謙受益。也就是說: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剛是剛強、剛猛、強勢、強硬之意;其反面為柔。柔弱勝剛強。

更加準確的說法應(yīng)該是:做人要柔。做事要剛。柔則謙,剛則滿。

為什么做人要柔、做事反而要剛強呢?

人生于天地之間,天地者剛強,人事者柔弱,假如做事優(yōu)柔寡斷,則極難成事。故而做事要剛強,柔則無事可成。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平等、自由的個體,人心極易離散,故而做人要柔,剛則易折。

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君王社稷皆以柔得民心,而不可能以剛強得民心。

世人又說:知足常樂。

知足是柔,柔則心安,柔則能樂,故而知足常樂。

知足就是滿足。滿足卻不是滿溢。滿足則己安,滿溢則害人。滿足、滿溢,都是滿,它們卻又完全不是一回事,它們是滿字的兩個極端。

滿足向內(nèi),滿溢向外。做人滿溢于身外,不如滿足于心內(nèi)。

故而做人要滿足、要知足;做事要不滿足、不知足,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我們要不滿足于一村一鎮(zhèn)一城,我們要走出城、走出省、走出國,我們要走出地球、走出太陽系、走出宇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因此,人性的本質(zhì)、人心的本質(zhì)、人類的本質(zhì)都是陰陽相合、剛?cè)嵯酀H诵挠袆傆腥?、人性有剛有柔、人類也有剛有柔。做人柔比剛好,做事剛比柔好?/strong>

什么是陰陽?什么是剛?cè)幔?/p>

陽為剛,陰為柔;男士陽剛,女士陰柔。故而男人容易貪婪,女人容易頹喪。

小到個人,大到家國,都離不開陰陽相合、剛?cè)嵯酀?/strong>

西天取經(jīng)四人組也可以說是:悟空剛強八戒柔,唐僧平靜沙僧和,走遍十萬八千里,斬妖除魔全靠猴。

什么是剛?什么是柔?

“剛”,就是斗爭,就是索取,就是做事,就是與天地斗;柔就是團結(jié),就是給予,就是做人,就是與人斗。

整個的人類歷史、整個的中國歷史,就是一部充滿著各種團結(jié)和各種斗爭的歷史。

團結(jié)就是柔,斗爭就是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國王與貴族斗,貴族與百姓斗,百姓與鄰里斗,他們又都與天地斗。這是陽剛的一面。

國王要團結(jié)貴族,貴族要團結(jié)百姓,百姓要團結(jié)鄰里,他們又都要遵循天地規(guī)律。這是陰柔的一面。

只有柔沒有剛,只有剛沒有柔,都是無法長久的,也就是團結(jié)與斗爭缺一不可。人性的本質(zhì)也是陰陽相合、剛?cè)嵯酀币徊豢伞?/strong>

黃帝為什么能夠打敗蚩尤?因為他比蚩尤更懂得團結(jié)。

商紂王為什么會亡國?因為他不懂得團結(jié)自己的臣民百姓。

項羽為什么能夠滅秦?因為他對滅秦的戰(zhàn)斗最堅決。

劉邦為什么能夠取代項羽?因為他比項羽更懂得團結(jié)人。

鴻門宴上,劉邦為什么能夠逃生?那是因為項羽的斗爭意識不堅決。

漢朝為什么能夠迎來盛世?那是因為他們懂得團結(jié)百姓、懂得予民生息。

東漢末年三國混戰(zhàn),天下日益凋敝,那是因為他們只知貪婪、只知一味索取、只知斗爭,而不懂得團結(jié)。大家都只想著滿足自己的私欲,都一心想著做皇帝。這種剛強爭斗的結(jié)果,只會讓天下日益衰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人的一生不過就是做兩件事:一邊團結(jié),一邊斗爭;既要團結(jié),也要斗爭。這就是人類的本質(zhì),也是人心與人性的本質(zhì)。

每當剛?cè)峄ヒ?,陰陽倒轉(zhuǎn),則乾坤必然顛倒,人心必然離散。

什么是團結(jié)?什么是斗爭?

假如按照斗爭的對象進行分類,我們可以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與己斗。

天空不讓我飛翔,我就造出飛機去飛翔,這就叫做與天斗其樂無窮。

大海不讓我遨游,我就造出輪船去暢游;山中無路、水上無橋,我就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大地不給我食物,我就刀耕火種、養(yǎng)魚牧羊;這就叫做與地斗其樂無窮;

別人不愿意幫助我,反而欺我、騙我、坑我、害我,我就與他投桃報李、斗智斗勇,這就叫做與人斗其樂無窮;

胖了就去減肥,有缺點就去改正,煩惱來了就去消滅,這就叫做與自己斗其樂無窮。

問題來了,假如不去斗爭、不去解決,問題就會一直存在。正所謂: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這便是做人做事之所以應(yīng)該有剛強一面的原因。息事寧人、忍讓退卻,很多時候并不一定真能帶來和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假如按照斗爭的目的進行分類,人的一生就只有兩種斗爭:一種是為了自己而奮斗,另一種是為了眾生而奮斗。奮斗也是一種斗爭。

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他人,斗爭都是人生的必修課,都是人生的一種修行、一種必不可少的經(jīng)歷。

世人大多都只是懂得一種斗爭而已,那就是為了自己而斗爭。很少有人能夠真正明白如何才能算是為了眾生而斗爭。

有什么樣的斗爭,就會有什么樣的團結(jié);我們要與天斗、與地斗,自然也要團結(jié)天地;團結(jié)天地,其實就是與天地和解,也就是遵循天地自然規(guī)律,也就是要保護生態(tài)平衡,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我們不僅要與天地人斗,也要與天地和解、與人和解、與自己和解。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如何才能知己?如何才算是知彼?

當我們既懂得如何與人斗爭,也懂得如何與人和解,我們就基本做到了知彼;

當我們既懂得如何與自己斗爭,也懂得如何與自己和解,那么我們也就基本做到了知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無論是自己還是別人,我們都是人,我們都有人性,我們都有一顆心,當你認識到了人心、人性,以及人類的本質(zhì)之后,也就做到了知人,也就無所謂知己知彼了。

當你真正把握了人心與人性,自然就可以知人善任,自然就可以知己知彼。

人性的本質(zhì)就是陰陽相合、剛?cè)嵯酀?,就是團結(jié)和斗爭。斗爭是剛,團結(jié)是柔。

人類自身的團結(jié)精神與斗爭精神,缺一不可。無論缺少哪一個,都會造成陰陽失衡、乾坤崩離。

或許有人會說:人性的本質(zhì)應(yīng)該是善或惡。

王陽明也說: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個人認為:善惡是人心人性的一種特質(zhì),這沒有什么問題。但是世間因果循環(huán)不斷,善惡往往只是一種果報、一種結(jié)果。

只有結(jié)果出現(xiàn)了,你才能判定它是善是惡。當結(jié)果還沒有發(fā)生,果報還沒有出現(xiàn),你就很難說它是善是惡。這猶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團結(jié)與斗爭、陰與陽、剛與柔,在因果循環(huán)的任何節(jié)點,皆可運行自如、暢行無礙。

所以,以善惡論人性,不如以陰陽、剛?cè)嵴撊诵浴?/strong>

人心的本質(zhì)是陰陽,人性的本質(zhì)是剛?cè)?,人類的本質(zhì)是團結(jié)和斗爭,它們都是一回事。

世界三大宗教都主張寬容、博愛、慈悲、友善,實際上都是要團結(jié),都是要柔。然而做人要柔,做事要剛,這才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