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
我們身邊的人,有80%以上都睡不好覺。
據(jù)《2024中國居民睡眠健康白皮書》統(tǒng)計:
睡眠障礙人群高達八成以上。
在心理學家馬斯洛看來,睡眠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
如今卻成了我們的“奢侈品”。
為什么我們做不到“想睡就睡”,總是“睡不好”,或“睡醒后一天都很疲憊”?
因為睡覺是需要與身體和解的,要沉到潛意識中去。
我們越努力想睡好,就會越睡不好。
我們每個人睡覺的習慣,背后呈現(xiàn)的是我們是否足夠“愛自己”,是潛意識深處未被看見的部分。


翻來覆去睡不著?不要太快“上床”
你是否和很多人一樣:
睡前不躺在床上玩會手機總覺得缺點什么;
睡前不刷30分鐘短視頻真的不愿意睡。
漸漸地就變成了睡前不玩手機就睡不著或舍不得睡。

圖源:《lpsos: 2024睡眠研究藍皮書》
Lpsos曾做過一項睡眠調(diào)查,受訪者從70后到00后。
調(diào)查顯示,60%以上的人喜歡在入睡前刷視頻,其次是發(fā)微信聊天、看新聞等。
而且代際差異也較為明顯。
比如80后群體傾向于聽音樂或聽書,00后孩子比較喜歡打游戲。
很多人以為刷手機視頻,是放松自己,是獎勵自己,是“愛自己”的方式;
但造成的結(jié)果卻是,身體在不自覺中變得僵硬,帶著緊張的頻率入睡,大大影響了睡眠質(zhì)量。
《睡眠公式》一書中提到:
當我們在同一地點重復做同一件事時,大腦中的海馬體會記住這個地點信息。

就好比,如果經(jīng)常在床上刷手機或看書,海馬體就會把床等同于“瀏覽畫面或文字的場所”。
因此,在床上頻繁地看手機或閱讀等,不僅容易造成肩頸腰背酸痛,更會削弱床和睡眠之間的條件反射。
真正的愛自己的睡眠方式,是減少在床上做與睡眠無關的事情,更不要在睡前刷手機短視頻或者看新聞。
如果在床上躺了15分鐘以上仍無法入睡,建議先起床。
如果繼續(xù)躺在床上,大腦就會認為床是思考心事的場所。
上床前,先把大腦調(diào)節(jié)到想睡的狀態(tài),是為了讓自己獲得內(nèi)在的平靜,這是一種自我負責。
長此以往,才會形成新的記憶“床=睡覺”,并且?guī)е嬲潘傻臓顟B(tài)入睡。

身體總蜷縮成一團?覺察身體的防御
在電影《漫長的告白》中多次出現(xiàn)寓意深刻的“身體蜷縮”的畫面。
男主人公立冬從小敏感,一直在哥哥立春的強勢下生活著。
兩個人都喜歡阿川,但他沒有自信,只會跟在討女孩子歡心的哥哥后面暗戀。
立冬知道哥哥晚上去找了阿川,他是痛苦的,第二天早晨他蜷縮在院子里的長椅上睡覺,側(cè)著身體。

圖源:電影《漫長的告白》
而阿川早年因為渴望安全感選擇了立春,但后來被立春拋棄了。
直到中年,阿川才感知到鮮少有人像立冬那樣懂她的孤單。
立冬會天天晚上陪著她在后海等立春出現(xiàn)。
可不幸的是,立冬最后因癌癥去世,阿川回到北京看立冬的臥室時,只剩一張床。
阿川蜷縮著身體,躺在立冬睡過的床木板上默默流淚,把身體團成刺猬的模樣。
蜷縮最原始的樣子是母胎里的嬰兒狀態(tài)。
而成人習慣性的蜷縮,是一種自我防御,也叫“退行”。
不安全感、恐懼、悲傷會導致成年人退行,尋求自我保護,尋找在母體子宮內(nèi)的感覺,這是對愛的呼喚,對溫暖的渴望。

立冬的情感,是蜷縮的,怕被哥哥打壓,只能把阿川蜷縮在自己心里,不敢與人言說。
阿川也是痛苦的,在蜷縮里去體驗他在時的陪伴的感覺。
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總能看到立冬和阿川的影子。
在蜷縮中獨自吞咽悲傷。
當我們發(fā)現(xiàn)睡覺時總是如此,需要在睡前進行深度的放松。
楊定一博士在《好睡》中提到一個動作:
躺在床上,雙手手心朝上,手臂自然跟著往外扭轉(zhuǎn)。
想象一下,我們平常玩手機、用電腦等身體都是往內(nèi)縮的。
體態(tài)即身心,我們打開的不僅僅是關節(jié),也是打開身心障礙和防御的自己。
愛自己最好的方式,不是防御,而是跟自己的身體連接,給自己輸送愛。
任何時候感到恐懼和害怕的時候,都先回歸身體。
就這樣安靜地和自己在一起,好好愛自己。
并告訴自己,此刻的我是安全的,我值得一切的美好。

一個人睡不習慣?內(nèi)在需要一個“好客體”
先講一個《精神分析治療之道》書中的故事。
宰相俾斯麥長期受失眠困擾,后被一個江湖醫(yī)生治好了。
他只做了一件事,在俾斯麥睡覺的時候,坐在他床邊一語不發(fā)。
俾斯麥早上醒來的時候,看到醫(yī)生還在身邊坐著。
反復幾次失眠就徹底解決了。
這個治療看似很神奇,但背后的原理是俾斯麥在入睡的時候,他會很安心,有一個人在身邊穩(wěn)定待著。
而成年人能放心地睡著,也需要內(nèi)在有一個“好客體”。
如果內(nèi)在沒有穩(wěn)定的好客體“在場”,就容易感到孤獨和焦躁。

比如有的人伴侶不在家就睡不著;
有的人睡前一定要聽些聲音;
有的人總喜歡抱東西睡覺;
只要客體能穩(wěn)定存在就夠了, 不需要說什么或做什么,就能源源不斷地制造出精神氧氣。
當然,如果伴侶不在,我們可以尋找“過渡性客體”,提供“在場”的穩(wěn)定體驗。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分別給參與研究的100多人兩件T恤當枕套。
一件是伴侶穿過的,另外一件是干凈的。
研究表明,參與者在使用了帶有伴侶氣味的T恤后休息地更好了。

睡眠監(jiān)測儀的數(shù)據(jù)也證實了這一點,而且每晚平均多睡9分鐘,睡眠效率平均提高了2%。
這對于伴侶出差比較多,或一個人出差不習慣睡酒店的床,簡直是福音。
一個人睡覺更需要做好自我關愛,不妨嘗試著抱著帶有TA氣味的衣服,或者把舊衣服放在枕邊,感受熟悉的味道入睡。
當然也可以選擇嬰兒小毯子、喜歡的玩偶枕著睡。
這意味著“我”找到了可以“依戀”的你。

容易睡眠中斷?睡覺前先睡心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
凌晨兩三點醒來,再也無法入睡。
或者被夢驚醒,睡意全無。
有些人醒來后會很煩躁,在床上翻來覆去。
有的人會責備自己,為什么睡不著,進而擔心第二天的工作會不會受到影響等等,加深我們的焦慮強度。
一旦我們陷入到急躁或不安,這種緊張感會調(diào)頻到β(beta)模式,就容易進入崩潰性睡眠。

因此,中途醒來睡不著的時候,我們更需要接納自己、愛護自己,不把這個“醒來”當成壞事,而是上天給與的一個機會,和身體連接。
《認知覺醒》中提到:
身體在做著A,腦子里想的都是B。
中途容易醒的人,大多睡覺前還想著白天發(fā)生的事,沒有對所有事情做完結(jié)。
當我們“覺知”到大腦進入“未完成事項”的探索,產(chǎn)生負向情緒時,可以馬上切換視角,避免進入“崩潰性睡眠”。
這時,可以有意識地把專注力拉回到身體某個部位,比如頭部,下達放松“指令”:
放松面部和牙周——放松頭皮——眉心舒展開來——牙齒自然松開——嘴角微微上揚——雙肩后旋。
讓自己就這樣穩(wěn)穩(wěn)地安住在當下能量流動的空間,感知和身體的連接。

也可以嘗試著在床頭柜放筆和紙。
醒來后把所有的煩惱和擔憂寫下來,消除頭腦中的躁動,阻止念頭亂竄。
對自己說:
感謝自己又完美度過一天,做完了所有該做的事,辛苦了。
我們常說,愛自己的核心是:接納一切的發(fā)生。
當我們選擇接納睡不著,同時把這當成一次和自己深度溝通的機會,放松身體,潛意識就會進入α腦波。
放松地越徹底,α和θ腦波就會進入更穩(wěn)定的狀態(tài),負責邏輯思考的左腦就會“放松警覺”,睡眠得以修復。

睡醒后有起床氣?瘋狂感恩身邊的一切
每天早上睡醒后你會容易emo嗎?
做的第一件事,說的第一句話是什么?
- 很多人醒來大腦就開始飛速運轉(zhuǎn),思考一天的工作;
- 很多人著急忙慌穿好衣服,被子也懶得疊;
- 很多人做了一夜的夢醒來很疲憊;
- 也有很多人起來后好像看啥都不順眼。
如果這一晚上睡得不好,大腦就會傾向于對周圍的一切做出負面解讀。
因此,有很多人是這樣開始一天的:煩死了,又得起床了!
如果睡醒的那一刻變得很糟糕,接下來一天都可能過得很糟。
但事實是,身體從“陰”轉(zhuǎn)為“陽”,蘇醒是需要時間的。

所以,醒來后愛自己最好的方式,是感恩。
楊定一博士在《清醒的睡》中提到:
“早上醒來,沒有起身。這時候,對你想到、看到、體會到的一切,都可以謝謝!”
美國心理治療專家露易絲·海,常年以來保持著一個小儀式。
早上醒來會舒服地蜷伏在床上,感恩她的床讓她能夠一夜安眠。
她會持續(xù)幾分鐘,并用正面語言開啟一天,告訴自己:這是多么美好的一天。
然后去浴室,感恩身體正常運作。
想象一下,剛醒來意識回籠的那一瞬間,開啟感恩練習,感謝要誠懇。

花幾分鐘躺在床上,帶著這個功課,徹底和身心互動,比如:
- 早安,床,謝謝你,我昨晚睡得真好。
- 早安,被子,謝謝你,讓我一晚上都很溫暖。
- 親愛的自己,這是得到祝福的一天,一切都會非常棒。
感恩的本質(zhì)是內(nèi)在建立對自己和外界的“基本信任”。
心理導師阿瑪斯把這種基本信任視為一種最優(yōu)力量,這種力量可以幫助我們真實地投入到生活中。
到真正起床的時候,我們內(nèi)在所有的情緒都得到了療愈。
能量從煩躁、焦慮調(diào)頻到了平和、喜悅和寧靜,我們就能想到更多值得感恩的東西,懷著愛開啟一天。

真正的好睡,是什么?
睡覺真正好的感覺是穩(wěn)穩(wěn)地被承接,深深的放松,和萬物融合在一起的感覺。
當我們能好好關照自己的睡覺方式,也就是在實踐愛自己,在生命的每時每刻貫穿愛的力量。
若我們愉悅地對睡覺這件事付出和感恩,和潛意識的自己建立深深的鏈接,生命則充滿愛地將之歸還到我們身上。


*本文由蝎子的瞳孔創(chuàng)作,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授權。
作者丨蝎子的瞳孔
策劃丨李絢彥
編輯丨李小豆
主播丨姝璇
副主編 | 花花
總 編 | 康蕾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