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起被控貪污、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正式開庭審理。鄧學平律師的庭審表現獲得了法官檢察官和旁聽人員的高度肯定。這是鄧學平律師踐行極致專業(yè)主義的又一例證。
當事人在庭前會議后、正式開庭前簽署了認罪認罰協議。與此同時,鄧學平律師和另一名辯護律師當庭發(fā)表了數筆受賄不能認定、貪污罪不能成立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存在重復計算、金額應予大幅扣減等獨立辯護意見。

鄧學平律師在很多場合都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刑辯律師首要的素質是要有問題意識,要能從一些案情細節(jié)中敏銳的發(fā)現問題。閱卷不是看小說,輕信盲從既定結論只會一無所獲。帶著辯護意識閱卷,才能從看似平淡無奇、嚴絲合縫的證據中發(fā)現問題,從而撬動整個案件。同一套證據材料,不同的人閱看后發(fā)現的問題可能截然不同。能發(fā)現問題是前提,但還要能邏輯清晰、語言流暢的把問題表達到位。
AI浪潮下,法條記誦和單純的法律知識已不再重要,法律思維能力才是我們律師的看家本領。評判一個律師的水平高低,主要是看其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對此,鄧學平律師有專門的課程《刑辯律師應當掌握的十大思維方法》。鄧律師新著《刑辯律師實戰(zhàn)私課》中亦有專門的章節(jié)闡述這個問題。

控辯沖突和庭辯沖突愈演愈烈,不利于國家的法治建設。這尤其需要司法部門做出努力,改變輕視甚至敵視律師辯護工作的習慣和做法。與此同時,律師也要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善于找到并提出真問題,從而提高自己辯護意見的分量。其實,法庭上立場對立不要緊,如果律師能做到有理有據、直擊要害,大多數時候還是能贏得司法人員的尊重,從而也可能會有利于案件的最終處理。
鄧律師辯護的這個職務犯罪案件,法院嚴陣以待,制定了詳細的預案。庭審時有200多人旁聽,庭審緊湊高效又不失對抗。庭畢,法院一名主要領導主動過來和鄧學平律師握手,當著家屬和眾人的面表示“對于敬業(yè)和專業(yè)的律師,我們還是很尊重的”。出庭公訴人(同時是檢察院副檢察長)亦在庭后表達善意,謙虛地表示學習到了很多。今天,出庭檢察官又專門致電,對律師的辯護工作和庭審表現給予高度肯定。

此前,鄧學平律師通過庭審表現結交了很多體制內的朋友。其中不少人還給鄧律師推薦過案件。尤其難得的是,這其中并無利益輸送,而僅僅是基于對鄧律師職業(yè)操守的信任和對鄧律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認可。鄧律師的信條是:法律人的尊嚴在于秉持專業(yè),所謂法律共同體不是互相勾兌,而是共同維護對法律的信仰和對專業(yè)的尊重。

附部分律師同行和當事人家屬對鄧律師的評價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