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技術與生態(tài)融合,阿維塔的產業(yè)新邏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資本、技術與生態(tài)融合,阿維塔的產業(yè)新邏輯

2025年3月,重慶兩江新區(qū)的晨霧中,阿維塔總部大樓徹夜未熄的燈光,映照著這家企業(yè)向港交所沖刺的野心。

自2021年以“CHN模式”橫空出世以來,這家由長安汽車、華為、寧德時代共同打造的高端電動車品牌,已經通過一場78億元的資本消耗戰(zhàn),驗證著中國智能汽車產業(yè)協(xié)同范式的終極可行性。

如今,這場試驗即將迎來資本市場的終局檢驗——據路透社旗下媒體IFR披露,阿維塔計劃于年內遞交港股IPO申請,募資10億美元。這場融資戰(zhàn)役的成敗,不僅關乎企業(yè)存續(xù),更是探索中國汽車產業(yè)生態(tài)競合模式的答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CHN模式:從技術共同體到資本同盟

1、CHN模式:從技術共同體到資本同盟

實際上,阿維塔的前世今生,都流淌著協(xié)同的血液。2018年長安與蔚來合資成立的長安蔚來,雖因行業(yè)寒冬與戰(zhàn)略分歧無疾而終,卻埋下了跨產業(yè)合作的種子。

2021年8月,當公司更名為阿維塔科技時,一個更具野心的“黃金三角”浮出水面——長安(C)、華為(H)、寧德時代(N)以技術協(xié)同形式重構合作框架,形成全球首個覆蓋整車制造、智能系統(tǒng)、能源管理的完整生態(tài)鏈。

這種分工在技術端展現出驚人的效率:長安主導的重慶全球研發(fā)中心,將新車型研發(fā)周期壓縮至24個月,較行業(yè)平均快30%。

華為HI模式(Huawei Inside)提供的乾崑ADS系統(tǒng),讓阿維塔11在2022年上市時即迅速躋身國內智駕第一梯隊。寧德時代專供的4C超充電池,則將充電10分鐘續(xù)航200公里的技術提前落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資本層面的深度綁定更顯戰(zhàn)略野心。長安汽車持股41.1%保持控股,寧德時代以14.1%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而華為雖未直接持股,卻通過2024年阿維塔115億元收購其子公司引望智能10%股權的反向操作,將雙方利益牢牢捆綁。

這種“技術換股權”的創(chuàng)新模式,既兌現著華為“不造車”的承諾,又確保了核心技術的排他性供給。正如長安董事長朱華榮所言:“CHN模式的核心是打破傳統(tǒng)產業(yè)鏈邊界,用中國智慧重構產業(yè)分工?!?/p>

2、市場突圍:從曲高和寡到爆款破局

2、市場突圍:從曲高和寡到爆款破局

盡管坐擁頂級技術配置,阿維塔的市場之路卻充滿坎坷。首款車型阿維塔11在2022年8月以34.99萬元起售價上市后,因定位過于曲高和寡而成績平平。彼時問界M5正借助華為門店月銷破萬。

轉機出現在2024年9月——阿維塔07增程版的推出,以21.99萬元起售價殺入主流市場,上市17天訂單突破2.5萬輛,成為首個單月交付破萬的高端增程車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一爆款的誕生,堪稱CHN模式協(xié)同效應的集中爆發(fā):寧德時代定制開發(fā)的驍遙增程電池組,將CLTC綜合續(xù)航推至1100公里;華為乾崑ADS 3.0系統(tǒng)實現全國無圖NCA,城區(qū)通行效率提升40%;長安采用的鋁合金輕量化車身,將饋電油耗壓至6L/100km。

更關鍵的是成本控制——CHN模式通過三方聯合采購和技術協(xié)同,顯著優(yōu)化了阿維塔07的制造成本;渠道端推行的“直營+代理”混合模式,讓門店數量從2023年的不到200家猛增至2024年底的近400家。

市場策略的調整同樣體現生態(tài)智慧。當同行深陷智駕訂閱費爭議時,阿維塔宣布將乾崑ADS終身高階智能包降至萬元買斷,把技術優(yōu)勢轉化為用戶黏性。“技術平權”立竿見影:2024年銷量同比激增210%至7.3萬輛,用戶凈推薦值(NPS)達63分,遠超行業(yè)平均的45分。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塔界”的商標注冊曾一度引發(fā)阿維塔將成為華為“第六界”的猜想,后又曾被多方否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2025年初,華為300人團隊入住重慶阿維塔總部的事實,以及阿維塔與華為試探的“升級版HI模式”,能否在“智選車”之外塑造出更多親密合作的可能性,遠比“塔界”、“示界”這樣的商標名稱更值得關注與期待。

3、IPO陽謀:為CHN模式注入資本燃料

3、IPO陽謀:為CHN模式注入資本燃料

盡管銷量回暖,阿維塔的財務壓力仍未緩解。2022-2024年上半年累計凈虧損71億元,負債率高達94.46%。要維系CHN模式的技術迭代速度,阿維塔每年需投入數十億元研發(fā)費用。

理想、小鵬等競爭對手已經通過IPO建立了更穩(wěn)定的融資渠道,具備更強的自主造血能力。如今,阿維塔同樣來到這個關口:用資本市場的輸血和造血機制,將三方技術同盟升級為可持續(xù)的商業(yè)閉環(huán)。

有業(yè)內人士分析,10億美元募資中,四至五成將用于CHN下一代技術平臺的開發(fā),可能還會包括對引望的投資尾款支付;約三成將投入渠道與服務網絡建設;另外需要為未來18個月內將推出的3款量產車型,甚至有版本說共計17款車型留足彈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更具想象力的猜測是資本結構設計——通過AB股架構保持長安控股權,同時為華為、寧德時代設立特別表決權,確保技術供給穩(wěn)定性。這種設計既延續(xù)“CHN鐵三角”治理架構,又為未來引入國際資本,甚至在技術合作上吸引更多外部伙伴形成“CHN+”的模式預留空間。

資本市場的期待早已投射。2024年C輪融資后,阿維塔估值已達300億元,對應市銷率(PS)4.1倍,高于蔚來(2.8倍)但低于華為賦能的賽力斯(6.2倍)。若按港股智能電動車板塊平均5倍PS推算,上市后市值有望突破500億元。

這不僅是資本對三方協(xié)同模式的定價,更是對“車企+科技巨頭+能源龍頭”組合稀缺性的認可。

4、終局考驗:生態(tài)范式的價值重估

4、終局考驗:生態(tài)范式的價值重估

當阿維塔踏上IPO征程,其真正兜售的并非單一車企前景,而是中國智能汽車產業(yè)的全新范式。相較于特斯拉的垂直整合、比亞迪的全產業(yè)鏈覆蓋,CHN模式試圖證明:在軟件定義汽車時代,通過頭部企業(yè)間的深度協(xié)同,同樣能實現技術突破與成本優(yōu)化的平衡。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種模式的抗風險能力已在供應鏈危機中初現鋒芒。2024年麒麟芯片產能受限,華為仍優(yōu)先保障了阿維塔的供應需求,為阿維塔12的順利交付奠定了堅實基礎。當鋰價暴漲至60萬元/噸時,寧德時代的長期協(xié)議價使其電池成本低于同行15%。而長安的制造底蘊,則讓阿維塔07的單車生產成本比蔚來ES6低了數萬元。

但挑戰(zhàn)依然存在:如何避免成為華為的技術試驗場?怎樣平衡三方利益訴求?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藏在阿維塔的股權架構設計里——通過上市引入外部資本形成制衡,通過獨立董事會維持戰(zhàn)略定力。“IPO不是終點,而是阿維塔CHN模式從輸血到造血的轉折點。”一位業(yè)內人士表示。

站在港交所門前,阿維塔要書寫的不僅是商業(yè)故事,更是中國汽車工業(yè)對百年產業(yè)邏輯的破局宣言。當全球車企仍在“單打獨斗”與“全棧自研”間搖擺時,這條以生態(tài)協(xié)同穿越周期的新航道,卻在智能汽車的生死競速中以“權衡和謀略”布局。這場IPO戰(zhàn)役的成敗,或將成為智能電動時代的更優(yōu)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