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要把巴拿馬兩港賣給美國貝萊德集團,一時間引起網(wǎng)友的熱議。
港澳辦辦官網(wǎng)也轉(zhuǎn)載了大公網(wǎng)五問時評。
為什么如此激烈?
為何從官方到民間都對李嘉誠做法如此不滿?

這不僅僅是不顧國家利益,為自身利益出賣國家的做法,甚至把遏華牌交給了美國。
要知道占到全球6%的貨物通道,如果美國控制港口,中國必然受到損失。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筆規(guī)模龐大的國際性交易,李嘉誠作為世界著名的華人商會會長,自然有其考慮與判斷。
但公眾對這一交易的反應卻異常敏感,許多評論直指李嘉誠作為我國香港地區(qū)的商界領(lǐng)袖,
在做出如此重大的決策時,是否考慮過國家大義和民族利益。
《大公報》在3月13日轉(zhuǎn)載的一篇評論中就直言不諱地指出:
李嘉誠的這一交易實在令人堪憂,如果港口資產(chǎn)真的落入美國人手中,那么對我國的我國尊嚴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評論中提到,美國向來就利用其控制的港口對其他國家進行制衡,
尤其是對我國這樣的我國,更是恨不得天天“刁難”。

那如果只是單純從商業(yè)角度來判斷呢?
李嘉誠最擅長“市場恐慌時抄底,行情火熱時跑路”:
2015年歐洲經(jīng)濟慘,用低價購買英國電網(wǎng)、港口;
2023年全球經(jīng)濟亂套,他反手高價賣出,一把賺幾百億。
說白了:跟炒股大媽一個思路,只是他玩得更大。
:港口這行太“重”了,養(yǎng)不起
港口不是擺地攤,得砸錢維護設備、應對環(huán)保政策,還可能被罷工搞癱瘓(比如2022年韓國卡車司機罷工,港口直接癱瘓)。
李嘉誠快96歲了,兒子李澤鉅明顯更愛搞輕資產(chǎn)
(比如投資英國酒吧、電信公司)。
大實話:老頭不想留個“爛攤子”給兒子擦屁股。
作為商人追求利益其實很正常,但想起星爺電影里的一句話,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不否認這句話是有些道德綁架的意思;
但是如果想要這個社會和諧發(fā)展,這是一定要上綱上線的。
來看大公報發(fā)布的第二篇評論《偉大的企業(yè)都是錚錚愛國者》,這篇文章的評論就更加的犀利了。

按照這篇文章的說法,身為一個企業(yè)家,尤其是一個偉大的企業(yè)家;
應該是愛國的,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應該站在國家和民族的大義上,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不能糊涂。
也就是說,無論哪一個國家的企業(yè)家都應該站穩(wěn)自己的立場,站在自己國家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馬克思有一句世人耳熟能詳?shù)拿裕?/strong>
“當利潤達到100%的時候,他們敢于踐踏人間的一切法律,當利潤達到300%的時候,他們敢于冒絞刑的危險”。
這句話出自《資本論》第871頁。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經(jīng)這么評價過自己的好友李嘉誠:
“李嘉誠靠著壟斷香港的房地產(chǎn)業(yè)務積累了巨額的財富,雖說他的生意遍布天下,但其實卻沒有一個真正能享譽天下的產(chǎn)品。再談李嘉誠對國家作出的貢獻,那更是九牛一毛,不足一提”。
馬克思對資本家的看法,以及李光耀對李嘉誠的評價,似乎沒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但其背后的指向,其實都是同一個,那就是“資本異化”。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