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岸大劇院,‘ 觀看’延伸為一種生活方式。
“靈了伐得了?!?/p>
不少去過西岸大劇院的人,都發(fā)出這樣的贊嘆。
這座劇場距離黃浦江僅20米,是上海距江邊最近的劇場之一。

劇院外立面采用凹凸不平的線條來詮釋“水岸漣漪”的概念,與波光粼粼的江面形成呼應。
它的旁邊,是當下上海最火熱的商業(yè)綜合體之一,西岸夢中心,以及由百年水泥廠改造而來的西岸穹頂藝術(shù)中心。
它也是上海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零門檻劇院”,最美的景觀向所有人敞開;游客可以自由進入,觀看一樓的展覽,或者去三樓的濱水長廊打卡。


西岸大劇院的設計方,是來自丹麥的SHL建筑事務所,曾負責國內(nèi)多個文化建筑項目。
穹頂藝術(shù)中心、上海圖書館東館,都出自它手。
我們和長相酷似杰森·莫瑪?shù)腟HL全球建筑事務所設計總監(jiān)Chris Hardie先生聊了聊,這座濱水劇場,不止美而已。

沒有背面的劇院
巴黎有塞納河畔,倫敦有倫敦南岸,而上海,有上海西岸。
20世紀初,這里曾是繁忙的工業(yè)基地,而今,又成為了獨一無二的文化場所,藝術(shù)、文化、商業(yè)乃至運動,在這里聚合。
新建的西岸大劇院,位于整個西岸的“節(jié)點”位置,銜接了北邊的各種美術(shù)館,以及南邊的商業(yè)街區(qū)。

它的總建筑面積約為23000平方米,和上海大劇院差不多,但是風格截然不同。
在這里,一切圍繞著“水”的主題展開。
為了捕捉水的動態(tài),建筑外立面被設計成一系列扭轉(zhuǎn)的曲面,遠看如層層蕩開的漣漪。

劇院采用“無背面”設計:面向江岸的一側(cè)是開闊的在水長廊,另一側(cè)則與油罐藝術(shù)公園的草坪相連,人們可以自然而然地穿過大廳去往另一側(cè),這里既是劇院,也是走廊和展覽空間。
“無論從哪個方向看,它都是‘正面’,就像河流永遠向前流動。”

“這個項目的靈魂來自三個關鍵詞:穹頂、混凝土、河流?!?Chris Hardie用這三個意象勾勒出建筑的基因。
穹頂,代表著旁邊距離不到50米、于2023年建成的穹頂藝術(shù)中心,同樣由SHL建筑事務所設計完成。作為西岸現(xiàn)存最具代表性的工業(yè)遺存,它由曾經(jīng)亞洲最大的水泥廠,中國第一家濕法水泥廠“上海水泥廠”的預均化庫改造而來。

?SHL ?Arlifa Wang
這里生產(chǎn)的水泥澆筑了海關大樓和國際飯店,見證了 近代上海百年工業(yè)變遷,也見證了徐匯江畔從生產(chǎn)型轉(zhuǎn)向生活向,“還江于民”。
從空中俯瞰,兩座建筑一新一舊,形成“陰陽共生”的奇妙圖景——一個渾圓如滿月,一個蜿蜒似流水。
“穹頂藝術(shù)中心是圓形的,這啟發(fā)了我們的設計語言。新建筑既不能淹沒舊地標,也不能與之割裂?!?/p>
而混凝土材料的選擇,既呼應著這片園區(qū)過去的工業(yè)歷史,又呈現(xiàn)出粼粼波光的質(zhì)感,新舊建筑通過材料“血脈相連?!?/p>
“我們希望用混凝土講述這片土地的故事,但是是一種更可持續(xù)、更環(huán)保的混凝土,也預示著城市建筑未來的發(fā)展方向?!?/p>
陽光下,GRC面板泛著水浪般的光澤,也預示著“水”的元素主題。
“當你從河的另一邊或濱水區(qū)看西岸時,你會看到不同建筑、玻璃塔樓、辦公樓的混合,但西岸劇院和穹頂藝術(shù)中心卻非常平靜、非常純粹,很難想象還有哪個城市的濱水區(qū)是兩岸相連,而又如此美麗的。”
最美濱水長廊
擁抱每一位到訪者
“建筑最容易的部分,難的是讓空間真正‘活’起來?!?Chris Hardie坦言。
傳統(tǒng)劇院通常只在演出上映時開放,每日僅使用幾小時,而西岸大劇院不僅為了表演而打造,更是一個全方位可以沉浸在藝術(shù)中的開放式公共空間。
這種互動性貫穿空間設計。


步入劇院一樓,鏡面不銹鋼打造的波浪形天花板瞬間奪走視線。
陽光透過玻璃幕墻灑入,頂面如同江水的剪影,映照出川流不息的人群。
“鏡面的意義不止于美學。” Chris Hardie指著天花板說。
“在許多劇院里,觀眾和表演者有著明確的區(qū)分,而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像裝置一樣的空間,當觀眾抬頭,他們會看見自己和他人的倒影——這一刻,每個人都成了表演的一部分?!?/p>
為了呼應西岸整體“寵物友好”的理念,一樓還特別配備了寵物休息區(qū)和寵物友好設施,主人看劇時,狗狗也有自己休憩、玩耍的地方。
來到三樓西側(cè),“一方劇場”便在此處。
這是一座適合脫口秀、兒童劇、迷你音樂會等小型演出和活動的小劇場,模塊化座椅可移動、可拆卸,具有很強的靈活性。
這里還擁有兩大排練廳和一大多功能空間——攬汐排練廳、望潮排練廳、聽瀾空間,每個空間都裝有透明玻璃,采光極好,透過玻璃可以直接看到江景。
未來的大師班、演員見面會,都會在此舉行。

再往外,就是整座建筑最美的在水長廊。
“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巨大的駁船,它們幾乎和建筑一樣長,緩慢地移動著,從未停止過,就像一幅不斷流動的畫,我覺得這種聯(lián)系非常有趣?!?/p>
下午陽光好的時候,在這里隨便拍拍都很漂亮,迎著被風攜裹的水浪,心情舒展無比。

整座建筑里,Chris Hardie最喜歡的是樓梯部分。
建筑師思考了人的流動、表演的概念,最終發(fā)現(xiàn)將人的流動暴露在外,而不是讓他們在建筑內(nèi)部的核心區(qū)域移動會更好。
“在這一段樓梯上,你可以停留觀察。作為人類,我們天生喜歡被抬高,喜歡俯瞰,喜歡觀察他人,喜歡“人看人”的感覺,所以任何能提供這種體驗的時刻都很棒?!?/p>
在西岸大劇院,“觀看”延伸為一種生活方式。
來隔壁西岸夢中心逛街的人,可以隨意穿過這里,順便看看最新的劇目和一樓的空間展覽;或者去三樓的濱水長廊,眺望黃浦江對岸,
將北歐美學融入中式風格
設計西岸大劇院時,SHL考慮最多的,是如何將它無縫融入周圍的環(huán)境。
“圍繞著江邊的是一條公園帶,這里有一系列的展館,龍美術(shù)館、油罐藝術(shù)中心、西岸美術(shù)館……所有這些建筑都沿著江邊延伸?!?/p>
“但你試圖再加入一個文化場所時,需要考慮到所有這些文化建筑,如何將他們更好地進行布局,融入更大規(guī)劃的一部分?!?/p>
這種考量在他們的項目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
SHL在國內(nèi)許多城市都有作品,把來自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美學,與中國在地文化結(jié)合,創(chuàng)造出獨一無二的城市景觀。
“我們的設計哲學很簡單:材料、空間、光線、人,再加上第五元素——我們所處的地方?!?/p>
“建筑所在的場所,周圍的社區(qū)和社會,這些都很重要。我們總是說這些不是我們的建筑。我們只是來設計它們,讓它們更好融入社區(qū)與城市?!?/p>
“無論是在上海、北京、深圳、成都、重慶還是我們工作的其他任何地方,我們總是關注這些場所的參考,它可以是歷史、可以是景觀、可以是人?!?/p>
比如SHL的上海圖書館東館項目,就與花園中“太湖石”的概念有關,因為圖書館是匯聚人群的地方,就像太湖石一樣吸引著人們聚集在一起。

?RAWVISION Studio
還有位于京杭大運河北起點通州的北京藝術(shù)中心,它的設計靈感融合了代表著通州漕運歷史的通州古糧倉、運河上船只的帆以及劇院的幕布。

?朱雨蒙
定居中國15年,Chris Hardie見證了上海的發(fā)展;這座城市也見證了Chris Hardie的成家立業(yè)。
“我可能比一些中國人更像上海人。”
他的妻子也來自英國,同樣喜歡上海,他的兩個孩子都在上海出生,孩子們甚至會說上海話。

“我并不是上海人,但它卻歡迎我為這里設計建筑,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許多城市、許多地方、許多國家可能都不會這樣做,這也是上海乃至整個中國包容、開放的一面?!?/p>
黃昏的露臺上,Chris Hardie望向江面,一艘駁船正緩緩駛過,與劇院倒影交疊成流動的畫卷。
文、編輯:海帶
攝影:思宇
部分圖片來自SHL官方
?外灘TheBund
/ /
/ /
/ / /
/ / /
/ / / /
/ / /
特別企劃
外灘 X AIGLE/ /
/ /
/ / /
/ /
/ / /
/ / /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