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xù)上)

東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一》原文:
楚干將莫邪為楚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欲殺之。劍有雌雄,其妻重身,當(dāng)產(chǎn),夫語妻曰:“吾為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殺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戶,望南山,松生石上,劍在其背?!庇谑羌磳⒋苿ν?a class="keyword-search" >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劍有二一雄,一雌,雌來,雄不來。王怒,即殺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壯,乃問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為楚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殺之。去時囑我:‘語汝子:出戶,往南山,松生石上,劍在其背。’”于是子出戶,南望,不見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砥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劍。日夜思欲報楚王。
王夢見一兒,眉間廣尺,言欲報讎。王即購之千金。兒聞之,亡去,入山,行歌??陀蟹暾?。謂:“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將莫邪子也。楚王殺吾父,吾欲報之?!笨驮唬骸奥勍踬徸宇^千金,將子頭與劍來,為子報之?!眱涸唬骸靶疑?。”即自刎,兩手捧頭及劍奉之,立僵。”客曰:“不負(fù)子也。”于是尸乃仆。
客持頭往見楚王,王大喜??驮唬骸按四擞率款^也。當(dāng)于湯鑊煮之?!蓖跞缙溲?。煮頭三日,三夕,不爛。頭踔出湯中,躓目大怒??驮唬骸按藘侯^不爛,愿王自往臨視之,是必爛也?!蓖跫磁R之。客以劍擬王,王頭隨墮湯中;客亦自擬己頭,頭復(fù)墮湯中。三首俱爛,不可識別。乃分其湯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縣界。

總結(jié)一下:先是西漢劉向輯錄的《列士傳》,干將莫邪為一人,為晉君鑄劍。兒子叫赤鼻,晉君夢到一人,眉廣三寸。留下謎語:“藏劍在南山之陰,北山之陽;松生石上,劍在其中?!眱撼啾情L大后,斫南山松不得,才在屋里面柱石上立柱里面得之。
東漢會稽山陰(浙江紹興)人趙曄的《吳越春秋》,變成干將莫邪為一對夫妻,為吳王闔閭鑄劍,給寶劍命名,陽干將,陰莫邪。第二段兒子名眉間尺,突然復(fù)仇楚王,增加了眉間尺與俠客對話和細(xì)節(jié),尤其是“二頭相嚙”、“三頭相咬”豐富生動,三日變七日,加入神話意味。并增加了三王冢在汝南宜春縣。
到了東晉干寶《搜神記》把故事變得更加生動和貼近現(xiàn)實。干將莫邪為一人;改吳王闔閭為越王;兒子恢復(fù)到赤鼻(比);越王夢見一人眉廣一尺;頭煮三日不爛。
可以看出故事時間走向,西漢劉向《列士傳》——東漢趙曄《吳越春秋》——曹魏時期曹丕(張華)《列異傳》——東晉干寶《搜神記》,是一脈流傳并經(jīng)過演繹。然后《隋書·經(jīng)籍志》、《唐書·經(jīng)籍志》、《太平御覽》也忠實記載。

為什么唐宋史學(xué)家沒有校正?因為同樣的故事,在其它地區(qū)也廣為流傳,并有佐證。
首先是干將莫邪更早記載,是寶劍名而非人名。《荀子·性惡》云:“闔閭之干將、莫邪、巨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劍也?!薄肚f子·達生》亦云:“復(fù)仇者不折莫、干?!薄稇?zhàn)國策·趙策三》云:“夫吳干之劍,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匜。”《戰(zhàn)國策·齊策五》又云:“今雖干將、莫邪,非得人力,則不能割劌矣。”又《呂氏春秋·疑似》寫道:“相劍者之所患,患劍之似吳干者?!?/p>
其次,作為人名的干將,籍貫記錄各不相同。西漢司馬相如《子虛賦》有:“曳明之珠旗,建干將之雄戟?!睎|漢(魏)張揖的《司馬相如注》曰:“干將,韓王劍師也。雄戟,胡中有者,干將所造?!?指出干將是韓國的鑄劍師。
再一個鑄劍地點各不相同,故事傳說地點也不盡相同。《太平御覽》同一時期的《太平寰宇記》,都是成書于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太平寰宇記·卷四十三·晉州》記載晉州(今山西臨汾地區(qū))的臨汾縣山川樣貌時,有一條:“夏水池,《郡國志》云:‘縣西南三十里有大池,其水六畜不敢飲,一名翻鑊池,卽煮眉間赤頭處,鑊翻因成池,池水上猶有脂潤。’”《后漢書·志·郡國一》:“平陽(今臨汾):侯國。有鐵。堯都此?!?/p>
又《太平寰宇記·卷十二》有關(guān)于宋城縣三王城的記載,引用東晉伏滔撰著的《北征記》云:魏惠王徙都于此,號梁王。為眉間赤、任敬所殺,三人同葬,故謂之“三王陵”。《太平寰宇記》記載故事發(fā)生地在兩個地方,一個在山西臨汾,一個在河南宋城,兩地相差千里。

東晉王嘉編撰的古代神話志怪小說集《拾遺記·卷十·昆吾山》:“其山有獸,大如兔,毛色如金,食土下之丹石,深穴地以為窟;亦食銅鐵,膽腎皆如鐵。其雌者色白如銀。昔吳國武庫之中,兵刃鐵器,俱被食盡,而封署依然。王令檢其庫穴,獵得雙兔,一白一黃,殺之,開其腹,而有鐵膽腎,方知兵刃之鐵為兔所食。王乃召其劍工,令鑄其膽腎以為劍,一雌一雄,號“干將”者雄,號“鏌邪”者雌。其劍可以切玉斷犀,王深寶之,遂霸其國。后以石匝埋藏?!?strong>此書說為吳王用昆吾山神獸膽腎鑄干將莫邪二劍。
唐陸廣微撰著的《吳地記·匠門》:“匠門,又名干將門。東南水陸二路,今陸路廢。出海道通大萊沿松江下滬瀆,闔閭使干將于此鑄劍?!闭f干將莫邪夫妻二人為吳王闔閭鑄劍故事。

綜上所述,干將、莫邪是春秋時期天下馳名的寶劍無疑,并且是吳國鑄造的名劍。至于干將莫邪是鑄劍匠?一人還是二人或夫妻?是哪里人?這點有待探討。只能說,春秋時期,吳國寶劍天下馳名,干將莫邪劍至少到戰(zhàn)國時期就非常知名。
至于鑄劍故事,在晉國、韓國、吳國、越國、楚國都有傳說,并且各有記載,不能冒然說那個不對。因為春秋時期諸侯國就相互攻伐,如《墨子·非攻下》:“今天下好戰(zhàn)之國,齊、晉、楚、越?!币蚨罁?jù)歷史事件,編撰渲染神奇志怪傳說也不足為怪。至于故事有無發(fā)生,發(fā)生何地?畢竟不是正史史料,不必過于糾結(jié)。
那么,整輯古籍,除非有明顯錯漏或別字,需要備注或更改外。不能自以為是對其修改,那就是創(chuàng)作而不是整理古籍了。這就是為什么唐代宋代史學(xué)家,很多是忠實輯錄原文,對于有疑問處予以備注,讓讀者了解真實原貌。這點《隋書·經(jīng)籍志》、《唐書·經(jīng)籍志》、《太平寰宇記》就不錯,讓我們知道古代真實記載情況。
然而魯迅先生在輯錄古小說時,把劉向的《列士傳》大幅更改,變成曹丕的《列異傳》,這就有點值得商榷了。應(yīng)該還原原貌,對其中懷疑予以備注,就如同《太平寰宇記》一樣。如果更改,完全變成另一國的另一人的故事,這不是輯錄,而是創(chuàng)作。況且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的小說《鑄劍》就非常知名,何必再更改古籍來適應(yīng)自己的小說呢?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對此您怎么看?歡迎指教。

2025/3/18榆木齋
主要參考資料:
《越絕書》漢代
《吳越春秋》東漢 趙曄編撰
《搜神記》東晉 干寶撰著
《吳地記 》唐 陸廣微撰著
《太平御覽》宋 李昉等編撰
《太平寰宇記》宋 樂史修撰
《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明 張溥輯錄
《干將莫邪傳說演變路徑及文化意蘊》羅立群作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