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能看到這樣令人困惑的場景:一邊是有人無奈嘆息,哪怕只是喝口水,體重秤上的數(shù)字都仿佛被施了魔法般蹭蹭往上漲;另一邊,卻有人盡情享受美食盛宴,身材依舊苗條得讓人羨慕不已,仿佛多吃的那些食物都人間蒸發(fā)了。相信不少人都曾好奇,這截然不同的現(xiàn)象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其實,中醫(yī)和國學里早就藏著答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中醫(yī)的視角來看,人體就像一個精妙復雜的小宇宙,各個部分相互關聯(lián)、相互作用?!饵S帝內(nèi)經(jīng)》有云:“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脾胃在中醫(yī)理論里,可是占據(jù)著 “后天之本” 的重要地位,它就如同身體里的 “食物加工廠”,負責將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和喝進去的水,轉化為身體能夠吸收利用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并輸送到全身各個角落。要是脾胃這個 “加工廠” 出了問題,那麻煩可就大了。就拿那些 “喝水都長肉” 的人來說,往往就是脾胃功能失調(diào)在作祟。脾胃運化能力一旦減弱,即使只是少量飲水,身體也沒辦法正常代謝這些水分,水液就會在體內(nèi) “搗亂”,慢慢積聚形成痰濕。痰濕就像一個個 “小包袱”,堆積在身體里,時間一長,體重自然就增加了。這就好比家里的下水道堵塞了,水流不通暢,就會在管道里積聚,甚至溢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國學思維里陰陽平衡的角度來看,脾胃屬土,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論,土能克水??僧斊⑽腹δ苁軗p,就如同土的力量變?nèi)?,無法克制水,水濕就會泛濫成災,打破身體原本和諧的陰陽平衡。生活里,有不少因素會讓脾胃這個 “后天之本” 受傷。現(xiàn)在很多人吃飯不規(guī)律,一會兒暴飲暴食,一會兒又餓肚子,還特別愛吃生冷油膩的食物,比如冰淇淋、油炸食品等,這些不良飲食習慣就像一把把 “小刀”,一點點削弱脾胃的功能。而且,現(xiàn)代人生活節(jié)奏快,壓力大,精神長期處于緊繃狀態(tài)。中醫(yī)認為,憂思傷脾,過度的憂慮、操心,會讓脾胃的氣機變得不暢,就像原本順暢的道路上堵滿了車,食物的運化自然就不順暢了。

再看看那些 “光吃就是不胖” 的人,這背后的原因在中醫(yī)看來也不簡單。有可能是胃腸功能亢進,食物在胃腸里還沒來得及被充分消化吸收,就像坐了 “過山車” 一樣,快速被排出體外,營養(yǎng)白白流失,身體也就沒辦法利用這些食物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還有一種情況,是體內(nèi)有熱邪。熱邪就像身體里燒得太旺的火,讓新陳代謝的速度變得飛快,消耗了大量能量。這就好比一個一直開著大火的爐子,即便不斷添加 “燃料”(食物),也很難積累下多余的熱量。從國學的陰陽學說來講,這是體內(nèi)陽氣過于旺盛,陰液相對不足,陰陽失衡的表現(xiàn)。陽氣過盛,就像火焰過于猛烈,把身體里的 “燃料” 都快速燒光了,身體始終處于一種高消耗的狀態(tài)。

另外,氣血不足也可能導致怎么吃都不胖。氣血不足的人,脾胃運化能力差,就像一個效率低下的工廠,即便有充足的原材料(食物),也沒辦法把它們加工成高質(zhì)量的產(chǎn)品(氣血)。身體得不到足夠的滋養(yǎng),即便吃得多,也只能白白浪費,不僅無法增加體重,還可能出現(xiàn)消瘦、渾身沒力氣等癥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針對這些因為身體問題導致的體重異常,中醫(yī)有什么好辦法呢?對于 “喝水都長肉” 的朋友,調(diào)理脾胃是關鍵。首先在飲食上要下功夫,得遵循定時定量、少食多餐的原則。生冷、油膩、辛辣這些刺激性食物,就像脾胃的 “小敵人”,得盡量少吃??梢远喑孕┙∑⒗麧竦氖澄?,比如薏米,它在《本草綱目》里被記載能 “健脾益胃,補肺清熱,去風勝濕”;還有芡實,有補脾止瀉、益腎固精的功效;山藥也是健脾的好物,能 “益腎氣,健脾胃”;白扁豆能健脾化濕。這些食物可以一起煮粥或者煲湯,讓脾胃慢慢恢復元氣。

運動也不能少,適當運動能促進氣血運行,增強脾胃功能。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有氧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打個比方,運動就像給身體這個小宇宙注入一股活力,讓氣血流動起來,把體內(nèi)的濕氣像大掃除一樣排出去,還能提高身體代謝能力,把多余的脂肪 “燃燒” 掉。情緒對脾胃的影響也很大,要學會給自己減壓,保持好心情。可以多聽聽舒緩的音樂,在公園散散步,和朋友聊聊天,讓脾胃的氣機保持順暢。中醫(yī)的艾灸、按摩等療法也能幫忙。艾灸足三里、中脘、脾俞等穴位,能起到溫陽健脾、散寒除濕的作用。按摩腹部也很簡單,每天睡前或者起床前,以順時針方向輕柔打圈按摩,能促進胃腸蠕動,讓脾胃更好地工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對于 “光吃就是不胖” 的人,如果是胃腸功能亢進導致的,飲食上要避免吃太多辛辣、燥熱的食物,不然會讓胃腸的燥熱更嚴重??梢远喑孕┳剃帩櫾锏氖澄?,像百合,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里被列為上品,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銀耳也是滋陰的好食材,有 “菌中之冠” 的美稱;雪梨能清熱生津、潤肺止咳。同時,一定要養(yǎng)成規(guī)律的飲食習慣,給胃腸足夠的休息時間。要是體內(nèi)有熱邪,就得清熱瀉火。不過,不同臟腑有熱邪,用藥也不一樣。比如肺有熱邪,可以用黃芩、桑白皮等清肺熱的藥材;胃有熱邪,可在醫(yī)生指導下適當用石膏、知母等清胃熱。但千萬要注意,藥物使用一定要聽醫(yī)生的,不能自己亂用藥,不然可能會傷到身體。

要是氣血不足導致的消瘦,那就要補養(yǎng)氣血。飲食上可以多吃紅棗,它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的功效;桂圓能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豬肝富含鐵元素,是補血的好食材;菠菜也含有豐富的鐵,對補血有幫助。還可以配合一些補氣的食物,像黃芪,被稱為 “補氣之長”;黨參能健脾益肺;白術能健脾益氣。也可以試試一些藥膳,比如八珍湯,它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八味中藥組成,能氣血雙補。除了吃,充足的睡眠對氣血恢復也特別重要。中醫(yī)講,夜間睡眠是人體氣血恢復和滋養(yǎng)的黃金時間,每天保證 7 - 8 小時的高質(zhì)量睡眠,身體才能更好地生成和儲存氣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醫(yī)還特別強調(diào)順應自然規(guī)律,這也是國學智慧的體現(xiàn)?!端貑?四氣調(diào)神大論》中提到:“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 四季變化對人體氣血、臟腑功能影響很大。春天陽氣上升,我們應該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助力陽氣生發(fā);夏天炎熱,適當吃些清熱解暑的食物,但別貪涼吃太多冷飲,不然會傷脾胃;秋天干燥,要滋陰潤燥;冬天寒冷,可以適當進補,補腎防寒。無論是 “喝水都長肉” 還是 “光吃就是不胖”,只要我們遵循中醫(yī)的養(yǎng)生理念,從飲食、運動、情緒等多方面入手,順應自然規(guī)律,就能慢慢調(diào)整身體,達到陰陽平衡、氣血調(diào)和的健康狀態(tài),告別體重異常帶來的煩惱,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