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經濟這潭水又攪得人心惶惶。

美聯儲三月份開會拍板,決定把基準利率繼續(xù)摁在4.25%到4.5%之間不動搖,縮表的步子也說要再放慢點。

結果會剛開完沒兩天,特朗普就在社交媒體上甩出一篇火藥味十足的帖子,喊話美聯儲趕緊降息,還撂下一句“4月2日是美國解放日”,搞得市場像坐過山車似的——一會兒覺得降息要來,一會兒又覺得不會,股市跟著上躥下跳,投資者們是叫苦不迭。

其實這背后藏著個要命的死結:美國欠的錢實在太多了。

橋水基金的達利歐說得直白,現在美國每分鐘光利息就要還200萬美元,國家債務堆到36萬億美元,簡直像個填不滿的無底洞。

看看這幾年利息支出的瘋漲,2023年還是6590億美元,今年直接躥到1.1萬億,明年要是利率還這么高,利息錢就得飆到1.3萬億。

這是什么概念?

現在美國每年光是還利息的錢,已經比軍費開支還要多,眼瞅著就要超過社保支出成為頭號燒錢項目。

這么搞下去,老百姓交的稅全拿去填利息窟窿了,哪還有錢搞建設、發(fā)福利?

說難聽點,這和破產就差層窗戶紙了。

特朗普急得火燒眉毛不是沒道理。

他比誰都清楚,要是能把利率一口氣降到零,政府的還債壓力立馬能卸掉大半。

可偏偏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就像塊硬石頭,咬死了通脹還沒打下來,就業(yè)市場看著也還湊合,說什么都不肯松口降息。

這兩個人一個在火上烤,一個在冰上站,吵得不可開交,連表面功夫都懶得做了。

話說回來,美國這債務壓力擺在那兒,長期這么下去肯定不行。

不過仔細琢磨鮑威爾的話,會發(fā)現他其實給特朗普留了臺階。

他說關稅帶來的通脹反彈是“暫時的”,這話里的機鋒可深了。明面上是給市場吃定心丸,暗地里卻是在給特朗普遞梯子——只要通脹能壓下來,降息這事兒就有得談。

特朗普這種老江湖當然聽得懂弦外之音,轉頭就甩出兩招殺手锏:左手砍政府開支,右手壓原油價格。

他讓馬斯克牽頭搞的這個“政府效率部”,大家都已經知道了,下手可一點不含糊,馬斯克連遺書都寫好了。

人事管理局里那些光拿錢不干事的部門說撤就撤,國際開發(fā)署上萬人裁得只剩幾百號,連美國之音這種老牌媒體都給關了。

這波操無非就是讓政府少花冤枉錢,市場上虛火旺盛的需求自然就降下來,通脹這頭猛獸也能跟著消停。

但是這么搞會不會引發(fā)國內既得利益者的反撲,這些人會不會有更激進的行為,這個短期內就講不清楚了,戈爾巴喬夫提出的新思維和蘇聯解體也就5年時間,歷史的痕跡歷歷在目。

另一方面,特朗普瞄準了國際油價。

美國現在每天能挖1300多萬桶原油,產量把沙特、俄羅斯都甩在后頭,今年還要再增產40萬桶。這還不算完,特朗普還拉著OPEC+搞增產,光是四月份每天就要多產13.8萬桶,后面兩年還要慢慢加到220萬桶。

俄羅斯和伊朗那邊也沒閑著,油井開足馬力生產。全球原油市場眼看著就要從供不應求變成供大于求,油價哪還能硬氣得起來?

油價一下來,通脹的壓力就會小很多了。

這兩招組合拳打下來,鮑威爾下次開會就有臺階下了。

政府部門裁員導致就業(yè)數據松動,油價下跌又拽著通脹往下走,到時候順水推舟宣布降息,既保住了美聯儲的面子,又給了特朗普里子。

雖說現在雙方還在較勁,但6月份可能是個轉折點,美聯儲或許會松口降息。

畢竟經濟再這么折騰下去,連社保、醫(yī)保這些基本保障都得受影響,到時候可真就是“解放日”了。

說到底,這場降息大戰(zhàn)就像高手過招,表面劍拔弩張,暗地里都在找平衡點。

特朗普在臺前喊打喊殺,鮑威爾在幕后攥著數據不松手,可當利息賬單像雪球越滾越大時,什么通脹目標、政策獨立性都得給現實讓道。

畢竟真到了借新債還舊債都周轉不開那天,美國這輛經濟快車可就不是踩剎車能停住的了。

所以說到底,降息不是選擇題,而是道必答題,區(qū)別無非是主動改卷子,還是被現實逼著交白卷。

我是七叔,一個虧了錢,又爬起來的男人

這個人,有點風趣,也有點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