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前車馬慢,
家書抵萬金。
現(xiàn)在通信技術(shù)發(fā)達,
信息傳遞變得更加快捷,
卻少了一紙信箋的溫度,
自然很難感受到“尺牘”的分量。
尺牘,即書信。

蘇軾尺牘
在中國,書信文化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很早在《史記》《漢書》中就出現(xiàn)尺牘一詞,
漢魏時期的《報任安書》《誡子書》,
唐宋著名的《范文正公尺牘》《蘇黃尺牘》等等,
均是書信的發(fā)展痕跡。

黃庭堅尺牘
一封封尺牘,
不只是見字如面,見信如晤的溫度,
更是中國歷史的時光碎片,還原歷史真貌。
循著尺牘,仿佛能夠穿越時空,與親歷者遙相致意。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清代三大尺牘——《小倉山房尺牘》《雪鴻軒尺牘》《秋水軒尺牘》。

01
南懷瑾、沈從文、周作人力薦
清代三大尺牘,書信寫作范文大全
“清朝三大尺牘” 以駢散相間、典麗華美著稱,深得六朝風致,乃古代書信典范。
“清代古文第一人” 姚鼐這樣評價道:
“君古文、四六體,皆能自發(fā)其思,通乎古法?!穗m不顯,而世謂百余年來,極山林之樂,獲文章之名,蓋未有及君也。”
周作人先生認為:
“只看在尺牘里有箋的單有《秋水軒》一種,即可以想見其流行之廣了。”
當代著名文學家沈從文也對清代三尺牘贊譽有加,他說:
“袁枚則確實不愧一代尺牘大家之名,雖然他曾說過‘尺牘,古文之唾余’,但比起‘體最嚴潔’的古文,尺牘‘信手任心,謔浪笑傲,無所不可’的特點似乎更適合這位標舉‘性靈’的大詩人發(fā)揮才華,所作‘意趣橫生,殊勝蘇、黃小品’?!?/strong>

袁枚《小倉山房尺牘》、許思湄(葭村)《秋水軒尺牘》、龔萼(未齋)《雪鴻軒尺牘》并稱清代三大著名尺牘別集,從清代后期到民國時代,三書一再重刻翻印,還出現(xiàn)了多種注本以至“言文對照”本,一時有“尺牘模范”之稱。
國學泰斗南懷瑾曾向?qū)W子們推薦《小倉山房尺牘》:
“袁子才在《隨園詩話》之外。將一生與人往來的書信,也匯為專集,取名《小倉山房尺牘》。又保存作官時期自己一部分的判牘,留作專書,表示自己兼有名幕之長才。這些在清初以前的古人看來,并不算是大文章,但從他開創(chuàng)這種風氣以后,好像開了后人的竅門。因此到了晚清時期,名幕的師爺龔未齋、許葭村也起而學步,便有《雪鴻軒尺牘》與《秋水軒尺牘》的著作,使后人由此而稍窺幕賓師爺與名宦、名吏之間的才情?!?/strong>
02
袁枚與《小倉山房尺牘》
俗話說“南袁北紀”,
北紀指的是大學士紀昀,紀曉嵐。
與之齊名的,
便是清朝詩壇大家,
“隨園弟子半天下,提筆人人講性情”的袁枚。
袁枚少有才名,
乾隆四年(1739)進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外調(diào)江蘇,先后赴任溧水、江寧、江浦、沭陽等地知縣。
他為官勤政,頗有政聲,但仕途卻不順。
于是他乾隆十四年(1749)辭官,
33歲的袁枚在南京小倉山創(chuàng)建了“隨園”,
提前開始了自己的“退休”生活。
這本《小倉山房尺牘》,
可以算是袁枚退休生活的“縮影”,
記錄與恩師、朋友等兩百封書信往來。

尹繼善是袁枚的恩師,
對袁枚十分欣賞,
從政期間多次提拔袁枚。
袁枚辭官后,
這位恩師多次來信勸說袁枚重返官場,
袁枚寫了數(shù)十封信來推脫,
找了各種理由,
像極了我們辭職時找的各種理由:
說自己剛患重病,
身體不好,走路超過50步就需要杵拐杖,
還說母親年事已高也需要贍養(yǎng)。
并且這位美食家也會轉(zhuǎn)移話題,
從辭官扯到美食,
十分有趣。
除此之外,
袁枚的信件有一個類型,
體量是十分龐大的,
那就是“舉薦信”。

“隨園弟子半天下”可不是浪得虛名。
與帥璞山刺史——舉薦廣德州秀才,
與盧雅雨轉(zhuǎn)運——舉薦書生陳古愚,
與劉映榆侍講——舉薦吳模,
薦周幔亭與魚門——舉薦周曼亭
與裘書度少宰——舉薦吳模,
與錢稼軒少宰——舉薦吳模,
寄房師鄧遜齋先生——舉薦上元知縣李棠,
寄莊新參——舉薦吳模。
袁枚十分善于運用歷史典故,
比如舉薦人才時,
在與帥璞山刺史中寫到:
“昔許子將掖虞永賢于牧豎,擢郭子瑜于鞍馬,陸敬輿收昌黎,則王礎(chǔ)為之關(guān)說。今枚之賢不如王礎(chǔ),生之窮亦未至于牧豎鞍馬,然明公之為許子將、陸敬輿者,固儼然在矣?!?/strong>
譯文:從前,許子將推薦從事低賤職業(yè)的虞永賢和郭子瑜,又有陸敬輿因為王礎(chǔ)代為說請而收留提拔韓愈?,F(xiàn)如今,我的德行不及王礎(chǔ),姓潘的也沒有貧賤到虞永賢和郭子瑜的地步,但是明公你可以做那許子將和陸敬輿是毫無疑問的。
既夸了潘姓書生,
又大大贊揚了明公,
一個典故,一箭雙雕。
那舉薦這么多人,
會不會有人有“意見”呢?
答案是當然。
似村(慶蘭)來信就有了意見。
于是袁枚在回信中便寫到,
“接手書,譏仆薦賢太濫。”
意思是,接到你的來信,信中你譏笑我薦賢太濫。
十分直白,也可看到二人交情十分親厚。
在《小倉山房尺牘》中,
共有6封致似村的信,
《答似村公子索食物》《復似村》《再復似村》等,
依次讀來,便可大致了解二人關(guān)系。
除了與“舉薦”相關(guān),
還有很多其他“日?!钡臅磐鶃?。

比如,
與洪洞令陶西圃是寫來“要賬”的;
答何獻葵明府是恭喜朋友當官的;
與汪可舟是“拍馬屁”的,然后跟他要字畫的;
與程原衡是借錢的;
答金壽門托賣燈是朋友托賣畫賣不出去回復的;
復陳竹香是推拒給女兒說親的……
很像我們?nèi)粘I钪信龅降氖虑椋?/p>
會有祝福、會有煩惱、會催賬、會借錢、會有生活中的雞毛蒜皮……
03
龔萼與《雪鴻軒尺牘》
許思湄與《秋水軒尺牘》
《雪鴻軒尺牘》的作者龔萼
和《秋水軒尺牘》的作者許思湄都是浙江山陰人,
也就是現(xiàn)在的紹興。
這兩位作者,
大多數(shù)人一定很陌生,
但是他們從事的職業(yè),
你一定聽過,
那便是清朝時期家喻戶曉的——紹興師爺。

清代紹興師爺有多“繁榮”呢?
龔萼在《雪鴻軒尺牘》寫過:“吾鄉(xiāng)之業(yè)于斯者,不啻萬家。”
意思是,我們鄉(xiāng)里從事師爺這個行業(yè)的人,不止萬家。
古代也有一句老話:無紹不成衙。
清朝時期,
上到總督巡撫,
下到知府縣令,
皆有幕僚(即師爺)。
且以紹興師爺為主,
因為紹興文風盛行,讀書人很多。
出了很多舉人,數(shù)量位列前茅。
但是相對于龐大的數(shù)量來說,中舉之人實在是少數(shù)。
那剩下的落榜者,只能另謀出路,
于是以幕為業(yè),當師爺也就成為了當時大多數(shù)人的選擇。
并且由于紹興人重情,
中舉后到各地為官的紹興人經(jīng)常把自己的同鄉(xiāng)招募來做幕僚,
同時幕僚們又會舉薦新的同鄉(xiāng)也做幕僚。
所以“紹興師爺”也就越來越多。
但是這個職業(yè)并沒有那么的“光鮮亮麗”,
在最開始,
大多數(shù)人都會希望
能通過幕業(yè)彌補未能進入仕途的遺憾。
可隨著官場風氣變得污濁混亂,
很多師爺也逐漸忘記本心,隨波逐流,

但龔萼和許思湄卻是一股清流,
從《雪鴻軒尺牘》和《秋水軒尺牘》中便可發(fā)現(xiàn),
雖然有許多的不得已,
他們還是秉持著自己的處事原則。
龔萼在《雪鴻軒尺牘》的答王言如一篇中說,
“貧士之處世也,亦當行其道。諫不行,言不聽,膏澤不下于民,始置之弗論矣。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哉!”
譯文:貧窮的讀書人做事,也有自己的原則。我們做幕僚的,勸諫而主人不聽,建議而主人不從,竟使政治不能利民,只好放棄不做了!
也在信札中常說自己,
“才不通古,性不宜今。生無傲骨,而苦乏媚容。人本清貧,而翻嫌濁富”。
許思湄和龔萼一樣,
為人正直、潔身自好、待人真誠、做事嚴謹。

在《秋水軒尺牘》的不少信札中,
也同樣看到作者的身世遭遇,
以及那一時期幕僚這個行業(yè)的顛沛與辛酸,
更加能側(cè)面的反映出,
當時人們在歷史社會的種種境遇。
這套清代三大尺牘,
既有真摯的情感,
也有時代歷史的縮影。
04
文辭典雅,用典精妙。
可謂尺牘范本佳作。
原文采用通行版本校對整理,
對文中的疑難字詞和典故均做了注釋,
力求掃清閱讀障礙。
譯文以尊重原作為前提,
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
讓譯文更加流暢、準確、優(yōu)美,
使讀者感受古文之美。
設(shè)計精美,大字號排版。

讀這部書,
你會覺得,
他們也是普通人,
生活仿佛和我們沒什么區(qū)別。
更會覺得,
不愧是一代文學大師,
一樣的文字,
一樣的小事,
卻能道出不一樣的人生感悟。
一經(jīng)問世就廣泛流行的
三部尺牘模范
清代三大尺牘
《小倉山房尺牘》《雪鴻軒尺牘》
《秋水軒尺牘》
全3冊
原價¥ 158元
現(xiàn)售¥64元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