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風(fēng)吹,蟹腳癢”的時候,江南水八仙之一的茨菇,也到了上市的時候。
在江南水八仙里,茭白清淡脆爽,蓮藕脆嫩鮮甜,水芹清香味美,芡實(shí)軟糯Q彈,荸薺甜脆爽口,莼菜嫩滑爽脆,菱角香糯粉脆,它們在初秋集體上市,而茨菇偏要等到秋末才姍姍來遲,吃起來更像土豆和芋頭,還有一股淡淡的苦澀味,不過它的花期較長,可以從秋天一直吃到來年春天。

別看茨菇長得跟個逗號似的,圓球型拖一條小尾巴,它的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
茨菇雖然名字里帶菇,但并不屬于菌類。它的主要成分為淀粉、蛋白質(zhì)和各種維生素,《東醫(yī)寶鑒》、《食療本草》、《滇南本草》里都有其藥用價值的介紹,有“水中人參”、“養(yǎng)肺小能手”的美譽(yù)。但茨菇偏寒,孕婦以及痛風(fēng)人士不能食用。
茨菇上面的芽像荸薺,比較脆嫩,球莖部分像小土豆,切開肉質(zhì)潔白細(xì)膩,又像茭白,吃起來雖像芋頭和土豆,但有一股苦澀味。大概正因?yàn)槿绱?,茨菇不易變質(zhì),可以儲存數(shù)月,還有食療作用,早年間茨菇成為了兵荒馬亂年代的“救荒本草”。
汪曾祺就曾在《故鄉(xiāng)的食物》里說過:“茨菇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命元素?!焙笥衷凇断滩舜墓綔防镎f道:“我小時候?qū)Υ裙脤?shí)在沒有好感。這東西有一種苦味。民國二十年,我們家鄉(xiāng)鬧大水,各種作物減產(chǎn),只有慈姑豐收。那年我吃了很多慈姑,而且是不去慈姑的嘴子的,真難吃?!?/p>
大多數(shù)人都不愛吃茨菇,其實(shí)不能怪它,誰讓它寡淡苦澀呢。不過聰慧的江南人總有辦法將茨菇的鮮美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茨菇很擅長吸肉味、增香味、解油膩,將它和肉一起紅燒尤其美味,它和肉類剛好互補(bǔ)。五花肉不肥膩了,茨菇也不苦了,反而吃出了土豆的感覺,又沒有土豆那么軟爛,簡直是絕配。
汪曾祺十九歲離鄉(xiāng),輾轉(zhuǎn)漂泊,三四十年沒有吃到慈姑。有一年春節(jié),到沈從文老師家去拜年,師母張兆和炒了一盤慈姑肉片。沈先生吃了兩片慈姑,說:“這個好!格比土豆高。”

正是因?yàn)檫@道茨菇炒肉,讓汪曾祺想起了茨菇,對它有了感情。后來,北京的菜市場在春節(jié)前后有賣慈姑的,必要買一點(diǎn)回來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愛吃。所有的慈姑,都由他一人“包圓兒”了。
長得像逗號的茨菇,個頭與乒乓球相仿,上有一根彎曲的頂芽,形似如意,老一輩就喜歡這種好彩頭的菜,因此全家團(tuán)圓的年夜飯自然少不了它。早已不記得兒時第一次吃茨菇是什么時光,但那種微苦的味道卻一直留在了腦海中。
汪曾祺說:我很想喝一碗咸菜慈姑湯。我想念家鄉(xiāng)的雪。
而我,也想念奶奶的燒茨菇了。

食材
排骨350g、茨菇300g、姜片、蔥花
鹽、冰糖/白糖、生抽、老抽、黃酒

步驟
茨菇去皮,對半切開,根據(jù)喜好去頂部的芽。
茨菇芽是苦味主要來源,不喜苦可以去掉,怕苦的還可以再焯水去掉部分苦澀。

鍋中加姜片爆香。

下入排骨炒香。
加茨菇翻炒。
加料酒增香。
再加老抽、生抽、冰糖。
翻炒均勻。
加入熱水沒過食材,中小火燜煮20分鐘。

湯汁煮開,翻炒片刻繼續(xù)燜煮20分鐘。
收汁。
撒入蔥花炒勻。

出鍋。

來點(diǎn)蔥花。

茨菇吸足了排骨的湯汁,又鮮又甜,微微的苦味完美的去掉了油膩感,產(chǎn)生一種新的滋味,讓人欲罷不能。

咬一口在舌尖開裂,綿密粉糯的口感,比肉還美味。

圖文:呵呵筍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