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
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七醫(yī)學中心
兒科醫(yī)學部小兒骨科
為一名15歲
重度脊柱側彎伴后凸畸形
的患者小加實施治療
通過頭盆環(huán)牽引聯(lián)合
椎弓根螺釘固定矯形術
小加不僅擺脫了駝背困擾
身高也增長了17厘米


小加入院時,脊柱呈S型,胸廓畸形十分嚴重,手術風險極高,一旦治療不當,極易引發(fā)呼吸困難、神經損傷,甚至截癱。對此,該中心兒科醫(yī)學部主任周輝霞、小兒外科主任李文超立即組建多學科專家團隊,并在派駐中心骨科張志成主任團隊的全力支持下,針對患兒脊柱側彎畸形角度大、脊柱僵硬、矯治困難等特點,精心制定“先矯后術”的個性化治療方案。
專家團隊決定采用頭盆環(huán)牽引,通過在患兒頭部和骨盆分別固定外架,每日旋轉伸縮桿螺母以逐漸增加牽引力度。在持續(xù)2個多月的牽引過程中,患兒胸椎段側彎角度下降至50°。這不僅有效改善了脊柱畸形狀況,還提高了心肺功能,增加了脊髓神經耐受能力。
然而,手術過程并非一帆風順。由于患兒需在外架支撐下進行手術,頸部無法彎曲,這給手術體位擺放和麻醉護理帶來了極大挑戰(zhàn)。為此,小兒骨科、派駐七中心骨科及麻醉護理團隊制定了周密的手術方案。在CT導航及神經監(jiān)測技術輔助下,歷時6小時,手術團隊完成了13個節(jié)段精準定位及矯正復位,手術順利結束。

術后,劉麗護士長帶領小兒骨科護理團隊為患兒進行循序漸進的呼吸功能訓練、腰背肌訓練、疼痛管理等。在醫(yī)護團隊悉心照料下,小加已經可以下地行走,腰背筆直,之前因體態(tài)異常導致的內向孤僻的性格也變得開朗了許多。小加表示:“感覺呼吸都輕松了!”其父親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術前x光片 ▲頭盆牽引架牽引后X光片
科普小講堂
頭盆環(huán)牽引是利用機械作用,在患者頭部和骨盆分別進行外架固定,通過調整外架的長度,增加頭部和骨盆間的距離,使脊柱受到持續(xù)的牽引力,可以有效改變患兒脊柱彎曲程度,從而達到治療復雜脊柱側彎的目的。
主管| 解放軍總醫(yī)院政治工作部
主辦| 宣傳處融媒體中心
來源 |第七醫(yī)學中心
撰文 | 闞玉雪 劉 麗
攝影 | 李文超 劉 麗
刊期 | 第2797期
總編:熊 剛
主編:張 奎
編審:張 密 李笑一
編輯:劉超英
郵箱:jfjzyy01@163.com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