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既然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那么生命的意義是什么?"
有個回答里提到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活著本身就是意義。"
但如果這個問題讓莊子來回答,他可能會說: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然后揮一揮衣袖,化作一只蝴蝶翩然而去。
莊子不會給你雞湯式的安慰,也不會用哲學概念來繞暈你。他會用最通透的智慧告訴你:
死亡不是生命的對立面,而是生命的一部分。
看透生死,才能活得更自在。
生死本是一體,何必執(zhí)著
現(xiàn)代人最恐懼的莫過于死亡。我們拼命養(yǎng)生、健身、買保險,試圖延長生命,逃避死亡。
但莊子說: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生命和死亡本就是一體兩面,就像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莊子講過一個故事:
他的妻子去世時,朋友惠施來吊唁,卻發(fā)現(xiàn)莊子在"鼓盆而歌"。
莊子回答: "她本來就沒有生命,沒有形體,沒有氣息。在若有若無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F(xiàn)在又變而之死,就像春夏秋冬的運行一樣自然。我要是哭哭啼啼,豈不是不通達生命的道理?" 看透生死的人,不是冷漠無情,而是明白: 哭泣不能挽回生命,執(zhí)著不能改變自然。 與其恐懼死亡,不如珍惜當下的每一刻。 活著不是為了"有用" 現(xiàn)代人總在問: "做這件事有什么用?" "學這個能賺錢嗎?" "這樣活有價值嗎?" 莊子卻說: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他講過一個故事: 有個木匠帶著徒弟去找木材。看到一棵大樹,枝繁葉茂,樹蔭可以遮蔽幾千頭牛。 徒弟興奮地說:"師父,這樹太好了!" 木匠卻看都不看:"這是散木,做船會沉,做棺材會爛,做家具會裂,毫無用處。" 晚上大樹托夢給木匠: "你說的那些'有用'的樹,不都被砍了嗎?我正是因為'無用',才能活這么久。" 莊子想告訴我們: 生命的意義不在于"有用",而在于"存在"本身。 一朵花不會因為沒人欣賞就不開,一只鳥不會因為沒人聆聽就不唱。 活著,就是最大的意義。 逍遙游:活出真我 現(xiàn)代人活得太累: 要買房買車,要升職加薪,要符合社會期待…… 就像籠子里的鳥,忘記了天空的模樣。 莊子說: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真正的智者,不執(zhí)著于自我,不追求功名,不在乎評價。 他講過一個故事: 惠施當上魏國宰相,莊子去看他。 有人對惠施說:"莊子來是要取代你的相位。" 惠施很害怕,在城中搜捕莊子三天三夜。 莊子主動去見惠施,說: "南方有種鳥叫鹓鶵,它從南海飛到北海,不是梧桐不棲,不是竹實不吃,不是甘泉不飲。有只貓頭鷹得到一只死老鼠,看到鹓鶵飛過,緊張地大叫:'嚇!'現(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魏國來'嚇'我嗎?" 莊子想告訴我們: 別人眼中的珍寶(權勢、地位),在他眼里不過是只死老鼠。 真正的自由,是活出真我,不為外物所累。 與道合一:回歸本真 現(xiàn)代人活得太復雜: 要算計得失,要權衡利弊,要戴著面具生活... 漸漸忘記了最初的自己。 莊子說: "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 人本來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何必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島? 他講過一個故事: 有個工匠能削木為鐻(一種樂器),見到的人無不驚嘆鬼斧神工。 魯侯問他:"你是怎么做到的?" 工匠回答: "我只是齋戒靜心,忘記賞罰名利,忘記技巧規(guī)矩,最后連自己的四肢形體都忘記了。然后進入山林,觀察樹木的天性,找到最適合做鐻的木材,鐻就自然成了。" 莊子想告訴我們: 當你放下執(zhí)念,回歸本真, 就能與自然合一,找到生命最自在的狀態(tài)。 結語:活著的意義是什么 莊子不會給你標準答案。 但他會用一生的智慧告訴你: 生命不需要刻意尋找意義, 就像魚不需要追問為什么生活在水中。 當你不再執(zhí)著于生死,不再計較得失,不再困于外物, 自然就能活出生命的本真與逍遙。 所以,不必問"活著有什么意義"。 問問自己: "此刻,我是否活得自在?" 如果是,那就夠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