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一下這條路線是否可行性。

西晉滅吳的時候,王濬率領(lǐng)的一路大軍就是從蜀地順流而下。

據(jù)《晉書?王濬傳》記載:

武帝謀伐吳,詔濬修舟艦。濬乃作大船連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 濬造船于蜀,其木柿蔽江而下。尋拜濬為龍驤將軍、監(jiān)梁益諸軍事。

另據(jù)《資治通鑒》記載:

乙亥,詔:“王濬、唐彬既定巴丘,與胡奮、王戎共平夏口、武昌,順流長騖,直造秣陵。

晉滅吳示意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晉滅吳示意圖

王濬所走的這條路線反證了從蜀地順流而下的可行性。

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描述的就是這件事。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既然這條路線是可行的,那再回過頭來看曹操為何要先打?qū)O權(quán)而不是去先占領(lǐng)蜀地。

這里邊有一個關(guān)鍵人物,劉表!

劉表病重,他的兩個兒子劉琦與劉琮關(guān)系不睦,荊州各方勢力之間各懷異心。對于曹操來說這是一次絕佳的機會,如果能夠順利拿下荊州,就可以為奪取江東建立一個橋頭堡。

如果曹操不取,劉備和孫權(quán)二人可都對荊州虎視眈眈!

俗話說: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

荊州的重要性,在諸葛亮的《隆中對》和魯肅的《榻上策》中都有所體現(xiàn),曹魏集團自然深知其價值。

所以曹操于建安十三年(208 年)七月開始南征劉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將要討伐劉表的時候,曹操咨詢過荀彧的意見,據(jù)《三國志·荀彧傳》記載,荀彧是這樣說的:

今華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娠@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

前期曹操沒有聽從荀彧的建議,而是等到八月,劉表病死,荊州出現(xiàn)權(quán)力真空期時,曹操才執(zhí)行了荀彧的策略。

會表病死,太祖直趨宛、葉如彧計。

雖然通過政治威懾,讓劉琮迫于壓力,選擇了投降, 但是也為劉備的撤離留下了時間。

盡管曹操沒有完全達成目標,不過也已經(jīng)很好的實現(xiàn)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只是順利的勸降荊州后,曹操又飄了,面對賈詡的規(guī)勸,他沒有聽從,執(zhí)意發(fā)動了赤壁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的結(jié)果大家都很清楚,就不再贅述了。

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yè),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娌粡?,軍遂無利。

然后再看為何曹操不先把蜀地占了,蜀地本來就易守難攻,想要打蜀地,就需先奪取張魯?shù)臐h中作為跳板,而打張魯時還需要留兵防備馬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后來的結(jié)果來看,曹操征討張魯?shù)臅r候,確實引起了馬超的懷疑,導(dǎo)致其聯(lián)合韓遂、侯選等十部軍閥,集結(jié)十萬大軍屯駐潼關(guān),公開反叛。

所以按照正常的邏輯,南下取荊州是最好的策略。

曹操不費吹灰之力拿下荊州后,想要趁勢拿下江東,只不過他錯誤的以為拿下江東易如反掌,大勝之后放松警惕從而吃虧,曹操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了,他根本就沒有吸取宛城之?dāng)〉慕逃?xù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