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熱愛國學、專注終身成長領(lǐng)域的董三自。

關(guān)于老子唯心還是唯物的問題,我看到有很多種不同說法。

有人說,老子提出“道”的概念,并且認為,道是一種客觀規(guī)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p>

老子主張要順應這種規(guī)律,因此,他是唯物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還有人說,老子明明是唯心者,因為他認為上天是有意志的!不然為何會說: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老子恰恰表達的是天地沒有自己的意志,而是對萬物都遵循一樣的法則。

有人說,老子是客觀唯心主義,因為他說: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說明他認為道是有本體的,不然怎么可能生育萬物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是屬于典型的斷章取義。

此處的“生”,并不是一種具體的行為,而是一種形象化的表達。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p>

這里的“母”,顯而易見,也是類似的比喻,這句話很明確地表達了老子的思想。

他認為,宇宙一開始,是一種“無”的狀態(tài);

當然,結(jié)合道家先天一炁的說法,(道家認為萬物都是從這一炁而來,而這個炁,是一種精微物質(zhì)),可見這個“無”,并不是真的什么也沒有;不過是一種不可見的狀態(tài),這可以用現(xiàn)代能量波的的理論驗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從無中化生而來,它是萬物產(chǎn)生的源頭。從這句話,可以知道,老子徹底洞察了宇宙萬物的發(fā)端。

現(xiàn)代量子力學已經(jīng)推論出,宇宙起初,的確是一片虛寂的狀態(tài),之后在奇點處產(chǎn)生大爆炸,自此萬物開始有了雛形,之后漸漸演化成今天的世界。

二者的說法,驚人的一致。

不過問題來了,關(guān)于奇點的說法,到目前為止,也不過是一種假設(shè);

雖說它的理論被認可,不過終是無法被驗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人認為,奇點是一種客觀存在;

還有人認為,奇點不過是一種超物質(zhì)的狀態(tài),并沒有一個叫做“奇點”的事物。

唯心與唯物的差別,在于將精神與物質(zhì),視為兩種截然不同的對立事物。

三自觀點:

精神無法被看見,不能說它就不存在;從量子力學來看,精神實際上,是能量的另一種形態(tài);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們對物質(zhì)的定義,是其有形,可視。而可視,又以何為標準呢?

難道只有被肉眼看見的形,才被肯定么?

那么,這種以人以中心的所謂唯物,是真正的客觀嗎?

引用老子的話來收尾: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世間萬事萬物,都具有一體兩面的特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物質(zhì)和精神,也是如此,它們不過是兩種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而已,為何要將其截然分割開來呢?

世間有多少人,成天陷入這類無意義的分辨之中,爭論不休,有何意義?

或許有人要問,那你不是承認自己在寫一種無意義的文章?

我想說,我當然不是為分辨而分辨,只是為了在此過程中,讓更多人懂得、學會運用老子的智慧,從而能夠解決生活中的紛擾,能夠活得更清醒與通透。

更多精彩見個人主頁。

心智提升,是人生最重要的成長,貫穿一生。

我們的成長目標是:自足、自洽、自在。

我是專注終身成長領(lǐng)域的董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