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徐悲鴻在香港時,遇到一個德國人售賣四箱古畫,當(dāng)徐悲鴻看到第三箱時,突然大喊一聲:“下面的不看了,我就要這一件!”
“徐院長,你想要買畫,那可太不好意思了,這是我家祖?zhèn)鞯漠嬜鳎也幌胭u了這幅畫,您還是再考慮考慮吧?!?br/>本來想賣畫的德國人卻突然后悔,說不想賣了,這德國人可是親自找中間人說她要出售些古董,現(xiàn)在不想賣了,這不是存心騙人嗎?
至于父親找的,朋友找的,家里人給的話,徐悲鴻一點都不相信,這《八十七神仙畫卷》是中國人,哪來的德國祖?zhèn)?,徐悲鴻心里明白,這德國人不是不想賣,是得加錢,才能賣,原來賣家求著買家買,現(xiàn)在買家居然求著賣家賣,這究竟怎么回事?
要說這也是徐悲鴻興趣惹的禍,徐悲鴻雖然是天生的大師,但對名畫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大家,大家都清楚徐悲鴻的喜好,平常有什么比較珍貴的畫,都會找徐悲鴻品鑒一番,看看徐悲鴻對畫的評價。
1936年,徐悲鴻早已經(jīng)在國際上出名,是公認(rèn)的大家,到香港出差去,順便開一個展覽會,讓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畫作。
當(dāng)時徐悲鴻的作品非常受認(rèn)可,另外插一句話,徐悲鴻與齊白石兩人莫逆之交,基本上出去展覽畫作的時候都會帶上齊白石的作品,讓別人欣賞一下,給齊白石增加名氣。
徐悲鴻的摯友知道徐悲鴻為好作品能付出一切,當(dāng)時馬丁夫人說家里保管一批寶貝畫卷,能欣賞字畫的人還是東亞文化圈熏陶的人。
徐悲鴻既然到這個地方,也不想白跑一趟,就跟馬丁夫人約定日子,按照她所說她父親在中國找的,但看著歲數(shù),再看看對面的歲數(shù),徐悲鴻就明白,搜集畫作,還是外國人,這畫的來源怕是有點問題。
不過徐悲鴻也不管那么多,馬丁夫人帶來的古董大部分都一般,只有《八十七神仙畫卷》有點東西,價值遠遠超過了馬丁夫人這批老古董的價值。
但徐悲鴻忘了砍價的技巧,一定不能露出太多的興奮,很容易被人家看出來自己的心意,馬丁夫人眼睛也亮得很,要漲價,雙方拉扯一番,徐悲鴻才耗費了大量的金錢拿下《八十七神仙畫卷》。
一拿到畫,就讓徐悲鴻高興的不得了,到內(nèi)地一直給別的畫家安利,很多人都給了它極高的評價。
徐悲鴻是走到哪里都不忘記帶這幅畫,每次出門都要檢查一下這畫放在哪里,本想著這畫應(yīng)該保存的很好,不會再丟了。
卻沒想到徐悲鴻一個不留神出門,回來一看,家當(dāng)全沒了,讓徐悲鴻難受了好幾年,念念不忘。
最后還是小偷假扮古董商,狠狠的敲詐了徐悲鴻幾十萬,把徐悲鴻敲詐的傾家蕩產(chǎn)才罷休,把這畫還給徐悲鴻,這也導(dǎo)致了徐悲鴻生病的時候沒錢治療,落下了病根,一定程度上導(dǎo)致了徐悲鴻的早夭。
但徐悲鴻卻不在乎這個,對他而言,這畫能夠到回到他的手里是萬幸了,他不能要求太多了,命里有福終究是躲不過,徐悲鴻真把畫當(dāng)作了自己的命。
然而在后世人的眼光中,《八十七神仙畫卷》的評價卻有一些低,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嗎?
信息來源:中國網(wǎng)-徐悲鴻與八十七神仙卷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