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它的搖籃——大船海工,曾是中國海軍艦艇的驕傲,卻為何落得破產重組的結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遼寧艦

一家百年船廠,手握頂級制造技術,從航母到深海鉆井平臺,無一不精??删驮?013年,它接下了一筆130億的國際大單,原本以為是騰飛的機遇,沒想到這卻是一場精心編織的陷阱,直接讓它跌進了無底深淵。

從巔峰到深淵,大船海工經歷了怎樣的掙扎?接下來,我們就來拆解這場驚心動魄的“商業(yè)陷阱”。

百年船廠的崛起:從沙俄船塢到國之重器

大船海工的故事,得從它的“前世”說起。如果你走進大連造船廠的老廠區(qū),能看到一些帶著歲月痕跡的紅磚建筑,那些都是百年前沙俄人留下的痕跡。1893年,大連造船廠的雛形誕生,最早是沙俄遠東艦隊的重要基地,后來被日本占領,再后來歸了新中國。可以說,它的命運跟中國近代史的跌宕起伏完全同步。

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造出了第一艘潛艇、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甚至第一艘國產航母“遼寧艦”,都是在這家船廠里誕生的。它是中國海軍艦艇的搖籃,也是海工裝備的“國家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大連船舶重工

到這里,不懂事的小伙伴可能會問:“航母我懂,可是海工裝備又是啥?”這么說吧,航母是海上的戰(zhàn)斗堡壘,而海工裝備就是海洋里的“超級工程機械”。

深海鉆井平臺,相當于漂浮在海上的巨型油田開采站,能夠在幾千米的深水里穩(wěn)定作業(yè)。半潛船,就是專門運輸超大型海上設備的“海上搬家公司”。FPSO(浮式生產儲卸油船),則是海上的“石油煉廠”。這些裝備,價格昂貴,技術門檻極高,曾經長期被歐美壟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海洋石油982”半潛式鉆井平臺

到了2010年代,中國經濟迅猛發(fā)展,全球化浪潮正盛,大船海工決定放眼世界,搶占國際市場的高端訂單。畢竟,光靠國內訂單,遠遠無法滿足它的野心。如果能接到歐美大客戶的訂單,就意味著中國的造船技術真正站上了國際舞臺。

當時,中國海工裝備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建造成本比歐美便宜30%以上,性價比無敵。大船海工的策略也很明確——瞄準國際大客戶,特別是那些愿意下大單、造高端裝備的石油巨頭。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挪威Seadrill公司

這時候,挪威Seadrill公司的“天使訂單”出現(xiàn)了。Seadrill是全球最大的深海鉆井公司之一,老板約翰·弗雷德里克森更是全球航運和海工行業(yè)的“狠角色”。他名下的海工帝國,涉及油輪、鉆井平臺、LNG運輸船,資產總額高達數(shù)百億美元。能拿下他的訂單,等于直接殺入歐美海工市場的頂端。

2013年,Seadrill給出的訂單誘人得讓人眼紅,8座高端鉆井平臺,總價130億!每座平臺都采用歐美最先進的設計標準,專門針對挪威北海惡劣環(huán)境打造。對大船海工來說,這是一筆大單,也是一次難得的“國際背書”——只要順利交付,后續(xù)的歐美訂單就會源源不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海上鉆井平臺

然而,這個天上掉下來的大單,真的是機會嗎?還是一個精心策劃的“甜蜜陷阱”?大船海工的管理層沒有想到,自己已經站在了深淵的邊緣……

陷阱的伏筆:挪威船王的“甜蜜毒藥”

130億的大單砸下來,大船海工的管理層當然是激動的。畢竟,這可是他們“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但凡是買賣,合同比感情重要,簽約之前,他們也仔細研究了Seadrill的條款——只不過,很多“坑”埋得太深,等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晚了。

第一個不對勁的地方,是訂金比例。一般來說,國際海工裝備的訂單,買家通常要支付30%左右的預付款,剩下的款項分階段支付。這個比例不是隨便定的,而是為了防止賣家白干活,買家臨時反悔跑路。但Seadrill的合同,只給10%訂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聽起來沒啥?但別忘了,這可是一筆130億的大單!10%定金意味著,大船海工要自己墊資至少100億,才能把訂單推進下去。造海工裝備可不是造玩具,光是原材料、設備、人工、測試費用加起來,前期投入就占總成本的60%以上。萬一Seadrill中途反悔,這些平臺就是一堆“海上廢鐵”。

當然,大船海工的管理層也不是傻子,他們也提出了異議,但Seadrill態(tài)度堅決:“你們想拿歐美市場的單子,必須得有點‘誠意’?!倍遥琒eadrill還甩出了一大堆“誘惑”:“放心,我們可是全球最大鉆井公司,你們交付完這8座平臺,后面還有更大的合作!”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挪威奧斯陸最高法院

第二個隱形炸彈,是仲裁地選擇。國際工程項目出現(xiàn)糾紛后,合同里規(guī)定的仲裁地,決定了誰更占優(yōu)勢。一般來說,中國企業(yè)在簽國際合同時,會盡量選擇新加坡、香港等相對中立的仲裁地,至少還能爭取個公平裁判。可Seadrill要求,合同糾紛必須在挪威仲裁。

這相當于什么?相當于你跟人打賭,規(guī)則由對方定,裁判是對方請的,輸了還只能認栽。大船海工當時可能覺得,Seadrill這種國際大公司不會無故毀約,加上急著拿單子,也就忍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歐洲北海上的挪威鉆井平臺

第三個陷阱,是平臺設計的“量身定做”。Seadrill的這8座平臺,看著是世界頂級配置,可問題在于,它們全都是按照挪威市場需求定制的,換句話說,除了Seadrill,全球幾乎沒人會買單。

打個比方,這就像你花重金給客戶定制了一臺超級跑車,客戶卻突然不想要了,你這臺車又大又重,油耗又高,放二手市場都沒人愿意接盤。海工裝備不是手機、電腦,不能輕松改造,一旦客戶不要,想轉手賣出去幾乎不可能。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定時炸彈

這么多問題疊在一起,這筆看似誘人的訂單,其實是一顆“精準爆破的定時炸彈”。大船海工以為自己拿到了進軍歐美的“金鑰匙”,可他們沒有意識到,Seadrill根本沒打算履約,這一切只是資本游戲的一環(huán)。

2014年,全球油價開始暴跌。Seadrill一拍桌子,宣布“不可抗力”,合同終止,不接收任何平臺。大船海工的噩夢,正式開始了……

致命一擊:從負債20億到破產重組

Seadrill一腳剎車,大船海工直接撞進深淵。這時候,才真正明白什么叫“被資本玩弄于股掌之間”。

更令人氣憤的是,Seadrill不光毀約不收貨,連訂金都要收回。130億的大單,他們才付了13億,現(xiàn)在仲裁一判,大船海工連一分錢都拿不到。換句話說,大船海工自己貼了100多億,造了一堆沒人要的海上鉆井平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海上鉆井平臺

這100多億,去哪了?

原材料采購,燒錢如流水。

海工裝備的鋼材不是普通鋼,而是耐腐蝕、抗疲勞的特種鋼材,光是一個鉆井平臺的用鋼量就超過2萬噸。此外,各種高精度傳感器、動力設備,全是按歐美標準采購的,光傳感器一項就得上千萬美元。現(xiàn)在平臺沒人要,這些材料也成了燙手山芋,既不能退貨,又賣不出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海洋工程用鋼

人工和生產成本,早就砸了進去。

海工裝備不像普通船舶,建造周期長達三四年,設計、施工、調試,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燒錢。大船海工為了趕進度,招募了大批熟練工人,甚至不少工人為了保證工期,自掏腰包墊付工資,咬牙堅持。結果合同一取消,項目停工,工人們不僅拿不到獎金,連飯碗都快丟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后,銀行貸款的高壓,徹底壓垮了大船海工。當初簽合同的時候,Seadrill承諾“合作共贏”,大船海工為了接下這筆大單,向銀行貸款了幾十億。可現(xiàn)在合同黃了,銀行的錢還得還,利息一天天滾,債務雪球越滾越大。到2017年,大船海工的負債超過20億,連工人工資都快發(fā)不出來了。

如果你以為Seadrill只是“無奈毀約”,那就太天真了。他們的“毀約劇本”,是精心設計過的。

挑選“可欺負”的對象。

Seadrill不是第一次玩這一手了。韓國大宇造船、美國某海工企業(yè),都曾經被他們用類似的手法坑過。他們專門盯著那些“想進入歐美市場、但法律經驗不足”的企業(yè)下手,等對方投了大筆資金,合同比較難修改時,再找借口毀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韓國大宇造船廠

制造“不可抗力”的理由。

2014年,國際油價暴跌,Seadrill立刻宣布:“經濟環(huán)境變化,我們也沒辦法,合同必須取消?!钡珕栴}是,如果真的受影響,他們應該整體縮減訂單,而不是單方面毀掉和大船海工的合同。事實證明,他們在這期間,還從挪威和新加坡的船廠追加了訂單!

利用仲裁地優(yōu)勢,確保自己不用賠償。

仲裁在挪威進行,Seadrill作為納稅大戶,當?shù)胤ㄔ簩λ麄兤蛎黠@。這就好比,你去別人家打官司,結果發(fā)現(xiàn)法官跟對方是親戚,你還指望判個公平?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17年,大船海工無力償債,宣布破產重組。一個曾經締造了“遼寧艦”傳奇的百年老廠,就這樣倒在了Seadrill的資本陷阱里。

重生之路:中國制造的韌性啟示

大船海工倒下了,但故事并沒有結束。在資本的游戲里摔了一跤,中國制造不會就此認輸。這次“130億訂單騙局”成了行業(yè)的警鐘,也讓我們明白,真正的強大除了技術上的領先,產業(yè)鏈的抗風險能力和國際規(guī)則的博弈智慧同樣重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重組后的大連船舶重工

大船海工破產重組后,吸取了血的教訓,重新調整戰(zhàn)略,重點攻克更具競爭力的細分領域。

先看一個不起眼的項目——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全球碳中和的大趨勢下,碳捕集和封存(CCS)技術成為熱點,而二氧化碳運輸是其中關鍵一環(huán)。2024年,大船海工建造的全球首艘7500立方米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北極光先鋒”交付挪威,成為中國造船業(yè)在綠色航運領域的新突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北極光先鋒”號

再來看海工裝備的升級迭代。當年被Seadrill坑得血本無歸的鉆井平臺,如今在改造后重新找到價值。其中一座閑置的鉆井平臺,被改裝成深??碧酱谀虾3晒M行油氣鉆探,成為國家能源開發(fā)的重要支撐。

更絕的是,2025年,大船海工拿下挪威BOA公司的半潛駁船訂單,這一訂單證明歐洲市場仍然對大船海工的技術認可,也意味著中國制造正在國際高端海工市場上卷土重來。

合同主權意識:吃過的虧,得一個一個找回來

以前的中國企業(yè),簽國際合同時容易被“潛規(guī)則”坑,比如:仲裁地選在對方國家,結果法官跟對方是“老熟人”。定金比例低,導致建造方要自己墊大部分成本。合同條款對風險責任沒有明確規(guī)定,最后“倒霉的總是我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現(xiàn)在不一樣了,大船海工在新合同里,直接加了幾條“反殺條款”:仲裁地必須在中國或中立國家,避免對方利用法律漏洞耍賴。定金比例提高到30%以上,確保買家有足夠的“沉沒成本”,不敢隨便毀約。合同中明確毀約責任,如果對方無故違約,需支付高額賠償。

這些條款,讓大船海工不再是那個“容易被忽悠的冤大頭”,而是變成了一位懂規(guī)則、玩得起的行業(yè)老手。

歷史鏡鑒和未來航向

被Seadrill坑了一把,是中國海工裝備行業(yè)的陣痛,但也是一次難得的教訓,讓我們明白,單靠技術強大是不夠的,還要有商業(yè)規(guī)則意識、合同談判能力、產業(yè)鏈韌性,才能在國際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年的那批被Seadrill拋棄的鉆井平臺,如今已經“變廢為寶”,在全球市場找到了新生機。而大船海工,也在重整之后,重新踏上了更穩(wěn)健、更強大的航道。

今天的中國制造,已經不是那個容易被資本擺布的“新手玩家”,而是逐步掌握游戲規(guī)則的“頂級選手”。未來,誰輸誰贏,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