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三月三講究多,提醒大家:1不碰,2要吃,3要沾,老規(guī)矩要懂。三月三是我國部分地區(qū)少數民族的節(jié)日,古稱上巳節(jié),又叫三月三、春浴日,三月三也是部分少數民族們的情人節(jié),海南省五指山市“黎族三月三節(jié)”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將“壯族三月三”確定為廣西法定假日。

可見人們對這個節(jié)日的重視程度,三月三這天在當地也是有不少的傳統(tǒng)習俗和飲食習俗的,承載著祛邪祈福、迎春納吉的深刻內涵,老祖宗們留下來的老規(guī)矩要懂得。下一起來探個究竟。

1不碰——守護陽氣,敬畏自然
不亂碰別人的肩膀
古人認為人體雙肩及頭頂有“三昧真火”(陽氣),尤其肩膀是“守護燈”所在,隨意觸碰可能“撲滅陽氣”,招致病邪。道教典籍《云笈七簽》亦有“肩頭火旺,邪祟不侵”的說法。放到現在的科學解釋里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春季乍暖還寒,人體陽氣初生,觸碰肩膀易引發(fā)緊張不適,符合中醫(yī)“春捂護陽”理念。如廣西瑤族至今保留“三月三不拍肩”的禁忌。

2要吃——食補養(yǎng)生,五行調和

要吃艾草雞蛋
艾草古稱“地陽草”,《荊楚歲時記》載“三月三采艾為人形,懸于戶以禳毒氣”。雞蛋象征混沌初開,艾草煮蛋寓意“陰陽調和,驅寒除濕”,農歷三月的艾草也是鮮嫩的時候,可以常吃,尤其是體寒的女性朋友。艾草含揮發(fā)油、黃酮類物質,搭配雞蛋蛋白質,可增強免疫力。如湖北蘄春地區(qū)至今流行“艾蛋湯”,用于春季防流感。

要吃五彩糯米飯
三月三尺五彩糯米飯是必不可少的,五色對應五行(紅-火、黃-土、黑-水、白-金、紫/藍-木),《嶺表錄異》記載嶺南人“以楓葉染飯,三月祭祖”。壯族“烏米飯”用密蒙花、紅藍草等植物染色,象征大地回春、五谷豐登。天然色素含多酚類抗氧化成分,糯米補中益氣,適合春季升發(fā)陽氣。2011年,廣西“五彩糯米飯制作技藝”列入非遺名錄。海南和廣西地區(qū)的五彩糯米飯都是很這個節(jié)日里增添色彩。

3要沾——天人交感,祈福禳災
要沾柳枝
古俗“三月三戴柳圈”,柳枝諧音“留”,且柳為“鬼怖木”(《齊民要術》)。唐代長安有“曲江柳枝拂面”習俗,寓意留住春光、驅疫避瘟?,F代可插柳于門,或編柳環(huán)佩戴。也是圖個吉利的做法,有條件可以安排起來哦。

要沾水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上巳日取桃花露洗面,除晦增顏”。古人認為三月三露水凝聚天地精華,浙江紹興仍有“采薺菜花沾露水擦眼”的明目習俗。當然這也要是干凈的露水哦,被污染和臟的不可以哦。

要沾酒水
源自周代“祓禊”儀式,用草藥酒灑身祛病。王羲之《蘭亭集序》“流觴曲水”即上巳風俗?,F代可飲菊花酒、桃花酒,或用酒輕點額頭,象征“去舊迎新”。不可貪杯,這種做法也是圖個吉祥的。

Lily美食談碎碎念:
以上就是關于三月三的一些民間傳統(tǒng)習俗和飲食習俗,老傳統(tǒng)傳下來自有其中道理,而且正因為這些老傳統(tǒng)也讓這節(jié)日增添更多色彩和韻味。這些習俗并非迷信,而是將自然規(guī)律融入生活的文化編碼。如《黃帝內經》云:“春三月,此謂發(fā)陳”,三月三的種種講究,正是引導人們順應天時、調養(yǎng)身心的古老智慧。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