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注作家出版社,發(fā)現(xiàn)更多文學(xué)好書

No.253

山山記水程
——李贄在晚明
李 舫
(接上文)
三、古來聰聽者,或別有知音
上一次從麻城龍湖踏上北往山西的道路,還是萬歷二十四年(1596)的秋天。入楚十六年以來,這是李贄第一次離開湖廣。
畢竟是七十高齡的人了,每一次啟程長途跋涉,李贄都深感悲涼,老來病多,形銷骨立,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他的詩里充滿了“三秋度沁水,九月到西天”的徹骨之寒。這年秋天,他在《秋懷》中吟詠:
白盡余生發(fā),單存不老心。
棲棲非學(xué)楚,切切為交深。
遠(yuǎn)夢悲風(fēng)送,秋懷落木吟。
古來聰聽者,或別有知音。
三年前——萬歷二十一年(1593)春,李贄從武昌回到麻城。
正是在麻城的龍湖芝佛院,李贄好友、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梅國楨的三女梅澹然落發(fā)為尼。梅澹然稱李贄為“卓吾師”,李贄也尊稱其為“澹然師”。梅澹然可謂李贄的紅顏知己,他在不久前回復(fù)她的信中談及自己治學(xué)的志向和感受,不愿意再鉆故紙堆。又說,自己年老體衰,病苦漸多,希望早日回到麻城,麻城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哪怕他死也要死在麻城。如今,他在武昌完成了《藏書》的修訂,終于回來了。
梅國楨為澹然落發(fā)事,特地從北京趕回麻城。李贄亦自覺去日無多,開始思考身后事。他請梅國楨為自己的藏骨塔作記,梅國楨欣然命筆,作《書卓吾和尚塔》。梅國楨在文中說:“卓吾之愛其身可謂至矣。余竊怪世人之愛其身者,必享富厚之樂,有妻子之奉,以快意生前,而后為生后計。卓吾捐家屋,守枯寂,厭甘毳,就惡□,且精潔其藏,而又不比于牛眠馬鬣之習(xí)尚也。卓吾可以尋常比擬乎?余亦不知所為書矣?!?/p>
就在世人皆“快意生前,而后為生后計”之時,李贄卻堅持“捐家屋,守枯寂,厭甘毳,就惡□”,這是怎樣一個苦行僧,怎樣一個逆行者!
可是,也正是這樣的堅忍執(zhí)著,李贄又成為某些人的眼中釘,麻城掀起了一輪又一輪迫害李贄的風(fēng)暴。這些人,這些事,李贄都看在眼里,“改歲以來,老病日侵”,他豫立戒約,以使侍者日后有所遵循。李贄的《豫約》共有七條,前五條是戒律式的約言,后兩條是遺囑和自述生平。其中《感慨平生》一文,是后世研究李贄的重要文獻(xiàn)。在這部分,他申訴為官的艱難處境,“來而迎,去而送;出分金,擺酒席;出軸金,賀壽旦。一毫不謹(jǐn),失其歡心”;總結(jié)“緣我平生不愛屬人管”的桀驁性格,是以“寧漂流四外,不歸家也”:
雖然,余之多事亦已極矣。余惟以不受管束之故,受盡磨難,一生坎坷,將大地為墨,難盡寫也。
朱熹、蘇軾、蘇轍、邵雍、司馬遷這些大儒的命運給了李贄巨大的鼓勵:“晦庵婺源人,而終身延平;蘇子瞻兄弟俱眉州人,而一葬郟縣,一葬潁州。不特是也,邵康節(jié)范陽人也,司馬君實陜西夏縣人也,而皆終身流寓洛陽,與白樂天本太原人而流寓居洛一矣?!薄吧w世未有不是大賢高品而能流寓者”,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品行不清凈高潔而流落他鄉(xiāng)的賢者,此時,李贄回望自己的一生,悲喜交集——那些磨難曲折,那些崎嶇坎坷,縱使以大地為墨,又怎能書寫得明白?他嘆息說:“我愿爾等勿哀,又愿爾等心哀,心哀是真哀也。真哀自難止,人安能止?”
《藏書》的寫作、修訂是個巨大的工程,李贄好像放下了背在身上的巨石,松了一大口氣。他在給焦竑的信中寫道:
山中寂寞無侶,時時取史冊批閱?!怨胖两瘢嗌僭┣?,誰與辨雪!故讀史時真如與百千萬人作對敵,一經(jīng)對壘,自然獻(xiàn)俘授首,殊有絕致,未易告語。今不敢謂此書諸傳皆為妥當(dāng),但以其是非堪為當(dāng)前人出氣而已。
《藏書》不藏。《藏書》未經(jīng)刊印,便在師友間廣為傳抄閱讀,萬歷二十八年(1600)在南京公開刊印,更如巨石投水,波浪滔天,一時“金陵盛行”,洛陽紙貴,“海內(nèi)又以快意而歌呼讀之”(陳仁錫《無夢園集》)。盡管李贄自言:“藏書者何,言此書但可自怡,不可示人,故名曰藏書也?!笨墒?,天真的李贄不知道,這又怎么可能?
得知李贄回到麻城,“公安三袁”袁氏三兄弟宗道、宏道、中道開心不已,他們立即邀請朋友王以明、龔散木一行五人自荊州泛舟而下,前往龍湖拜訪李贄。
這一天,正值端午,皓月當(dāng)空,李贄與袁氏三兄弟、王以明、龔散木六人在堂上飲酒賞月。李贄興致大發(fā),道:“今日飲酒無以為樂,請諸君各言生平像何人?!?/p>
袁宗道在三兄弟中最長,他沉默了一會兒,說:“我最愛蘇東坡,但我又不像他,我看自己還是最像白居易吧!”
王以明接著袁宗道說:“莊周?!泵鞒_國二百余年,崇尚儒家之道,老莊之學(xué)一度荒涼。李贄曾著《莊子解》,他對莊子“以真為貴”的精神氣質(zhì)大為贊賞??墒?,莊子所貴之真,是萬物的本相和人的自然本性,而王以明與莊子之間仍差距甚遠(yuǎn)。李贄坦率地說:“莊子太高了,你且說個近似的。如果說是莊子的話,恐怕你還不知道他的學(xué)說的著落處?!?/p>
李贄又問袁宏道。袁宏道說:“我最喜歡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崩钯椣肓讼胝f:“似乎也不大像?!?/p>
于是李贄便問袁氏三兄弟中最小的袁中道,中道大笑回答說:“我從來只愛齊人,家有一妻一妾,又終日覓得有酒肉?!睂@玩世不恭的回答,李贄并不意為忤逆。他評點道:“你卻有廉恥,不會說像古書中說的那個齊國人,白日在外乞討,晚上回家哄妻妾說是整日與達(dá)官貴人在一起喝酒吃肉。我看,你最是謹(jǐn)慎周密。你的瘋癲放浪,都是裝出來的,諸位不要信他?!贝蠹叶即笮Γ_懷不已。
李贄再問龔散木,散木說:“我最愛李太白。”
少頃,李贄半是頑皮半是認(rèn)真地說:“諸位來評一評我,如何?”袁宗道說:“李耳?!崩钯椷B連否認(rèn):“我怎么能跟老子相比呢?”袁中道說:“你就是盜跖?!崩钯椔勚笮Γ骸氨I跖也不容易?。∥羧赵邳S安時,亦有友人對我說,你就是林道乾,是泉州的大海盜,橫行各郡縣,無人敢惹。你們了解林道乾嗎?他亦有趣。有一次他回到家中,被官兵團團圍住,他照樣與眾人高飲不顧。到了天亮,官兵打殺進去,卻不見了他的蹤影。你們看,他耍戲朝廷命官如同小兒,亦算膽大包天了!”
袁宏道則說,李贄還是像東漢時的太學(xué)生領(lǐng)袖李膺。
接著,李贄請眾人互評,又為這次“龍湖雅會”做了總結(jié):“袁宗道氣量像黃書度,學(xué)識似管寧;袁宏道像劉禹錫和柳宗元,他二人相扶相持,柳宗元被放逐到柳州,劉禹錫則被放逐到更僻遠(yuǎn)的播州,柳宗元要求以柳州換播州,可見其患難真情。袁中道像袁彥通,一擲百萬,倚馬萬言?!崩钯椨终f:“凡我輩人,這一點情,古今高人個個有之;若無此一點情,便是禽獸。”
李贄也不客氣地品評自己:“我骨氣也像李膺,然李膺事,我卻有極不肯做的?!睎|漢李膺以天下名教之是非為己任,被視為傳統(tǒng)的倫理至上主義者。李贄認(rèn)為李膺雖有骨氣,但是自己絕對不會像李膺那樣維護名教。袁中道聞之,說:“古人有者,我不必有;我所有者,古人未必有。大約風(fēng)神氣骨,略有相肖處耳。”李贄很欣慰,高興地回答:“善。”
五月十五的龍湖,夜涼如水,月映四野。眾人談興甚濃,話語遂長。不覺時光流逝,已是夜半時分,寒意入骨生涼,六人方才散去。
這場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龍湖雅會”,被袁中道記錄在《柞林紀(jì)譚》中,今人得以一窺究竟。正是緣于這次“龍湖雅會”,讓李贄對“公安三袁”有了足夠的了解和認(rèn)知:袁宗道沉穩(wěn)忠實,袁宏道、袁中道二人英武奇特,不愧為天下名士。若論膽識與魄力,袁宏道迥絕于世,是真英靈男兒也!也正緣于這次“龍湖雅會”,李贄發(fā)現(xiàn),袁宏道有能力從哲理的高度把握自己的學(xué)問精髓,可以交付重任。
在李贄離經(jīng)叛道思想的啟迪下,袁宏道視野大開,“始知一向掇拾陳言,株守俗見,死于古人語下,一段精光不得披露”。從此,他決心改變詩文創(chuàng)作之風(fēng),“能為心師,不師于心;能轉(zhuǎn)古人,不為古轉(zhuǎn)。發(fā)為語言,一一從胸襟流出”。他受李贄“童心說”影響,在《敘小修詩》一文中提出公安派的文學(xué)主張“性靈說”,在文風(fēng)凋敝的晚明,舉起了文學(xué)革新運動的旗幟,自此卓然獨立。
這一天,李贄終于準(zhǔn)備離開令他無比眷戀又無比傷心的麻城了。金秋九月,金桂飄香,李贄抵達(dá)山西沁水。也就是在這里,李贄在回復(fù)朋友的回答時第一次提到了自己的結(jié)局——“榮死詔獄”?!拔岙?dāng)蒙利益于不知我者,得榮死詔獄,可以成就此生?!毖粤T,鼓掌大笑:“那時名滿天下,快活快活!”
誰料想,此言一語成讖。
在山西,李贄真正感到茫然無歸的痛苦,可是,他決意無怨無悔。此間,他聽聞焦竑被貶為行人,繼而被謫為福建福寧州同知,寫信勸慰:
世間戲場耳,戲文演得好和歹,一時總散。何必太認(rèn)真乎……覘筆亦有甚說得好者:“樂中有憂,憂中有樂?!狈虍?dāng)樂時,眾人方以為樂,而至人獨以為憂;正當(dāng)憂時,眾人皆以為憂,而至人乃以為樂。此非反人情之常也,蓋禍福常相倚伏,惟至人真見倚伏之機,故寧處憂而不肯處樂。人見以為愚,而不知至人得此微權(quán),是以終身常樂而不憂耳,所謂落便宜處得便宜是也。
人生如戲,聚散有時。
李贄天生異稟,冰雪聰靈,他明明看懂了這些,掏心掏肺地勸導(dǎo)焦竑,在信的結(jié)尾還貼心地問:“兄倘以為然否?”可是,他卻在自己的戲場里入戲太深,衷腸百結(jié),以致付出生命的代價。
刊刻《藏書》時,李贄在《藏書世紀(jì)列傳總目前論》中,反復(fù)強調(diào)寫作動機——人人都有不同的是非標(biāo)準(zhǔn),“人之是非,初無定質(zhì)。人之是非人也,亦無定論。無定質(zhì)則此是彼非,并育而不相害。無定論則是此非彼,亦并行而不相悖矣”。在書中,他提出疑問:“后三代,漢唐宋是也,中間千百余年而獨無是非者,豈其人無是非哉?”并做出結(jié)論:“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有是非耳?!?/p>
歷史就像一盤大棋,風(fēng)云變幻,高手云集,千百年來,這些高手將孔子學(xué)說打造為封建道德理論的基石??墒?,李贄偏偏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不僅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還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判斷,對千百年來的人物重新做了評估和分類——從來都被認(rèn)為是“草寇”的陳勝、項羽、公孫述、竇建德、李密,李贄將他們堂而皇之地列入了《世紀(jì)》里,與唐太宗、漢武帝等并列。他將評語也重新做了修正,稱譽陳勝“古所未有”,項羽“自是千古英雄”;秦始皇“自是千古一帝”,然焚書坑儒,終致覆滅;而漢惠帝呢?僅作附錄,因為“無可紀(jì)”。他還在《大臣傳》中《容人大臣傳》末評論:“后儒不識好惡之理,一旦操人之國,務(wù)擇君子而去小人,以為得好惡之正也。夫天有陰陽,地有柔剛,人有君子,小人何可無也。君子固有才矣,小人獨無才乎?君子固樂于向用矣,彼小人者獨肯甘心老死于黃馘乎?是皆不可以無所而使之有不平之恨也?!睂⑷俗鳛樗某霭l(fā)點,只有人的現(xiàn)實才是真正的現(xiàn)實。這就是李贄的學(xué)術(shù)之道。
他自信《藏書》定是“萬世治平之書,經(jīng)筵當(dāng)以進讀,科場當(dāng)以選士”,而他,會在這本書中獲得永生。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時代結(jié)束,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此后千百年來封建倫理秩序井然,中國思想文化定于儒教,李贄偏要捅破這嚴(yán)嚴(yán)密密的天空,大喊一聲:“執(zhí)一便是害道!”
這還了得?怎容他如此大逆不道!
未完待續(xù)……

作家出版社推薦
點擊圖片即可進入購買鏈接
《李舫散文》
李舫 著
作家出版社
往期回顧,點擊關(guān)注
2025年,作家出版社為讀者準(zhǔn)備了這些好書
《在 或不在》:“最美的書”到底有多美
新書推薦 | 《大海風(fēng)》:入選中國作家協(xié)會“新時代文學(xué)攀登計劃”,二十世紀(jì)上半葉中國北方漁業(yè)史與航運史
排版:鄧 寧
編輯:祁創(chuàng)祎
一審:劉豈凡
二審:劉 強
三審:顏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體矩陣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