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前面講到公元572年北周和南陳就達成同盟,共同進攻北齊。
公元573年南陳就發(fā)動了北伐,奪取了淮南地區(qū)。而當時北齊放棄了淮南,根本原因就是忌憚北周這時發(fā)起對北齊的進攻。
但北周并沒有馬上發(fā)動進攻,當時宇文直叛亂,應該也是北周沒有發(fā)動進攻的原因。
公元575年,北周宇文邕在平定了內部局勢,做好了戰(zhàn)爭準備的情況下,向北齊的洛陽再次發(fā)動了進攻。
北周的這次討伐洛陽成功了嗎?我們今天來讀一讀《資治通鑒》中的相關記載。

《資治通鑒》原文
高宗宣皇帝中之上太建七年(乙未,公元五七五年)
周高祖謀伐齊,命邊鎮(zhèn)益儲偫,加戍卒;齊人聞之,亦增修守御。柱國于翼諫曰:“疆場相侵,互有勝負,徒損兵儲,無益大計。不如解嚴繼好,使彼懈而無備,然后乘間,出其不意,一舉可取也?!敝苤鲝闹?。
韋孝寬上疏陳三策。其一曰:“臣在邊積年,頗見間隙,不因際會,難以成功。是以往歲出軍,徒有勞費,功績不立,由失機會。何者?長淮之南,舊為沃土,陳氏以破亡馀燼,猶能一舉平之;齊人歷年赴救,喪敗而返。內離外叛,計盡力窮,讎敵有釁,不可失也。今大軍若出軹關,方軌而進,兼與陳氏共為掎角,并令廣州義旅出自三鴉,又募山南驍銳,沿河而下,復遣北山稽胡,絕其并、晉之路。凡此諸軍,仍令各募關、河之外勁勇之士,厚其爵賞,使為前驅。岳動川移,雷駭電激,百道俱進,并趨虜庭。必當望旗奔潰,所向摧殄,一戎大定,實在此機?!?/p>
其二曰:“若國家更為后圖,未即大舉,宜與陳人分其兵勢。三鴉以北,萬春以南,廣事屯田,預為貯積,募其驍悍,立為部伍。彼既東南有敵,戎馬相持,我出奇兵,破其疆場。彼若興師赴援,我則堅壁清野,待其去遠,還復出師。常以邊外之軍,引其腹心之眾。我無宿舂之費,彼有奔命之勞,一二年中,必自離叛。且齊氏昏暴,政出多門,鬻獄賣官,唯利是視,荒淫酒色,忌害忠良,闔境嗷然,不勝其弊。以此而觀,覆亡可待,然后乘間電掃,事等摧枯?!?/p>
其三曰:“昔勾踐亡吳,尚期十載;武王取紂,猶煩再舉。今若更存遵養(yǎng),且復相時,臣謂宜還崇鄰好,申其盟約,安民和眾,通商惠工,蓄銳養(yǎng)威,觀釁而動。斯乃長策遠馭,坐自兼并也?!睍?,周主引開府儀同三司伊婁謙入內殿,從容謂曰:“朕欲用兵,何者為先?”對曰:“齊氏沈溺倡優(yōu),耽昏麹蘗。其折沖之將斛律明月,已斃于讒口。上下離心,道路以目。此易取也。”帝大笑。三月,丙辰,使謙與小司寇元衛(wèi)聘于齊以觀釁。
丙寅,周主還長安。
夏,四月,甲午,上享太廟。
監(jiān)豫州陳桃根得青牛,獻之,詔遣還民。又表上織成羅文錦被各二百首,詔于云龍門外焚之。
庚子,齊以中書監(jiān)陽休之為尚書右仆射。
六月,壬辰,以尚書右仆射王瑒為左仆射。
甲戌,齊主如晉陽。
秋,七月,丙戌,周主如云陽宮。
大將軍楊堅姿相奇?zhèn)ァg懿麓蠓蜷L安來和嘗謂堅曰:“公眼如曙星,無所不照,當王有天下,愿忍誅殺?!?/p>
周主待堅素厚,齊王憲言于帝曰:“普六茹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址侨讼拢堅绯?!”帝亦疑之,以問來和。和詭對曰:“隨公止是守節(jié)人,可鎮(zhèn)一方。若為將領,陳無不破。”
丁卯,周主還長安。
先是,周主獨與齊王憲及內史王誼謀伐齊,又遣納言盧韞乘驲三詣安州總管于翼問策,余人皆莫之知。丙子,始召大將軍以上于大德殿告之。
丁丑,下詔伐齊,以柱國陳王純、滎陽公司消難、鄭公達奚震為前三軍總管,越王盛、周昌公侯莫陳崇、趙王招為后三軍總管。齊王憲帥眾二萬趨黎陽,隨公楊堅、廣寧公薛迥將舟師三萬自渭入河,梁公侯莫陳芮帥眾二萬守太行道,申公李穆帥眾三萬守河陽道,常山公于翼帥眾二萬出陳、汝。誼,盟之兄孫;震,武之子也。
周主將出河陽,內史上士宇文弼曰:“齊氏建國,于今累世;雖曰無道,籓鎮(zhèn)之任,尚有其人。今之出師,要須擇地。河陽沖要,精兵所聚,盡力攻圍,恐難得志。如臣所見,出于汾曲,戍小山平,攻之易拔。用武之地,莫過于此。”民部中大夫天水趙煚曰:“河南、洛陽,四面受敵,縱得之,不可以守。請從河北直指太原,傾其巢穴,可一舉而定?!彼觳麓蠓蝓U宏曰:“我強齊弱,我治齊亂,何憂不克!但先帝往日屢出洛陽,彼既有備,每用不捷。如臣計者,進兵汾、潞,直掩晉陽,出其不虞,似為上策?!敝苤鹘圆粡摹:?,泉之弟也。壬午,周主帥眾六萬,直指河陰。楊素請帥其父麾下先驅,周主許之。
八月,癸卯,周遣使來聘。
周師入齊境,禁伐樹踐稼,犯者皆斬。丁未,周主攻河陰大城,拔之。齊王憲拔武濟;進圍洛口,拔東、西二城,縱火焚浮橋,橋絕。齊永橋大都督太安傅伏,自永橋夜入中潬城。周人既克南城,圍中氵單,二旬不下。洛州刺史獨孤永業(yè)守金墉,周主自攻之,不克。永業(yè)通夜辦馬槽二千,周人聞之,以為大軍且至而憚之。
九月,齊右丞高阿那肱自晉陽將兵拒周師。至河陽,會周主有疾,辛酉夜,引兵還。水軍焚其舟艦。傅伏謂行臺乞伏貴和曰:“周師疲弊,愿得精騎二千追擊之,可破也?!辟F和不許。
齊王憲、于翼、李穆,所向克捷,降拔三十余城,皆棄而不守。唯以王藥城要害,令儀同三司韓正守之,正尋以城降齊。
戊寅,周主還長安。
庚辰,齊以趙彥深為司徒,斛阿列羅為司空。
閏月,車騎大將軍吳明徹將兵擊齊彭城;壬辰,敗齊兵數萬于呂梁。
甲午,周主如同州。
冬,十月,己巳,立皇子叔齊為新蔡王,叔文為晉熙王。
十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壬戌,以王瑒為尚書左仆射,太子詹事吳郡陸繕為右仆射。
庚午,周主還長安。
《資治通鑒》譯文

陳宣帝太建七年(乙未,公元575年)
北周武帝計劃征討北齊,下令邊鎮(zhèn)增加儲備,增添防守的士兵;北齊聽到這一消息,也增加修整守御點。北周的柱國于翼向北周武帝勸說道:“相互侵犯國界,各有勝負,白白地損失軍隊和儲備,對大計沒有益處。不如解除緊急狀態(tài)保持友好關系,使對方松懈而沒有準備,然后尋找機會,出其不意,就能一舉而取。”北周武帝聽從了他的意見。
韋孝寬上疏武帝陳述三條計策:
第一是:“臣在邊地多年,曾見到不少可乘之機,但不及時利用,難以成功。所以往年軍隊出征,只有勞累耗費,沒有樹立功績,都是由于失掉機會。為什么?淮河以南,以前是肥沃的地方,陳氏收拾起梁朝破亡后的殘余力量,還能一舉將它討平;齊人每年去那里援救,都遭到失敗而歸?,F在齊國內有離心外有叛亂,計盡力窮,仇敵之間有了破綻,這種機會不能失掉?,F在大軍如果發(fā)兵軹關,兩車并行地前進,兼而與陳氏共同夾擊敵人,并下令廣州的義軍從三鴉出兵,另外征募山南的勇猛銳利之士,沿黃河而下,再派遣北山的稽胡,截斷對方并州、晉州的通道。以上這些軍隊,仍舊命令各自征募關、河以外的強壯勇敢之士,給予優(yōu)厚的爵位和賞賜,派他們作為先驅。山動河移,像雷電般地驚動激烈,從許多道路并頭前進,直趨敵人的內庭。敵人一定望旗奔逃潰敗,我軍所向之處,敵軍都會挫敗消滅,一次征伐就能使天下大定,確實在于這次機會。”
第二是:“如果國家進一步為以后謀劃,一時還沒有大舉進攻,最好和陳朝一同分散齊國的兵勢。三鴉以北,萬春以南一帶地方,廣為屯田,預先儲備軍糧,招募勇猛強悍的人組成部隊。齊國的東南有陳朝和它為敵,雙方的軍隊對峙,我方派出奇兵,就能突破齊國的國界。對方如果派軍隊來增援,我們可以堅壁清野,等他們遠去以后,重又出兵。我們經常以邊界一帶的軍隊,調動對方心腹之間的軍事主力。我方不須準備隔夜的糧草,對方卻有疲于奔命的勞累,一二年中,對方內部必定出現離心而叛變。況且齊氏昏庸暴虐,政出多門,鬻獄賣官,唯利是圖,荒淫酒色,忌害忠良,全國哀號,不勝其弊。由此看來,滅亡指日可待。然后尋找空隙發(fā)起迅雷不及掩耳的攻擊,等于摧枯拉朽,腐朽的敵人很容易被打垮?!?/p>
第三是:“古代的勾踐要滅亡吳國,尚且為期十年,周武王征討商紂,還曾再次出兵。現在如果能在亂世暫時退隱,等待時機,臣認為應當重新表示尊重友鄰,重申盟約,安撫百姓和睦大眾,互通貿易優(yōu)惠工匠,養(yǎng)精蓄銳增加聲威,等待機會而行動,這好比是用長長的馬鞭遠遠地駕馭拉車的馬匹,可以坐待兼并對方。”韋孝寬的奏書呈上以后,北周君主把開府儀同三司伊婁謙召進內殿,從容地問他:“朕要用兵,以誰為最先的對象?”伊婁謙答道:“齊國的執(zhí)政者沉緬在欣賞歌舞雜耍之中,酷嗜飲酒。他們沖鋒陷陣的勇將斛律明月,已經死在讒言之中。上下離心離德,百性懾于暴政,在路上相見時不敢交談,只能以目示意。這是最容易攻取的?!蔽涞鄞笮ΑH?,丙辰(初二),派伊婁謙和小司寇元衛(wèi)訪問北齊,借此觀察有什么可以利用的機會。
丙寅(十二月),北周國主回長安。
夏季四月,甲午(初十),陳宣帝到太廟祭祀。
陳朝的監(jiān)豫州陳桃根得到青牛,獻給皇帝,宣帝下詔還給百姓。陳桃根又上表獻上絲織的羅紋錦被兩種各二百件,宣帝下詔在云龍門外將錦被全部焚毀。
庚子(十六日),北齊任命中書監(jiān)陽休之為尚書右仆射。
六月,壬辰(初九),陳朝任命尚書右仆射王為左仆射。
甲戌,北齊后主去晉陽。
秋季七月,丙戌(疑誤),北周國主去云陽宮。
大將軍楊堅姿容相貌奇特壯美。畿伯下大夫長安來和曾經對楊堅說:“您的眼睛象晨星,無所不照,當為天下之王,希望您能克制誅殺。”
北周國主武帝一向厚待楊堅,齊王宇文憲對武帝說:“普六茹堅(楊堅),相貌異常,臣每次看到他,不覺茫無所措;恐怕他不會甘居人下,請及早把他除掉!”武帝也懷疑楊堅,向來和詢問,來和卻欺騙說:“隨公楊堅是個信守名分、注意節(jié)操的人,可以鎮(zhèn)守一方;如果當將領,將會無堅不摧。”
丁卯(十五日),北周國主回長安。
起先北周國主獨自和齊王宇文憲、內史王誼策劃征伐北齊,又派納言盧韞乘驛車三次到安州總管于翼那里詢問計策,別人都不知道這事。丙子(二十四日),武帝才在大德殿召集大將軍以上所有官員并告訴他們。
丁丑(二十五日),北周武帝下詔征討北齊,任命柱國陳王宇文純、滎陽公司馬消難、鄭公達奚震為前三軍總管,越王宇文盛、周昌公侯莫陳崇、趙王宇文招為后三軍總管。齊王宇文憲率領二萬人進軍黎陽。隨公楊堅、廣寧公薛迥率領水軍三萬人從渭水進入黃河,梁公侯莫陳芮率領二萬人在太行道防守,申公李穆率領三萬人在河陽道防守,常山公于翼率領二萬人進軍陳州、汝州。王誼是王盟哥哥的孫子;達奚震是達奚武的兒子。
北周國主將進軍河陽,內史上士宇文弼說:“齊氏建國至今,已經有好幾代;雖說君主無道,但是勝任藩鎮(zhèn)職守的,還大有人在。現在出兵,必須選擇進攻的地點。河陽地處要沖,是精兵集中的地方,全力加以圍攻,恐怕難以達到目的。以臣的看法,汾曲一帶地方,北齊防守的軍隊既少,地勢平坦,攻打那里容易攻克。用兵的地點,以這里為最好?!泵癫恐写蠓蛱焖粟w煚說:“河南、洛陽,四面容易遭到敵方的攻擊,即使得到這些地方,很難防守。請從河北直指太原,搗毀齊國的巢穴,可以一舉而定。”遂伯下大夫鮑宏說:“我國強盛各國衰弱,我國安定各國混亂,何必擔心攻不克呢!但是先帝在世時屢次進軍洛陽,因為對方早有防備,所以常常不能取勝。按臣的計策,向汾川、潞川進兵,直撲晉陽,出其不備,似乎是上策?!北敝車鞑宦犓麄兊囊庖?。鮑宏是鮑泉的弟弟。壬午(三十日),北周國主率領六萬人,直指河陰。楊敷的兒子楊素請求率領父親部下充當先頭部隊,得到國主的準許。
八月,癸卯(二十一月),北周派使者到陳朝聘問。
北周軍隊進入北齊境內,下令禁止砍伐樹木踐踏莊稼,違反者一律斬首。丁未(二十五日),北周國主進攻河陰大城,攻克。齊王宇文憲攻克武濟;進圍洛口,攻克東、西二城,放火燒毀浮橋,橋斷。北齊的永橋大都督太安傅伏,趁夜晚從永橋進入中城。北周攻克南城以后,包圍中城,二十天也沒能攻克。北齊的洛州刺史獨孤永業(yè)鎮(zhèn)守金墉,北周國主親自進攻,也沒有攻克。獨孤永業(yè)連夜趕制二千只馬槽,北周人聽說,以為北齊的大軍將要來到,感到畏懼。
九月,北齊右丞高阿那肱從晉陽率軍抵御北周的軍隊。他們到達河陽,正巧北周國主生病,辛酉(初九),晚上,率軍回國。北周水軍焚燒了自己的船只。傅伏對行臺乞伏貴和說:“北周軍隊疲憊不堪,我愿意率領二千精騎追擊他們,可以打敗他們?!逼蚍F和不準許。
齊王宇文憲、于翼、李穆,矛頭所向都打了勝仗,投降的和攻克的有三十多座城池,然而都棄城不奪。唯獨王藥城地處要害,命令儀同三司韓正在這里鎮(zhèn)守,韓正不久就舉城向北齊投降。
戊寅(二十六日),北周國主回長安。
庚辰(二十八日),北齊任命趙彥深為司徒,斛阿列羅為司空。
閏月,陳朝車騎大將軍吳明徹率軍攻打北齊彭城;壬辰(十一日),在呂梁打敗幾萬齊兵。
甲午(十三日),北周國主去同州。
冬季十月,己巳(十八日),陳朝立皇子陳叔齊為新蔡王,陳叔文為晉熙王。
十二月,辛亥朔(初一),出現日食。
壬戌(十二日),陳朝任命王瑒為尚書左仆射,太子詹事吳郡陸繕為右仆射。
庚午(二十日),北周國主回長安。
關于這段的歷史解讀請參看本公號同期發(fā)布文章:
歡迎加入知識星球,一起探討感興趣的歷史教育話題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