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氣溫持續(xù)攀升,地球上的冰川和冰架正在不斷消融。溫度的微小變化都會極大地影響冰川的質量損失。2000-2019年,全球冰川的物質損失量(即冰川冰的融水量)整體表現(xiàn)為(48±16)~(57.6±13) Gt/(10 a)的加速趨勢。預計到2100年,冰川的質量將減少26±6%(+1.5°C)到41±11%(+4°C),這將導致全球49±9至83±7%的冰川消失。也就是說,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在本世紀末可能也將有近一半的冰川消失。加拿大西部和美國、南亞、斯堪的納維亞、北亞、中歐、低緯度、高加索和中東和新西蘭預計將失去60-100%的冰川質量。

(圖源:Global glacier change in the 21st century:Every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matters
在碳排放量持續(xù)增加的背景下,僅靠減緩似乎不足以應對日益嚴重的冰川消融問題。為此,科學家們正試圖通過各類技術干預手段來拯救正在加速消融的冰川,包括使用微小的玻璃珠使冰更具反射性,通過人工云來增強降雪,以及用保護膜和土工布包裹冰川。然而,冰川并不是凍結的冰,它和海洋、森林一樣,孕育著無數(shù)鮮活的生命。冰川主要的生物組成是微生物,可以適應極端寒冷、稀缺營養(yǎng)的環(huán)境條件,在夏季強烈的陽光和冬季被雪覆蓋的黑暗之間繁衍生息。它們甚至能夠積累和存儲重金屬和其他環(huán)境污染物,減緩這些污染物向下游的釋放,在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穩(wěn)定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這些技術干預措施是否會影響冰下生物的生存呢?

Interventions that aim to save glaciers must also protect their secret life
研究人員測試了在北極湖的冰面上撒布基于硅酸鹽制成空心玻璃微球的效果,發(fā)現(xiàn)這種干預措施通過增加表面反射率而延遲冰川融化,但阻擋陽光可能會對冰面上的藻類和藍細菌造成傷害。用反光的土工布(例如聚丙烯)包裹冰川,每年可以減少50-70%的冰融化,但它也會阻擋陽光和營養(yǎng)物質,還會向環(huán)境中釋放微塑料并最終流向下游生態(tài)系統(tǒng),進入食物鏈。而另一種將一層由棉花或木漿制成的醋酸纖維素薄膜鋪在冰面上,能夠散射陽光,從而減少冰川融化,但大面積使用成效以及其長期可持續(xù)性和生態(tài)影響尚未可知。
由此可見,這些干預措施似乎沒有充分考慮到冰封下的生物群落。而這種忽視可能會對人類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構成不可預測的后果。因此,建議在相關干預措施實施之前,要開展負責任的研究,科學評估其對于冰川生態(tài)系統(tǒng)及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莫讓這場生態(tài)拯救變成另一種形式的生態(tài)災難。
參考文獻
1丁永建,張世強,陳仁升,等.氣候變化對冰凍圈水文影響研究綜述[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25, 21 (1): 1-21.
2Rounce, D. R., Hock, R., Maussion, F., Hugonnet, R., Kochtitzky, W., Huss, M., ... & McNabb, R. W.. Global glacier change in the 21st century: Every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matters.Science, 2023,379(6627):78-83.
3 Tom J. Battin, Albert van Wijngaarden, Birgit Sattler,et al..Interventions that aim to save glaciers must also protect their secret life.Nature,2025,639 : 861-863.
文/藍天
審/ZYP
排版/angel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