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122條
第122條條文:病人脈數(shù)。數(shù)為熱,當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發(fā)汗,令陽氣微,膈氣虛,脈乃數(shù)也。數(shù)為客熱,不能消谷,以胃中虛冷,故吐也。
這一條條文把它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話,可以這么理解:患者的脈象數(shù),一般是熱象的表現(xiàn),胃熱應該出現(xiàn)消谷善饑,患者反而嘔吐,因而推斷這是發(fā)汗不當導致的脾胃陽虛而出現(xiàn)的虛數(shù)脈。不能消化水谷,是因為胃中虛冷,所以就出現(xiàn)了嘔吐。
消谷,是消化食物的意思。引食是自身的機體要求有進食的欲望。消谷引食,現(xiàn)在多半用消谷善饑,是一個意思。
膈氣虛。膈是上焦和中焦的分割線,但是膈氣虛,應該把它理解成中氣虛。有的醫(yī)家也把它理解成胃氣,那也沒有什么不可。
數(shù)為客熱??蜔嵊械娜税阉斫獬杉贌幔@樣理解也沒有問題。有的人把客熱理解成是一種虛陽引起的熱,總之它就不是實熱。因為客它的反義詞應該是主,不是主要的實火引起的熱,而是客熱,或者干脆直接理解成假熱。
這幾個詞語搞清楚之后,這條條文其實是相當?shù)暮唵?。發(fā)現(xiàn)病人的脈是數(shù)脈,一般規(guī)律,數(shù)脈主熱,遲脈主寒,現(xiàn)在脈象是數(shù)的,就應該有熱,如果是實熱的話,胃中有實火就應該是消谷善饑的,就相當于消渴的中消了,可以用玉女煎來治療。
但是這里不是,而是反倒出現(xiàn)了嘔吐。追究其原因發(fā)現(xiàn),是由于發(fā)汗不當,汗多傷陽,傷了胃陽。這種人一般來說,應該本身就有胃陽虛的基礎體質,發(fā)了汗之后,胃陽更虛。
所以說此以發(fā)汗令陽氣微,膈氣虛,也就說胃陽被損,而出現(xiàn)了一種虛數(shù)脈,表現(xiàn)的熱就是假熱。既然是假熱,它就不能夠出現(xiàn)消谷善饑,就是胃陽虛有寒,就可以出現(xiàn)嘔吐。
這一條的胃陽虛出現(xiàn)嘔吐,和第120條的: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醫(yī)吐之所至也,此為小逆。是不同的,因為第120條是吐了之后傷及胃陽,而本條122條是通過發(fā)汗的方法傷及胃陽,所以他們傷及胃陽的方法不一樣。
但是都是胃中虛冷導致的嘔吐,因此《金匱要略》有一段原文和這一個幾乎是一樣的,問曰:病人脈數(shù),數(shù)為熱,當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師曰:以發(fā)其汗,令陽微,膈氣虛,脈乃數(shù),數(shù)為客熱,不能消谷,胃中虛冷故也。
《金匱要略》里面出現(xiàn)了和第122條幾乎一樣的條文,只不過《金匱要略》里面用的是一問一答的方式,而《傷寒論》里面直接用的就是條文,沒有用問答方式。
《金匱要略》在這一段一問一答之后,緊接著就說:脈弦者,虛也,胃氣無余,朝食暮吐,變?yōu)槲阜?,寒在于上,醫(yī)反下之,今脈反弦,故名曰虛。
其后,又有一條條文,說:胃反嘔吐者,大半夏湯主之?!肚Ы稹吩疲褐挝阜床皇苁?,食入即吐,《外臺》云:治嘔,心下痞硬者。
說明了第122條,它就是大半夏湯證。而我們說第120條的朝食暮吐也可以用大半夏湯,只不過第120條產(chǎn)生的朝食暮吐是因為以醫(yī)吐之過也,而122條是用汗法產(chǎn)生的,但是它們同樣產(chǎn)生了胃中虛冷而出現(xiàn)了胃反的朝食暮吐,因此仍然用大半夏湯。
通過這一個我們發(fā)現(xiàn)了數(shù)脈不一定是主實熱,還可以主虛熱。實熱和虛熱,其實從脈象上是可以鑒別的。脈象上的數(shù)脈,如果是數(shù)而有力,大多屬實熱,如果是數(shù)而無力,或者細數(shù),大多主虛熱。
仲景在這里沒有用脈象數(shù)而有力或者數(shù)而無力來表達,他用了臨床表現(xiàn),是否有消谷善饑來評判數(shù)是實熱還是虛熱。
拿脈的話,有力無力辨虛實。脈象不管是數(shù)脈也好,遲脈也好,只要是有力的脈,大多屬于實證,比如說數(shù)而有力就是實火,數(shù)而無力就是虛火。如果說遲而有力,那么就是實寒。遲而無力,那就是虛寒,
有力無力辨虛實,脈數(shù)脈遲辨寒熱,脈浮脈沉辨表里,就這么簡單。當然這只是最基本的一些知識,實際情況當中,也有假脈的。也有舍脈從證、舍證從脈的這些情況,這些復雜的情況,以后我會在講課當中一一的跟大家剖析和講解。
有的人可能要問了,為什么陽氣微會出現(xiàn)數(shù)脈?無法理解。那是由于讀書讀多了,臨床臨少了。
陽氣虛的數(shù)脈我就見過很多,我治療癌癥、腫瘤、疑難雜癥,這樣的病越是難度大,越是有生命危險,我是越感興趣,因此積累了不少的臨床上的一些真寒假熱,真熱假寒的脈象。
病案
有一些案例,在我心目當中揮之不去,印象深刻,如同發(fā)生在昨日一樣。
我曾經(jīng)治過一個病人,他脈象數(shù),按照西醫(yī)的說法,就是心動過速,跳到了140下以上,甚至嚴重的時候跳到一兩百下,人有瀕死感,然后整個人喘不過氣來,根本就不能在房子里待,或者是人多的地方,他要在空曠的地方感覺會稍微好一點。當時,我想的是脈象這么快,可以用參麥飲,氣陰兩補,最起碼應該有陰虛,結果沒有用。后來我再想,陽氣虛會不會出現(xiàn)這個樣子?
于是就用了120克黃芪,6克柴胡,6克桔梗,6克升麻,6克炙甘草,10克人參,15克知母,一劑就奇效。因為他氣虛,氣屬陽,所以我用了升陷湯,用了盡量更加擴大化的破格用藥的升陷湯。一劑見效,而且他跟我說,他明顯的感覺到甚至會出現(xiàn)了叉手自冒心的感覺,我說你《傷寒論》學的不錯,叉手自冒心你都知道了。
其人叉手自冒心,是桂枝甘草湯主之,但是我給他用的升陷湯。
又有一次,我治了一個宮頸癌全身轉移的晚期癌癥患者,已經(jīng)是被醫(yī)院放棄治療了,瘦的好像只有五六十斤,就像一個吸毒的,不可救藥的患者,看著非??蓱z。結果你摸她的脈,脈象數(shù)的不得了,如果去測的話,心跳已經(jīng)達到了160,甚至更高。
我在想,這個脈數(shù)到這個程度,但是她很明顯的怕冷,于是我就嘗試性的給她用桂枝甘草湯,喝了不行,力量不夠。我用小劑量參附湯,不僅沒有上火,反倒會覺得舒服一些,而且她脈跳的很快,還會流汗,最后,我就直接用了附子,用了所謂的火神派思路,附子用到了大幾十克,人參也用了幾十克,山萸肉用到了120克以上。結果,脈象反倒變慢了,反倒變成了100以下了。
當時我在想,陽氣虛也可以使脈象快到這個程度。
這個病案,對我的這個大腦皮層的刺激很大,因為我摸她脈象的時候真的是快到不得了,這時哪里敢用附子?誰知道她說吃了藥之后好舒服,所以說不要看到脈數(shù),就以為是熱,有時候是寒,一定要通過臨床表現(xiàn),各種資料綜合分析,辨證論治。
有的人可能就認為我膽子大,脈象恨不得跳到160以上的,就是最快的時候,你敢用幾十克附子,幾十克人參!為什么?
第一是源于我對病人的剖析,她應該是陽虛,而且有氣虛,如果是陽虛漏汗的話,那是桂枝加附子湯。但是她不是,她有氣虛,她是癌癥晚期病人,不能不補氣,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患者的家屬,他給了我這個信心。患者家屬說醫(yī)院已經(jīng)放棄了,您就死馬當活馬醫(yī)。
即便是有很多患者給我說死馬當活馬醫(yī),這么多年來,但是我仍然會小心翼翼,仔細分析,小心的求證和佐證我的想法,是否是辨證準確了,我才敢大膽用藥。因為這種特殊的病種,往往會出現(xiàn)特殊的脈象,特殊的臨床表現(xiàn),寒熱真假,錯綜復雜,如果沒有切實的臨床基礎和博覽群書,根本就無從下手。
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有好多粉絲跟我說,張老師,你講的課,第一,雅俗共賞。第二,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泛。第三,有確實的臨床作為根基。因此講的課他們認為非常好,能夠感受到他們沒有接觸過的臨床,也能夠學到各家各門派不同的觀點,因為我這里都跟大家表達了,然后我再說一下我自己的觀點。
我自己為什么有自己的觀點,因為我不僅看了他們好多人的書,我還在臨床當中佐證了,有實際案例,然后自己有心得體會,還有感悟。有時候還有靈感,因此我講課根本不需要打草稿。為什么我不需要打草稿?我只是把我掌握的知識和臨床體會跟大家進行一個精神上的、心靈上的交流。
有好多老師都講過《傷寒論》,如果是有臨床經(jīng)驗的,只要是一聽就能明白,哪些老師是照本宣科,哪些老師是有臨床體會。我自己給自己定的任務,我一定要把這些經(jīng)典講了,而且充實它,根據(jù)現(xiàn)在的這個實際情況。
因為時過境遷,時代在變遷。我將一個只有一本小冊子的《傷寒論》原文,可能會講到幾百萬字,那是由于我自己有很多很多體會和感悟,想說出來,希望能夠給那些沒有臨床經(jīng)驗或者臨床經(jīng)驗不豐富,或者說只讀過書沒有臨床的愛好者,或者說給那些想拔高的專業(yè)的醫(yī)生,讓他們能夠在學習我所解讀的《傷寒論》的過程當中有所提高,哪怕能多救一個人,我覺得我都是有那么一點功勞的。
男子漢大丈夫,生于世間,猶如白駒過隙,不過百年耳。但是,做為一個真正有擔當?shù)哪腥耍⒌?、立言、立功,絕對是我們應該真正追求的東西。
我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一輩子能看多少人,看不了多少人,但是如果我把課講完了,聽我的課的人可能會成千上萬,甚至幾百年以后還能聽到我的課,看到我的書,那么他們看到之后,對他自己的臨床當中有感悟,多救一個人,那都是善莫大焉。
這樣就真正做到了“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事開太平?!?/p>
熱門跟貼